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红蜻蜓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14 18:19:12

文档简介

红蜻蜓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通过反复聆听和模唱的方式,准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并学会用气息及力度记号更好的唱好二声部歌曲《红蜻蜓》。
2重点难点;
1. 歌曲《红蜻蜓》两个声部合唱时,高声部教容易,但低声部要重点把握。
2.《红蜻蜓》歌词虽然通俗易懂,却在平白中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词曲结合,浑然天成,是一首非常难得的优秀儿童歌曲。在教学中,掌握三拍子的节奏要注意理解渐强渐弱的唱法,用均匀、悠长,力度稍弱,随旋律的走向自然地起伏气息的控制,是这首歌曲演唱时的重点。
3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4)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4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于识谱的反映还不是十分敏捷,特别是在带有附点音符的节奏上。在上四年级之前,孩子们比较少接触到二声部的合唱,所以在初学阶段会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如何掌握歌唱的力度,气息,节奏等是本课最难的地方。
5教学理念;
本节课我用二声部的旋律向学生问好,以及练习发声,吸气,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了歌曲的节奏和演唱的状态。然后直接导入,你的童年是怎么度过为切入点,然后用故事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用多次反复聆听和模唱的方式重点先学会二声部解决演唱时的难点,最后通过用力度不同变化来演唱,让学生感受换气及理解力度符号唱法。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完整感受和掌握二声部三拍子合唱的和谐优美演唱效果。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红蜻蜓
1,师;欢迎走进音乐课堂;我是一只爱唱歌的百灵鸟,请听老师怎么跟你们问好,(出示二声部旋律)
51 1 .7 1 13 4 3 1 16 6 71 1 - 0 11
师;欢迎 走 进 音乐 课 堂,我的 同 学 们
生;欢迎 走 进 音乐 课 堂,我的 同 学 们(师;同学们能深情的问候老师吗?来跟老师一起;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着唱,,)
(设计理念;发声练习是歌唱的基本,结合歌曲一开始就给学生有了进入歌曲的感觉,而且提醒学生用深情的方式演唱,深吸一口,使学生感受唱歌气息的状态) 2、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字?看到“童年“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说说你的童年,发生了那些难忘或者有趣的的事情吗?(生自由回答)
3、童年是美丽的,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给大家讲述一个关于日本女孩童年的事情。(配乐抒情童年钢琴曲,出示课件,讲述故事)
多年以前,在日本美富士山下,住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当桑树结满果子的时候,小女孩就会在傍晚的时候,挎着一个小竹篮上山去采桑果。突然,天空中布满了美丽的晚霞,飞来了很多很多的红蜻蜓,他们踏着歌声,在晚霞中翩翩起舞,这情景实在太美了!多年以后,小女孩长大了,回忆起了这个美景,于是写下了一首歌曲----红蜻蜓,我们一起来听,
活动2【讲授】红蜻蜓
二、学习歌曲
1,听合唱《红蜻蜓》(听的时候注意思考;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什么?是几拍子的歌曲?,学生边听边跟着老师拍出三拍子的强弱弱)
(设计理念;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学生跟老师拍出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为更好的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 按节奏朗诵歌词
(设计理念;教师借助铃鼓,帮助学生更好的根据老师敲的节奏朗诵歌词,进一步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过渡语)师;天空飞来了一只会唱歌的红蜻蜓我们一起听下,它唱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二声部谱例)
(1)听录音低声部的伴奏音乐,
(2)教学生随琴轻声用;啦;哼唱低声部(注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3)跟教师钢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跟录音视唱歌词
(5)观察曲谱发现力度记号,讲解,渐强渐弱,的唱法
(6)加入情感演唱
(过渡语)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一只调皮的红蜻蜓也赶来为你们鼓掌了,听它来了,
4. 学习第一声部曲谱。(《红蜻蜓》第一声部谱例)
(1)听录音低声部的伴奏音乐,(对比第二声部,第一声部的起伏教大,第二声部较舒缓平稳,)
(2)教学生随琴轻声用;啦;哼唱低声部(注意提示学生划拍唱)。
(3)跟教师钢琴轻声唱低声部曲谱(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4)跟录音视唱歌词
(5)力度记号,讲解,渐强渐弱,的唱法
(6)加入情感演唱
5、你感觉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唱一唱。(重难点句教师教唱)、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的回忆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6、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访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下面我们试着用力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7. 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分别唱两个声部曲谱。
(2)两个声部合起来唱曲谱(轻声)。教师应提示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时,还要注意倾听其他声部。
(3)两个组互换声部练习。
8. 合唱歌词。
(1)教师钢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教师注意倾听两个声部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两个声部声音谐和。
(2)教师钢琴伴奏,两个声部合唱第二、三段歌词。
三、表现歌曲
1. 注意气息的运用。
歌曲《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息的运用要求较高。)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 注意节拍。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唱,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比较舒缓的,不能大起大落。
3. 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四、课堂延伸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日本的童年的歌曲,老师带来一首我们中国的-----童年,(全体起立拍节奏自由舞蹈身体)伴着音乐走出教室。
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一起唱响那美好的童年,同学们再见!
课件18张PPT。欢迎走进音乐课堂XX X.? X │ X?X??X? X │ X?X? X X │ X - 0 │
欢迎 走 进 音乐 课 堂, 我的 同 学 们
欢迎 走 进 音乐 课 堂, 我的 老 师 们
童 年红

