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
爆发:________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政策:国民党政府实行________政策。
结果:日军占领了________三省。
知识点2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局部抗战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背景:1935年,日本策划________,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爆发: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史称“______________”。
意义: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__________的高潮。
知识点3 西安事变
背景:全国抗日浪潮的感召和__________的争取。
时间:________年12月12日。
人物:________、杨虎城。
经过:张、杨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________,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
解决:中国共产党以________为重,主张和平解决,应张、杨的邀请,________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
02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
1.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某日的夜晚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这一做法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那么这一做法所特选的日子应是( )
A.1月1日
B.7月7日
C.8月13日
D.9月18日
2.“北大营两侧,暴虐的中国军队破坏我南满铁路,同我守备队发生冲突。”以电报中这一伪造的情节为借口,日本发动了(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3.右边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为发动侵略做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
知识点2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哪一支力量,广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
A.抗日义勇军
B.红四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5.从学生运动的口号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情景和重要史实。1935年12月9日的示威游行中,北平学生高喊的口号有( )
①“反对华北自治” ②“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还我东北”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知识点3 西安事变
6.浙江在线2015年3月6日讯:近日,舟山市文史专家证实,当地首次发现“西安事变”的珍贵史料,杨虎城留影普陀山。当年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根本出发点是(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7.“这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由此拉开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民族抗击日本的序幕。”材料所述事件的“它”发生在哪里( )
A.沈阳
B.北平
C.上海
D.西安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03 能力提升
9.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
10.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 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红军长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该是逼蒋抗日。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共对日本侵华提出的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1936年12月12日清晨,张学良、杨虎城派兵到华清池逮捕了蒋介石,囚禁了西安城内一些国民党高级将领。接着,他们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呼吁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次逼蒋抗日的行动,历史上称为“西安事变”。
(2)材料二中,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后来是否实现?简述理由。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蒋介石被扣押后,有人说:“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杀了他,报仇雪恨!”有人说:“国难当头,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应该和平解决,蒋介石只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就放了他。”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支持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观点?为什么要支持?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04 直击中考
12.(烟台中考)“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所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
D.九一八事变
13.(乐山中考)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5课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
知识管理
1.1931年 不抵抗 东北 2.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一二·九运动 抗日救亡运动 3.中国共产党 1936 张学良 蒋介石 民族利益 周恩来 停止剿共 联共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基础过关
1.D 2.A 3.C 4.A 5.B 6.B 7.D 8.B
能力提升
9.D 10.D 11.(1)变化: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依据:日本不断扩大侵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2)主张:停止内战等主张;基本实现了;理由:西安事变后,经过中共和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3)第二种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利益的高度,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若杀了蒋介石,只会给日本侵略中国制造机会,不利于共同抗日。(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直击中考
12.D 1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