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理想》精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理想》精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4 21:5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理想》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理想》是初中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篇课文。本单元课文侧重于理想和信念,《理想》一课诗人从多角度赞美理想,用种种意象,打种种比方,阐明理想之于人生的决定意义,富有哲理性。教学中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领悟哲理,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依据新课标和诗歌教学的特点,本课教学将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句和掌握修辞方法,引发学生对理想的深入思考和感悟。2-1-c-n-j-y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诗歌接触不多,对这首哲理诗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领悟哲理。21教育网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2、研读课文,赏析诗歌精美的语言。
3、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 赏析诗歌精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意象,联系生活体验,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法设计:
1、朗读法。
2、联想想象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丰富内涵,启发对人生和理想的深入思考。
3、启发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学法指导:
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2把握诗歌的结构。
3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上册,我们曾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个人就会不畏劳苦地向着一个目标前进。那么,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21·cn·jy·com
2.简介作者: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读音,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朗读课文,正音、正字、释词
3默读课文,逐节研讨,理解每一节诗的意思。21cnjy.com
研讨方式: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提出疑问,共同解疑。每节由两组代表报告探究结果,不能解决的疑问可请全班同学研究,或请老师解答。再齐声朗读。
4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a. 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四、作业
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朗读这首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准备课堂交流)。www.21-cn-jy.com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2、研读课文,赏析诗歌精美的语言。
3、树立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课文。
二、研讨与赏析21·世纪
教育网
1.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并简要说出理由。
2.这些诗句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 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默读后,小组讨论交流。www-2-1-cnjy-com
如第l节,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21
cnjy
com
精读提示
1、逐段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2、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 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 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 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奋斗。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 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 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用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自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的含义吗 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义。
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 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作用是什么 作者列举“罪人”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 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 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第1l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变坏。2·1·c·n·j·y
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源:21cnj
y.co
m】
三、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教师示例: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
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
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这个练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鼓励学生大但尝试,并多给予赏识性评价。)【出处:21教育名师】
②仿照下列句子,运用比喻,再写几个句子。
阳光的幸福是可以放出钻石般的光芒;森林的幸福是( );大海的幸福是( ),而我的幸福则是( )。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语言。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作业
写300字左右的随笔,谈谈自己如何看待理想。【版权所有:21教育】
板书设计:
总 第l节 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3节 理想的历史意义
分 4、5、6、7节 理想的人格意义
8、9、10、11节 理想的人生意义

总 第12节 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