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阿房宫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4单元《阿房宫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4 19:5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阿房宫赋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了解“赋”体,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2、鉴赏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3、明确今天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鉴赏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语: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前面我们学习了贾谊写的《过秦论》,他指出了秦的什么过失(即中心论点)呢?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提出了“施行仁政”的主张。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也写了一篇文章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阿房宫赋》
一、从解题入手分析课文内容
1、
阿房宫
你对阿房宫知多少

介绍阿房宫:秦代有名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35年,动工不到两年始皇死,二世胡亥继续修建远未完成,就被项羽烧毁,这就是我没能找到阿房宫图片的原因。《史记》对此有详细的记载:
“(始皇)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闻周闻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21教育网

弹指一挥间,几百年过去了,晚唐著名诗人杜牧借助史实,通过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阿房宫图,作者是怎样写的,具体说,先写什么,后写了什么?
宫殿:
a、位置:蜀山兀:从地理位置上考虑,有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砍伐着为什么放弃距离阿房宫较近的“秦陇”,而偏要舍近求远,去蜀山砍伐树木呢?——砍光了(耗尽物力)21·cn·jy·com
b、规模之大(“覆盖三百余里”。古代的长度单位比现在的短,如“邹忌八尺有余”战国时,1尺=23.1厘米,现在,1尺=33.3厘米,)《治平篇》“又况有兼并之家,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簸而死者之比比乎?”一个土豪乡绅最多也就霸占百户方宅土地,就能造成比比的现象,那么这三百余里的阿房宫得使多少人失去家园,流离失所,颠沛异乡。况且我们中国传统历来信奉“安土重迁,落叶归根”,这又使多少人饱尝缺衣少食的艰辛之时,又饱尝了这巨大的精神打击,这真叫人欲生不得,欲死不能。
c、结构之美:据史料记载,阿房宫布局的精美考究,气势宏大,再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如今天按史料复原的话又是举世无双的。阿房宫真好似仙宫一般富丽华美。那有什么不好呢?千万不要忽视了这“出”的前提还有一个“兀”。仅仅“兀”的是山石、木料吗?试想这蜀山与阿房宫(陕西西安)至少有千里之遥,连蜀山都“兀”了,那民间还会有什么!秦始皇为了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就制造了这天下巨大的灾难。
可见明写阿房宫,实写秦始皇的骄奢。
宫女:怎样写宫女的,她们有什么特色?
a、初来秦宫,朝歌夜弦,是要练就得宠的基本功,抓住求生的稻草;她们强颜欢笑,忍受丧失家园和亲人的痛苦。这是形容其苦。www.21-cn-jy.com
b、打开梳妆镜,灿若繁星闪烁,这是形容其多。
c、晨起梳妆,发如绿云朵朵,这是形容其美。(古代训诂学中说绿、黑同意,可互训,是同一种颜色。那作者为什么不用黑呢?要给人一种美的色感。)
d、泼下洗脸水,使渭河涨腻,是形容其侈。
e、
椒兰焚烟是形容其香。
可见妃嫔彩娥,济济各殿,而秦始皇却宫车如雷,是形容其势,更有甚者,36年尽态尽妍不得见,而虚设了宫女的美好年华。秦始皇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众人的痛苦之上,
真是淫逸无度,糜烂不堪。
珍宝:更为奢糜的是从百姓中剽掠来的、珍藏几世的珍宝,若敝帚,任意抛洒,有奢侈之新,无爱惜之意,真是令人心痛。2·1·c·n·j·y
小结:表面写的是阿房宫,实际是写秦始皇的横征暴敛、穷奢极欲、腐败堕落、肆意挥霍,最后亡国。板书:宫殿——美人——珍宝
(秦)骄奢亡国
2、赋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标题中的“赋”不是我们今天课题中的这个“赋”,是赞美之意,如《茶花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螭(应为,舒展,散布)文,(体物写志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形式:赋,是一种非诗非文,亦诗亦文的文体,注重铺叙和形容,极尽艺术表现之能事,语言话美,文笔绚丽,讲究韵律、句式,善用修辞手法。
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个流变过程,经历:骚体---汉赋---骈赋---律赋---文赋,本文是赋体的代表,因此有散文倾向。读课文时,你感受到了吗?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跳跃性大,涵盖无穷
B、廊腰缦回,檐牙高琢;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比拟生动------建筑物杂然交错
C、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同一意思,不重复,变化多端。21cnjy.com
D、戍卒叫,函谷举徊,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简洁,14个字交待战争始末,照应开头。

内容:刘勰还有半句话:“体物写志”,通过“体物”来“写志”,即通过描摹事物抒发情志,讽谏述志,结尾部分往往要发一些议论,寄托讽喻之意。可见,做者写秦亡的原因并不是写此文的目的,那是什么?21·世纪
教育网
板书:勿蹈覆辙
杜牧:“宝历大起宫室,广生塞,故作《阿房宫赋》”
课文印证:最后一句。
二、品味艺术结构
1、结构:两部分
板书:
宫殿------美人------珍宝
体物(基础)
(秦)骄奢亡国----(唐)勿蹈覆辙
写志(目的)
2、
思考:换位(一、二段颠倒,三四段颠倒,可否?)
第一段结尾写歌舞,既是为了表现阿房宫的扩大,也为下段写宫中生活作了过渡。
第二段结尾写“秦人视之不甚惜”,一方面写宫中珍宝极多,呼应上文,一方面也为下段“用之如泥沙”的控诉提供了依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三段末写秦亡国的悲剧,是上文议论秦政的必然结果,也是下段论述国亡原因做好了事实准备。
小结:严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三、与《过秦论》的比较阅读:
1、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相同点是什么?
借古讽今/同样史料/爱民、仁政
2、料的详略安排、艺术构思等方面看,《过秦论》《阿房宫赋》的不同点是什么?
《过》陈涉起义详
《过》历史史实《过》:阳刚之文
《阿》陈涉起义略
《阿》丰富想象《阿》:华美之文
3、现在剩下最后一句话,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点评二文
四、现实意义:国之兴亡尚且如此,何况个人,请以千古名言“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来自勉吧!
五、作业:背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