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 近代化的起步测试卷(A卷)
一、选择题
1.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其主要影响是( )21·世纪*教育网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2.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下列哪个是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 )21*cnjy*com
3.晚清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兴建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是( )
A.洋务运动 B.从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民族危亡面前,中国各政治团体、政党组织纷纷创办报纸、杂志,宣传维新变法与革命思想。下列报纸、杂志中,属于这些团体和政党机关报刊的是( )
A.《中外纪闻》《民报》 B.《申报》《民报》
C.《新青年》《中外纪闻》 D.《新青年》《申报》
5.据《李鸿章传》记载,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世俗功利之人崇拜。下列企业中,与李鸿章被崇拜有关的是( )www-2-1-cnjy-com
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汉阳铁厂④轮船招商局⑤湖北织布局
A.①③ B.②⑤ C .②④ D.③⑤
6.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
7.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虽然没能达到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中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措施是( )2-1-c-n-j-y
A.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一批近代企业
B.创办京师大学堂,“中西并用”“广育人才”
C.修建京张铁路,废除科举制度
D.创办大生纱厂,改变落后习俗
8.某网站为纪念“百日维新”118周年展开了大讨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期间在位的清朝皇帝是不愿做“亡国之君”的光绪帝
B.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京师大学堂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
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9.《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来源:21cnj*y.co*m】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10.鲁迅发表于《国民新报》的《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里说:“中山先生逝世后无论几周年,本用不着什么纪念的文章。只要这先前未曾有的中华民国存在,就是他的丰碑,就是他的纪念。”与上文中提到的“中华民国”建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11.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C.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12.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推翻了封建统治
13.在中山装两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21教育网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1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B.宣传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
C.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15.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6.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尊孔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21·cn·jy·com
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18.近代中国某一报刊首发过如下文章:《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该报刊是( )
A.《每周评论》 B.《新青年》 C.《中外纪闻》 D.《民报》
1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 B.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C.为4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0.历史课上,同学们开展了一次“近代化探索”的探究专题活动。在这一主题下,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不在选择内(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戊戌变法为什么不能成功
C.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该不该 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非选择题
21.自鸦片战争以来,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从理论和革命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筹办夷务始末》
(1) 李鸿章所说的“外国利器”主要是指什么?为学习外国“利器”,他所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什么?李鸿章的“富强梦”破灭的标志是什么?21*cnjy*com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2) 孙中山在上述材料中表述的革命理想被概括为什么?辛亥革命最为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说孙中山的革命理想在当时没有完全实现?
材料三 明清鼎盛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世界强国。但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并陷入危机。1840年的鸦片战争及其后的列强入侵,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的深渊。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 根据材料三,列举1856年至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三次战争名称。(请按时间顺序列举)
(4) 根据材料三,列举中国近代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的名称。(请按时间顺序列举)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一历史人物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或民用工业。
(2)图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一重要人物?
图三历史人物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足什么?
(4)新文化运动是图四历史人物等掀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请写出出这场运动的时间和口号。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外国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我们也知道单有白话未必就能造出新文学;我们也知道新文学必须要有新思想做里子:
——《〈尝试集 > 自序》
(1) 甲午海战中的“平远”号战舰创建于什么时期?在甲午海战中,他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这位淸军爱国将领是谁?21cnjy.com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哪种先进的政治制度?除此之外,还有哪位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结果如何?该事件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积极意义是什么?www.21-cn-jy.com
(3) 材料;(中提到的“白话”“新文学”“新思想”反映了中国近代的哪一思想解放运动?
从上述材料可以界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现出怎样的规律?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参考答案
一、1.B 2. D 3. A 4. A 5. C 6. B 7. A 8. D 9. D 10. B
ll.D 12. C 13. B 14. D 15. B 16. B 17. A 18. B 19. D 20. D
23.(1)洋务运动时期。邓世昌。
(2)君主立宪制。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1·c·n·j·y
(3)新文化运动。
(4)旱现出由学生产技术、军事到学政治制度再学思想的规律。由于地主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言之有理即可)【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