蜓 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优美深情 速度如何? 中速 几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三拍子;强 弱 弱演唱形式;二声部合唱按节奏读词1,晚霞 中 的 红 蜻 蜓 , 请你 告 诉 我
2,拿起 小 篮 来到 山 上,来到 桑 田 里
3,晚霞 中 的 红蜻 蜓 呀,你在 那 里 哟
---------------------------------------------------------------
1,童年 时 代 遇 到 你,那是 哪 一 天?
2,采到 桑 果 放进 小 篮,难道 是 梦 影?
3,停歇 在 那 竹 竿 尖上, 是那 红 蜻 蜓
换气符号啦啦第 二 声 部加入歌词演唱1,晚霞 中 的 红 蜻 蜓 , 请你 告 诉 我
2,拿起 小 篮 来到 山 上,来到 桑 田 里
3,晚霞 中 的 红蜻 蜓 呀,你在 那 里 哟
---------------------------------------------------------------
1,童年 时 代 遇 到 你,那是 哪 一 天?
2,采到 桑 果 放进 小 篮,难道 是 梦 影?
3,停歇 在 那 竹 竿 尖上, 是那 红 蜻 蜓
观察歌谱你认识哪些力度记号?渐强记号渐弱记号力度记号 p f mf 我们怎样才能唱的更深情、更优美呢? 弱 强 中强P1晚霞 中 的 红 蜻 蜓 , 请你 告 诉 我
2拿起 小 篮 来到 山 上,来到 桑 田 里
3晚霞 中 的 红蜻 蜓 呀,你在 那 里 哟
1童年 时 代 遇 到 你,那是 哪 一 天?
2采到 桑 果 放进 小 篮,难道 是 梦 影?
3停歇 在 那 竹 竿 尖上, 是那 红 蜻 蜓
mfmfP渐慢啦啦换气符号第 一 声 部P1晚霞 中 的 红 蜻 蜓 , 请你 告 诉 我
2拿起 小 篮 来到 山 上,来到 桑 田 里
3晚霞 中 的 红蜻 蜓 呀,你在 那 里 哟
1童年 时 代 遇 到 你,那是 哪 一 天?
2采到 桑 果 放进 小 篮,难道 是 梦 影?
3停歇 在 那 竹 竿 尖上, 是那 红 蜻 蜓
mfmfP渐慢加入力度记号二声部一起演唱 这样优美抒情的旋律让你回忆起童年时哪些趣事呢?你还能回忆起童年听过或唱过的歌曲吗?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