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15 08:55:4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某温度下,将5g氯化钠放入10g水中,得到13.6g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一定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稀溶液 D.无法判断
2.某温度下,将3gA物质放入7g水中,得到10g溶液,该溶液是(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浓溶液 D.无法确定
3.把室温下的不饱和食 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 )
A.蒸发水 B.加食盐
C.给溶液降温 D.给溶液升温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石灰水一定是浓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5.20℃时,往5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晶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晶体未溶解.稍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在一定温度下,要使任意一种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恒温蒸发溶剂
7.在相同条件下,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可能相同 D.无法判断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在一定的温度下,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9.在通常情况下,采取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方法,可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将一定温度下的饱和食盐水变成不饱和食盐水,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将一定温度下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0.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该溶液为___________溶液,把该溶液升高温度到100℃,则100℃时该硝酸钾溶液是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1.在一定温度下,向KN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溶剂的质量___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____.21cnjy.com
一课一练 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8.【答案】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看其是否溶解。
9.【答案】改变温度,蒸发溶剂(水),增加溶质。增加水的质量,增加溶质KNO3质量。
10.【答案】饱和 不饱和
11.【答案】不变 增加 增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能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使学生接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量变可以引起质变的科学观。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涵义。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转化
【教学难点】
(1)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实验所需及器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溶液是化合物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2.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
A.植物油 B.食盐 C.白糖 D.食醋
3.下列混合物中的这些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 C )
A.碘酒中的碘 B.食醋中的醋
C.泥水中的泥沙 D.生理盐水这的盐
4.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B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
5.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硫酸铜溶液 稀盐酸 75%酒精 碘酒
[溶质:硫酸铜 氯化氢 酒精 碘
溶剂: 水 水 水 酒精]
一、导入新课
像氯化钠一样,硝酸钾也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然而,如果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能无限地溶解吗?
二、新课学习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活动天地: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视频: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全部溶解]
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有部分未溶解]
通过上述操作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地溶解]
实验证明,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地溶解。
我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它的饱和溶液;
把还能继续溶解硝酸钾的溶液称为它的不饱和溶液。
在上述活动中,当我们在20 mL水中第一次加入5 g硝酸钾时,得到的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第二次加入5 g硝酸钾时,得到了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并且还有一部分硝酸钾未能继续溶解。
判断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方法:
通常我们邓待测溶液,加入固体溶质,如果固体溶解,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如固体不溶,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那么,如何才能让剩余的硝酸钾继续溶解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有哪些?
视频: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我们可以知道,条件改变,如温度或溶剂的量改变,饱和和不饱和溶液是可以转化的,所以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21cnjy.com
实验探究:
在盛有1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硝酸钾仍有部分未溶解]
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www.21-cn-jy.com
[(1)硝酸钾不再溶解(2)加热后全部溶解(3)冷却后又析出固体]
在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 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硝酸钾全部溶解]
视频:加水后硝酸钾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本实验中采用哪些方法实现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溶液是否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通常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①增加溶剂
②减少溶质
③升高温度
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①减少溶剂
②增加溶质
③降低温度
以上我们学习的是对大多数固体溶质形成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有一些物质会有些特殊,如熟石灰。21教育网
熟石灰[Ca(OH)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熟石灰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①增加溶剂
②减少溶质
③降低温度
熟石灰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①减少溶剂
②增加溶质
③升高温度
与大多数物质相比,熟石灰的物饱和与不饱和转化有哪处不同?
[在升高温度或降低温度处]
拓展学习:
我们取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加硝酸钾,猜想现象是什么?
[不能继续溶解]
但我们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我们会发现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所以这时的溶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高锰酸钾的不饱和溶液。21·cn·jy·com
也就是说,饱和或不饱和溶液针对的是某种溶质而言的。
所以此时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水的质量+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溶解高锰酸钾的质量]
某物质溶于水后,各阶段所得溶液如图,
判断哪个为不饱和溶液中,哪个为饱和溶液?
[由C、B知,B物质还在溶解,B为不饱和溶液
由D、C知,C物质不再溶解,C、D为饱和溶液]
海水晒盐的方法是
先将海水引入贮水池再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2·1·c·n·j·y
问:海水晒盐的原理是什么?
[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盐,引入贮水池入蒸发池后,由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在结晶池有晶体析出,取固体即食盐。剩余液体为母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为什么汗水带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斑痕?
