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抽测(12月)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抽测(12月)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4 21:3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
第二次随堂检测
2016.12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4)
,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溯洄从之,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
(6)故曰,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诗经·
》)
(8)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取dì
一chòu
莫展
烦suǒ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他们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B.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否则,所得自然不多,对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也没多少帮助。
C.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较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在演讲比赛中,选手们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A.加:以少报多
B.孚:为人所信服
C.福:保佑
D.狱:监狱
5.名著阅读考查(6分)
(1)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西游记》
第三回“美猴王在幽冥界把猴子之类有名字的从生死簿子一笔勾销”既体现了孙悟空桀骜不驯的性格,又为后文五十八回“判官查不到猴属,当然更查不到假行者”埋伏笔。
B.
唐僧师徒途经火焰山,悟空向罗刹女借芭蕉扇,她误以为其丈夫牛魔王被悟空打死,一扇将悟空扇到五万里外的灵吉菩萨处。
C.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等人用混有蒙汗药的酒麻倒,眼睁睁看着生辰纲被劫走。
D.在《水浒传》中绰号成为体现人物性格最为鲜明的符号,如“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3分)
那老和尚,也是他一时卖弄,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就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
行者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三藏把行者扯住,悄悄地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行者道:“看看袈裟,有何差错?”三藏道:“你不曾理会得,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行者道:
“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
(1)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该选文在《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名称。(1分)
答:
(2)悟空和唐僧在展示袈裟上的态度不同,从中可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答:
二、阅读与赏析(共45分)
(一)(14分)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
黄歇受约归楚,楚使歇与太子完①入质于秦,秦留之数年。楚顷襄王病,太子不得归。而楚太子与秦相应侯②善,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相国诚善楚太子乎?”应侯曰:“然。”歇曰:“今楚王恐不起疾,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国而得储万乘③也。若不归,则咸阳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愿相国孰虑之。”应侯以闻秦王。秦王曰:“令楚太子之傅先往问楚王之疾,返而后图之。”黄歇为楚太子计曰:“秦之留太子者,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歇忧之甚。而阳文君④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楚太子因变衣服为楚使者御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谢病。度太子已远,秦不能追,歇乃自言秦昭王曰:“楚太子已归,出远矣。歇当死,愿赐死。”昭王大怒,欲听其自杀也。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徇⑤其主,太子立,必用歇,故不如无罪而归之,以亲楚。”秦因遣黄歇。
歇至楚三月,楚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选自《史记
春申君列传》
【注】①完:楚国太子,熊完。②秦相应侯:秦国宰相范雎,封为应侯。③万乘:大国。
④阳文君:赵豹,楚顷襄王近亲。⑤徇:同“殉”,为某种目的而死。
7.下列句中的“以”与“顷襄王以歇为辩”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8.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黄歇本是楚国人,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顷襄王认为黄歇有口才,让他出使秦国。
B.黄歇在秦相应侯面前力陈秦国放太子回去的利弊,认为如果不放太子回去,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秦王听后,答应了黄歇的请求。
C.应侯认为,楚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
D.春申君以命相抵设计将太子送回楚国,其以身殉君的忠诚与非凡的智谋值得称道。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于是黄歇乃说应侯曰:

②愿相国孰虑之:
[]
③不如亡秦:


