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6课 戊戌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6课 戊戌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4 21:02: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课 戊戌变法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公车上书
直接原因:1895年,《________》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
人物:________、梁启超。
影响: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揭开了________运动的序幕。
知识点2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________,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时间与经过:________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__________”
主要内容:经济上,保护和奖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奖励________等;政治上,允许官民________,裁撤机构。澄清吏治,取消________;文化上,改科举,废________,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________;军事上,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________。21cnjy.com
结果: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仅维持103天,所以又称“________”。
性质:________阶级的改良运动。
影响: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________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____________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公车上书
1.诗曰:“东事战败,联十八省举人三千人上书,次日美使田贝索稿,为人传抄,到遍天下,题曰《公车上书记》……”,请判断100多年前,引发举人联名上书的重大事件是(  )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代表人物有(  )
①林则徐 ②邓世昌 ③康有为 ④梁启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公车上书
C.创办《万国公报》
D.光绪帝发布变法令
4.“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法成天下之治”。这是哪个派别的政治主张(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知识点2 百日维新
5.近代史上哪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6.杨湛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下列可能是他所为的是(  )
①向光绪帝上书言事 ②进入京师大学堂读书 ③参加禁烟运动 ④兴办工矿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维新派的改革遭到了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是因为(  )
A.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B.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
8.在戊戌变法夭折之际,一位维新派人士慷慨陈词:“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这位维新派人士是(  )21教育网
A.康有为
B.魏源
C.梁启超
D.谭嗣同
9.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03  能力提升
10.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维新变法活动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了质的飞跃。与洋务运动相比,这个“质的飞跃”体现在戊戌变法是为了(  )21·cn·jy·com
A.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
B.抵抗侵略、救亡图存
C.实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1.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而戊戌变法的参与者谭嗣同临终愤慨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两个不同的事件却有着相类似的结局,主要说明(  )www.21-cn-jy.com
A.它们失败的相同根源在于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B.它们都没有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制度
C.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自救运动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固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才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2·1·c·n·j·y
材料三: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万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04  直击中考
13.(自贡中考)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
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14.(遵义中考)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公车上书”为戊戌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知识管理
1.马关条约 康有为 维新变法 2.胶州湾 1898 戊戌变法 农 工 商业 创造发明 上书言事 旗人特权 八股 大学堂 海军 百日维新 资产 思想启蒙 半殖民地半封建
基础过关
1.B 2.B 3.B 4.C 5.C 6.C 7.A 8.D 9.B
能力提升
10.C 11.D 12.(1)事件:公车上书;主张:拒和、迁都、变法。(2)兴办商务;重用人才;鼓励创造发明。(3)谭嗣同;他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民族的振兴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直击中考
13.C 14.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