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天山之春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及其具有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2.能分辨乐曲两个乐段,并能哼唱第一主题。
3.继续巩固对琵琶的认识,能分辨琵琶的音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性格活泼开朗,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也恰巧可以更好的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来分段欣赏初步地感知音乐中节奏,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和段落的变化以及每个段落的情绪情感,能随着熟悉的曲调哼唱,并能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把肢体语言和欣赏相结合来更好地体会这首歌曲.www.21-cn-jy.com
3重点难点
熟悉作品的旋律,并能随音乐哼唱。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天山之春》导入部分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导入
1.教师播放《天山之春》第一部分音响,引导学生分辨乐曲具有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2.教师总结:乐曲具有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引出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具有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乐曲《天山之春》。21教育网
活动2【讲授】欣赏部分
一、初步欣赏
1.教师完整播放《天山之春》音响,引导学生分辨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总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2.教师总结:乐曲是由琵琶演奏的。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属于弹拨乐器,音色清脆,音域很宽,表现力丰富。音乐总的情绪是欢快的,但有时也会有抒情的情绪。
二、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1)教师播放第一主题音响,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乐曲的节拍与情绪分别是怎样的?这段音乐让你们联想到什么?请为主题起个合适的名字。21·cn·jy·com
(2)学生完整聆听第一部分,数一数春天主题出现了几次。
(3)教师总结:第一部分是由一个主题和主题的变奏构成的。第一主题在第二次重复的时候改变了节奏,显得活跃一些。然后在高音区重复一了遍,速度捡块,情绪略显欢快。
2.欣赏第二部分
(1)教师播放第二部分音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总结:乐曲第一部分为小调,优美、柔和;第二部分的调性转为大调,更加明朗,具有舞蹈性节奏特点,情绪变得更加欢快。21cnjy.com
4.完整欣赏
老师播放全曲,引导学生分辨乐曲的两个部分。
三、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