④度太子已远: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2分)
(2)秦之留太子者,欲以求利也。(2分)
(二)诗歌鉴赏(4分)
花下醉
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1)
请说说首句中“不觉”二字好在哪里。(2分)
(2)
诗中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三)(共9分)
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①陈忠实、杨绛两位先生先后辞世,在微博与微信朋友圈都引发了“刷屏”,也同时出现了讥讽的声音:你们读了作家几本书,也有资格假惺惺装文化人点蜡烛?老实讲,对这种态度我不以为然: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与世界相连,每个人心中都有关于作家的印象,专业或不专业,读得多或读得少,只要他愿意表达,难道不应该更宽容地对待这种表达的自由吗?我认为,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
②我们怎么看待一个人,也部分反映了我们怎么看待世界。能否宽厚、从容地对待世界,也决定了这个世界是否会宽容、从容地对待自己。按照美国作家房龙在《宽容》一书中的定义,宽容,就是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异于自己或传统见解的观点有耐心与公正的容忍。换个说法,宽容的本质就是尊重、有同理心。
③在当下社会的很多场合,缺少尊重感、同理心的情况处处可见,导致了各种关系的局促和撕裂。网络世界上贴标签、打棍子、扣帽子的做派,天天都在上演;在某些官员那里,给曝光丑闻者套上“没安好心、危害社会”的帽子,给某些新生事物贴上“没事找事”的标签,也是分分钟的事儿;在很多老师那里,凡是学生身上有自己“看不惯”的表现,便试图扼杀剪除;甚至某些自诩进步的知识分子,也难逃羁绊:凡是不同于己,便“不可理喻”,加以蔑视与讥讽,引为寇仇。
④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不仅是一种修养和美德,最终还会成为你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在多元时代里,每一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看不惯”:看不惯一些明星的高调,看不惯一些学生的新潮,看不惯义愤,看不惯中庸与调和……但各种“看不惯”之后,我们需要以更多的同理心去感受,他们触碰底线了吗?他们真的一无是处吗?他们真的是人心大坏而不是角度不同吗?
⑤比起曾经的极端年代,我们确实宽容了很多,但比起我们追求的美好未来,我们的宽容还远远不够用。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句话,贴在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室或走廊里,“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遗憾的是,它始终没能写入这个时代每一个人的心里。傲慢、偏见、偏激,狭隘、局促、自负,仍是投射在很多人心头的躁动阴影。而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处处都显匮乏的必需品。
12.文章第①段列举“微博、微信‘刷屏’遭讥讽”这种现象有什么作用?(3分)
1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④段划线句含义的理解。(3分)
(四)(18分)
灿烂的红柳花
①戈壁沙漠中的红柳开得最灿烂的夏日里,我们去新疆最边远的且末县。
②走到半路,轮胎被锐物扎破,我们只好换上唯一的备用胎。这时,距离我们抵达的目的地还有几百公里,如果路上再有点问题,就没有办法了。
③我们把车开到人居集中的路边,正要找个人打听修轮胎的地方,一位大约五十岁的汉子骑着摩托车驶过来。我们刚一张口,那个汉子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用摩托车驮着坏轮胎去修理,修好了就给你们送回来。”他的干脆利落,反而让我们起了疑心,万一是个骗局,轮胎可就有去无回了。我们迟疑地打量着他,只见这个汉子民工打扮,两道浓眉下一双眼睛清澈透亮。我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但和司机交换了一下眼神,还是同意了那人的做法。
④我们在路边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那人回来,心里有些发毛。忽然,摩托车的轰鸣声,打断了我们的猜测,那个汉子真的回来了。轮胎拴在摩托车后座上,那个汉子满头大汗,路上飞扬的尘土把他的脸弄得灰蒙蒙的,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透亮。
⑤他下车后,有些气喘地说:“让你们久等了,修理铺的人吃饭去了,找了一阵子,这才修好。”说着他把修好的轮胎递给我们,又递给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我们要给他修理费和充气筒的钱,他执意不要,若无其事地说:“修理铺是我亲戚开的,只是花了点工夫,材料不值钱。那只充气筒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送给你们应急吧!”反复推让之后,他还是没有收下我们的钱。
⑥我们在向他表达谢意时,问了他的尊姓大名,他只说姓王,说完骑上摩托车调头就走了,消失在飞扬的尘土里。我忽然想到,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好像我们曾经相识……
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两位伤势较重的,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晌午的胡杨林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儿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上衣,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和茶碗,几双筷子。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目光久久不愿移开。
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至第⑥段所描述的情节。(4分)
答:
16.文章第③④两段加点处都写到汉子的眼睛,请结合语境分别说说两处写眼睛的用意。(3分)
答:
17.文章第⑦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8.文章第⑨段划线句一一列举大嫂带来的食物和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19.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答:
三、表达交流(60分)
20.
早餐的美味包含幸福的滋味,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长的意味,阅读的情味蕴含心灵的回味……生活往往初品一种味道,再品却有了另一番感受和体验。
请以“味中之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少于600个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
第二次随堂检测答题卷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分)
(1)
(2)
(3)
(4)
(5)
(6)
(7)
(《诗经·
》)
(8)

《浣溪沙》)
2.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取dì
一chòu
莫展
烦suǒ
3.(3分)(

4.(3分)(

5.(3分)(

6.(1分)
(2分)
二、阅读与欣赏(45分)
(一)(14分)
7.(3分)(

8.(3分)(

9.(4分)
①说
②孰:
③亡:

④度:


10.
(1)(2分)
(2)(2分)
(二)(4分)
11.
(1)(2分)
(2)(2分)
(三)(9分)
12.(3分)
13.(3分)
14.(3分)
(四)(18分)
15.(4分)
16.(3分)
17.(4分)
18.(3分)
19.(4分)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二次随堂检测答案
1.略
2.略
3.D
4.D
5.B
6.(3分)(1)情节名称:黑风山怪窃袈裟(意思对即可)(1分)。
(2)悟空:无所顾忌,粗心大意(1分)(答“爱炫耀”,得0.5分);唐僧:谨慎小心(1分)(答“胆小怕事”,得0.5分)。
7.(2分)A
8.(2分)B
9.(4分)
①劝说
②通“熟”,仔细
③逃亡
④估计
10(1)(2分)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侍奉秦国一定厚重并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得分点:“事”、“重”、“德”)
(2)(2分)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得分点:“留”、“以”“利”、判断句式)
11.(1)(2分)“不觉”二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的情态。
(2)(2分)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对花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
12.(3分)列举“微博、微信‘刷屏’遭讥讽”这种现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1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观点):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1分);同时又作为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证明了论点,强调观点提出的必要性(1分)。
13.(3分)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1分)的方法,列举生活中众多的不宽容的表现(1分),从反面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宽容仍是这个时代匮乏的必需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1分)。
14.(3分)当下社会“不宽容”的现象处处可见(1分),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具备宽容这种修养和美德是不容易的(1分),宽容更是我们今后生存的必需品(方式)(1分)。(答题要点:“荆棘”“谷粒”在语境中的含义)
15.(4分)戈壁沙漠中,半路上,我们的汽车轮胎被扎破(1分),一位骑着摩托车的汉子主动帮我们把轮胎送去修好带回(1分),并送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1分),还执意不肯收钱(1分)。
16.(3分)第一次写汉子的眼睛“清澈透亮”,给人以诚实的感觉(1分),这是我们打消疑虑将轮胎交给他去修理的原因(1分);第二次写汉子的眼睛“依然清澈透亮”,强调了他的善良淳朴(1分)。
17.(4分)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1分);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了天气异常闷热,蚊虫之多(1分),烘托了我们等待救援的烦躁、急切的心情(1分)。
18.(3分)划线句一一列举了大嫂带来的食物和餐具,具体(1分)地表现了大嫂的细心周到和热情(1分),也表现出“我们”看到食物时的欣喜之情(对食物的极度渴望)(1分)。
19.(4分)红柳花在戈壁大漠独自生长,自由绽放,它的美是自然的(1分);红柳花也象征着那些在大漠中帮助我们的人(1分),他们有着善良淳朴、不图回报的美好心灵,这种美好心灵发自天然(1分);最后一段蕴含着对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感激和赞美之情(1分)。
20.作文评分标准:参照中考标准
参考译文:
春申君是楚国人,名叫歇,姓黄。曾周游各地从师学习,知识渊博,侍奉楚顷襄王。顷襄王认为黄歇有口才,让他出使秦国。黄歇接受了盟约返回楚国,楚王派黄歇与太子完到秦国作人质,秦国把他们扣留了几年之久。后来楚顷襄王病了,太子却不能回去。但太子与秦国相国应侯私人关系很好,于是黄歇就劝说应侯道:"相国真是与楚太子交好吗?"应侯说:"是啊。"黄歇说:"如今楚王恐怕一病不起了,秦国不如让太子回去。如果太子能立为王,他侍奉秦国一定很尽心而感激相国的恩德将永不竭尽,这不仅是亲善友好国家的表示而且为将来保留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如果不让他回去,那他充其量是个咸阳城里的百姓罢了;楚国将改立太子,肯定不会侍奉秦国。那样就会失去友好国家的信任又断绝了一个万乘大国的盟友,这不是上策。希望相国仔细考虑这件事。"应侯把黄歇说的意思报告给秦王。秦王说:"让楚国太子的师傅先回去探问一下楚王的病情,回来后再作计议。"黄歇替楚国太子谋划说:"秦国扣留太子的目的,是要借此索取好处。现在太子没有能够使秦国得到好处的力量,我忧虑得很。而阳文君的两个儿子在国内,大王如果不幸辞世,太子又不在楚国,阳文君的儿子必定被立为后继人,太子就不能继承国家了。不如逃离秦国,跟使臣一起出去;请让我留下来,以死来担当责任。"楚太子于是换了衣服扮成楚国使臣的车夫得以出关,而黄歇在客馆里留守,总是推托太子有病谢绝会客。估计太子已经走远,秦国追不上了,黄歇就自动向秦昭王报告说:"楚国太子已经回去,走了很远了。我有死罪,愿您赐我一死。"昭王大怒,要听凭黄歇自杀。应侯进言道:"黄歇作为臣子,为了他的主人(不惜)献出自己生命,太子如果立为楚王,肯定重用黄歇,所以不如免他死罪让他回国,来表示对楚国的亲善。"秦王于是遣送黄歇回国。
黄歇回到楚国三个月,楚顷襄王去世,太子完被立为楚王,这就是考烈王。
学校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___
……………………………………………………装………………………………订………………………………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