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凡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食盐水 B.矿泉水 C.冰水混合物 D.冰汽水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B.溶质只能是固体物质
C.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将少量泥土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
4.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5.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这种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6.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 )
A.10g硝酸铵跟8g水组成的溶液 B.10g水跟8g硝酸铵组成的溶液
C.1g水跟9g酒精组成的溶液 D.100g酒精跟5g碘组成的溶液
7.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生理盐水各部分性质和密度都一样
C.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生理盐水的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D.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__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溶液。实例:__________能导电,但不是溶液。
9.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例如__________溶解时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__________溶解时使溶液的温度升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从一杯食盐水的上部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其下部取出少量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____________g·cm-3,通过这一实验你对溶液有什么认识?21教育网
11.物质溶于水,在不同条件下溶解的快慢不同。试分析,如果要使得食盐固体溶解于水中,我们通常采用哪些方法加快食盐的溶解? 21cnjy.com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D
【解析】A项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项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只有一种,例如氯化钠溶液中可以继续溶解硝酸钾固体,C项蒸馏水是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但是不是溶液,D项溶液是均一的,所以各部分性质相同。www.21-cn-jy.com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A
【解析】A项洗洁精的作用是乳化作用,BCD三项都是溶解现象。
5.【答案】C
6.【答案】D
【解析】溶质可以固体,也可以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21·世纪*教育网
7.【答案】D
【解析】溶液是均一的,也就是各部分的性质、密度是相同的,溶液是稳定的,也就是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氯化钠溶液时由氯化钠固体和水形成的,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溶解后仍然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中间。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1)硫酸铜(2)蒸馏水(3)铜
9.【答案】(1)硝酸铵 (2)氢氧化钠。
10.【答案】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中各个部分的性质相同。
11.【答案】(1)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2)用酒精灯加热 (3)用热水溶解
【解析】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也随着溶剂的运动速率的加快而加快。通常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我们常围绕上述两个因素采取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2)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课前准备】
多媒体、演示实验材料及器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21教育网
二、新课学习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观察食盐的溶解
视频:观察食盐的溶解
在一只盛有约5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
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
受温度变化。
[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氯化钠溶解]
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氯化钠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程度相同]
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 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像这种,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溶液的特点是什么?
[均一性、稳定性]
氯化钠溶液就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在此混合物中,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0-9m),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会发现其组成完全相同。这是溶液的均一性。2·1·c·n·j·y
不论放置多久,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这是溶液的稳定性。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21·世纪*教育网
从定义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溶液的组成。
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也就是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像溶液这样物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的混合物有许多,不全是像溶液这样均一和稳定,主要有两种,它们是悬浊液和乳浊液。像泥水这样固体分散于液体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悬浊液。
像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振荡,植物油的小液滴也悬浮在水中,像这样液体分散于液体形成的浊液为乳浊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都不是均一、稳定的,放置久了就会沉降或分层。
视频:氯化钠的溶解过程
当把食盐颗粒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看起来食盐颗粒好像消失了一般。其实,那是在水分子的作用下,氯化钠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了氯化钠溶液。21*cnjy*com
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然而,很多物质在溶于水时,会使溶液产生比较明显的温度变化,这是因为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视频: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
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 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
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2)。
[温度明显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视频: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
向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硝酸铵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3)。
[温度明显降低,说明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不同意]
在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在形成溶液时,溶剂只可以是水吗?溶质只能是固体吗
不是,如我们常见的碘酊它的溶剂是酒精,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的溶剂就是二硫化碳。
我们常见的酒精溶液中溶质为酒精为液态,盐酸中的溶质为气态的氯化氢。
所以形成溶液时,溶剂可以是汽油、酒精等液体,甚至是固体或气体。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也就是说溶剂是多样的,溶质也是多样的,所以溶液也是多样的。
有时我们要确定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通常确定方法如下
(1)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为溶质,多的为溶剂;
(3)有水存在时:水是溶剂。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如果不加以说明,通常所说的溶液都是指以水作溶剂的溶液。酒精、汽油等也是常用的溶剂。21·cn·jy·com
溶液的命名方式为溶质的溶剂溶液
如:食盐溶于水→“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
想一下,40克酒精和60克水混合与60克酒精和40克水混合所得的两种溶液分别叫什么溶液?
[酒精的水溶液和水的酒精溶液]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溶质 溶剂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钠 水
碘酒 碘 酒精
糖水 糖 水
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土壤里的各种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形成溶液,才能被植物根部吸收。动物摄取的养料,也要先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利用。医疗上广泛使用的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交流共享:
人们改造物质,除了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外,还可以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混合等手段实现。说说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例分别运用了上述改造物质的方法。www-2-1-cnjy-com
[天然水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出纯水
95%医用酒精与蒸馏水混合后75%消毒酒精
利用沸点的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利用过滤法除去水中杂质]
二、乳化现象
视频:乳化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油类物质与水形成的混合物久置后会分层,这类混合物不具备均一性和稳定性,不属于溶液。2-1-c-n-j-y
用什么办法可以将油和水混合得更加均匀,且放置更长的时间也不会分层呢?