[人分泌的汗水,主要是氯化钠溶液。因为溶解了氯化钠,所以带咸味,晾干,是将水分蒸发,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有氯化钠析出]21·世纪*教育网
一瓶蒸馏水和一瓶氯化钾溶液,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区分开。
[蒸发、导电性实验、各加一同样可漂浮的木块等]
对于溶液,我们还可以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相对多少还可以将溶液分为两类。
对于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我们称为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我们称为稀溶液。
如图示: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课堂练习:
1.20℃时,往50g KNO3溶液中加入5g 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稍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ww-2-1-cnjy-com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若要将一杯不饱和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C )
A.加KNO3固体 B.蒸发水
C.倒出一部分溶液 D.降低温度
3.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C )2-1-c-n-j-y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21*cnjy*com
【板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作业布置】
1.P64挑战自我
2.P64在线测试
【教学反思】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通过探究实验,学生释疑解惑,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节课利用“探究发现,深化探究,拓展探究”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探究实验,引领学生一层层的去发现问题,分析现象,获得结论,形成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小组合作,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也是探究结果好坏的重要保证,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分工合作,交流共享。由于学生程度 差别较大,且又是下午第一节课,使得各小组实验进度参差不齐,影响到了整体的教学进度。针对分组合作不利,学生参与度不足,后续教学可通过合理分组,优、中、后均衡搭配,及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让所有学生都具体、可完成的任务等办法加以解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4张PPT)
鲁教版 九年级全册
溶液的形成
温故知新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是化合物 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溶液都是由一种溶质和一种溶剂组成的
2.厨房中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植物油 B. 食盐 C. 白糖 D. 食醋
3.下列混合物中的这些物质,不能称为溶质的是 ( )
A.碘酒中的碘 B.食醋中的醋
C.泥水中的泥沙 D.生理盐水这的盐
4.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
B
A
C
B
温故知新
5.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硫酸铜溶液 稀盐酸 75%酒精 碘酒
溶质:
溶剂:
硫酸铜 氯化氢 酒精 碘
水 水 水 酒精
新课导入
像氯化钠一样,硝酸钾也是易溶于水的物质。然而,如果向一杯水中不断加入硝酸钾,能无限地溶解吗?
活动天地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活动天地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在上述得到的溶液中,再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通过上述操作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不能无限地溶解
全部溶解
有部分未溶解
新课学习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第一次加入5 g硝酸钾时
不饱和溶液
第二次加入5 g硝酸钾时
饱和溶液
新课学习
判断溶液饱和与不饱和的方法
待测溶液
+固体溶质
固体溶解
固体不溶
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原溶液为饱和溶液
新课学习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液饱和或不饱和,一定要指明温度、溶剂质量和溶质。
实验探究
在盛有10 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 g硝酸钾,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将上述得到的液体静置后,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充分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将该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待试管冷却后观察,又有什么现象?
在步骤1的小烧杯中再加入10 mL水并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硝酸钾仍有部分未溶解
(1)硝酸钾不再溶解(2)加热后全部溶解(3)冷却后又析出固体
硝酸钾全部溶解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新课学习
本实验中采用哪些方法实现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
新课学习
溶液是否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两者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减少溶剂
②增加溶质
③降低温度
①增加溶剂
②减少溶质
③升高温度
拓展学习
熟石灰[Ca(OH)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减少溶剂
②增加溶质
③升高温度
①增加溶剂
②减少溶质
③降低温度
与大多数物质相比,熟石灰的转化有哪处不同?
拓展学习
硝酸钾饱和溶液
加入少量高锰酸钾
再加硝酸钾
此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高锰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不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高锰酸钾
此时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水的质量+溶解硝酸钾的质量+溶解高锰酸钾的质量
新课学习
某物质溶于水后,各阶段所得溶液如图
判断哪个为不饱和溶液中,哪个为饱和溶液?
A B C D
由C、B知,B物质还在溶解,B为不饱和溶液
由D、C知,C物质不再溶解,C、D为饱和溶液
t(时间)
资料分析
海水晒盐的方法是
海水晒盐的原理是什么?
海水
贮水池
蒸发池
结晶池
食盐
母液
先将海水引入贮水池再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日晒,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新课学习
为什么汗水带咸味?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为什么常出现白色斑痕?
一瓶蒸馏水和一瓶氯化钾溶液,用什么简单的方法区分开。
人分泌的汗水,主要是氯化钠溶液。因为溶解了氯化钠,所以带咸味,晾干,是将水分蒸发,不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有氯化钠析出
蒸发、导电性实验、各加一同样可漂浮的木块等
拓展学习
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相对多少还可以将溶液分为两类。
浓溶液: 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稀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稀溶液 浓溶液
课堂练习
1.20℃时,往50g KNO3溶液中加入5g 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稍加热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搅拌后加热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热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若要将一杯不饱和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加KNO3 固体 B.蒸发水
C.倒出一部分溶液 D.降低温度
A
C
课堂练习
3.周末,感到有点饿的甲同学泡了一杯白糖开水,他用筷子充分搅拌杯中的白糖后,将杯子放在一边待糖水变凉,喝糖水时,发现杯底有少量未溶解的白糖(如图所示)。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糖水热的时候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底部有剩余的白糖
D.喝糖水时感到很甜
C
课堂小结
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是有条件的,改变条件可以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本节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2
作业布置
P64在线测试
P64挑战自我
板书设计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观察硝酸钾能否在一定量水中无限溶解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探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减少溶质、改变温度
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