活动天地:观察乳化现象
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然后向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观察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现象。【来源:21cnj*y.co*m】
[油与水分层]
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3体积的汽油,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
3.在步骤1中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混合物变得澄清]
食用油能溶于汽油,却不易溶于水。而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乳化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很常见,如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和衣物,调配化妆品,配制农药、涂料等。
多识一点: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洗发液中含表面活性剂,其分子的一端亲近油分子,另一端亲近水分子。
洗发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使紧紧沾在头发上的油污开始松动,表面活性剂分子将油污分成许多小块,水将被表面活性剂分子包围的油污冲洗掉。在这种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作用下,油污被慢慢地“拉”入水中,经多次揉搓、冲洗,头发上的油污就被逐渐去除了。【出处:21教育名师】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溶液中析出来的
2.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3.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D )
A.蔗糖 B.白醋 C.味精 D.花生油
4.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A )
A.氢氧化钠 B.食盐 C.硝酸铵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溶解就是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1cnjy.com
2.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是溶液的重要特征。
3.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溶液对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一、溶解的过程
溶液的定义
溶液的组成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溶液的命名
二、乳化现象
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
【作业布置】
1.P62在线测试
2.在家中尝试配制溶液
【教学反思】
虽然学生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但是将溶解这一宏观现象提升到微观角度去理解分析,就显得比较困难。通过学生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使学生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稳定的、均一的混合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可以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系统且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其辩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及其原理,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课题内容因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使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和乳化现象有一定的难度,故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并注意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让学生意识到只有从微观去分析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把握化学问题的实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鲁教版 九年级全册
溶液的形成
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
新课导入
活动天地
观察食盐的溶解
5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触摸烧杯,感受温度变化。
一、 溶解的过程
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3. 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 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活动天地
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氯化钠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程度相同
氯化钠溶解
1. 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2. 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被溶解的物质
新课学习
溶液
溶剂
溶质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
溶液的组成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均一性、稳定性
新课学习
悬浊液和乳浊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固体分散于液体
液体分散于液体
不均一、不稳定
新课学习
氯化钠的溶解过程
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新课学习
实验探究
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取两只小烧杯,分别加入约50 mL蒸馏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T1)。
向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氢氧化钠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2)。
温度明显升高,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
向另一只小烧杯中加入约5 g硝酸铵固体,搅拌,测量溶液的温度(T3)。
新课学习
温度明显降低,说明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溶液温度变化了,说明物质在溶于水时可能从水中吸收了能量,也可能向水中释放了能量。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新课学习
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两种变化
扩散过程
吸收热量
水合过程
放出热量
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新课学习
溶剂只可以是水吗?溶质只能是固体吗
溶剂可以是汽油、酒精等液体,甚至是固体或气体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新课学习
(1)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为溶质,多的为溶剂;
(3)有水存在时:水是溶剂。
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水、酒精是常见溶剂。
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水
汽油
新课学习
如:食盐溶于水→ “食盐的水溶液”。简称:“食盐溶液”。
溶液的命名
溶质的溶剂溶液
想一下,40克酒精和60克水混合与60克酒精和40克水混合所得的两种溶液分别叫什么溶液?
酒精的水溶液和水的酒精溶液
知识强化
溶液 溶质 溶剂
氢氧化钠溶液
碘酒
糖水
水
水
酒精
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氢氧化钠
碘
糖
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学习
溶液的应用
医药
饮料
无土栽培
交流共享
人们改造物质,除了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外,还可以通过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混合等手段实现。说说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例分别运用了上述改造物质的方法。
天然水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出纯水
95%医用酒精与蒸馏水混合后75%消毒酒精
利用沸点的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利用过滤法除去水中杂质
二、乳化现象
新课学习
不具备均一性和稳定性
油不溶于水
活动天地
观察乳化现象
1.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然后向试管中滴入两滴食用油,用力振荡,观察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再观察现象。
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约l/3体积的汽油,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
油与水分层
活动天地
3.在步骤1中的试管里加入几滴洗洁精,用力振荡,观察现象。
混合物变得澄清。
乳化
现象
滴加
洗洁精
振 荡
静
置
新课学习
乳化作用
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细小液滴的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多识一点
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表面活性剂分子
能与水充分混合的一端
能与油脂和污垢充分混合的一端
洗发液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使紧紧沾在头发上的油污开始松动
表面活性剂分子将油污分成许多小块
水将被表面活性剂分子包围的油污冲洗掉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泥水中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C.溶液中只能含一种溶质
D.如果温度不变,溶剂也不蒸发,溶质是不会从溶液中析出来的
2.关于溶液和乳化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
D
C
课堂练习
3.将家庭生活中的四种调味品分别取少量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蔗糖 B.白醋 C.味精 D.花生油
4.向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食盐
C.硝酸铵
水
D
A
1. 溶解就是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溶质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物质的溶解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溶液是溶质的粒子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是溶液的重要特征。
3. 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溶液对于生命活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2
在家中尝试配制溶液
作业布置
P62在线测试
一、溶解的过程
二、乳化现象
溶液的定义
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乳化现象
板书设计
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命名
乳化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