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卷(B卷)
一、选择题
1.与“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民主与自由 B.和平与民主 C.团结与进步 D.自由与和平
3.下图是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的合影。本次谈判讨论的核心问题是( )【来源:21cnj*y.co*m】
A.联合进行北伐战争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和平问题
4.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 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中国共产党进行这次会谈的目的是( )2·1·c·n·j·y
①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②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③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④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5.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双方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称颂的是( )21教育网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张学良
下图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8.“1947年7月-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21cnjy.com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百万雄师过大江 D.大军合力战淮海
9.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的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转战陕北
10.下列对下图历史事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C.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进行战略大决战
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
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阙:“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21*cnjy*com
A.汀泗桥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12.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地点
锦州、沈阳
结果
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
意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3.毛泽东的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 )
A.解放南泵 B.挺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 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14.“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 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15.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6.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 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A.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B.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17.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21·cn·jy·com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下列重大历史事件 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1*cnjy*com
①北伐战争②渡江战役③武昌起义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9.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www.21-cn-jy.com
林彪、罗荣桓等在作战前线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20.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二、非选择题
21.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他们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荣辱兴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c-n-j-y
(1)北京城在19世纪中期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中遭到洗劫?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了北京学生掀起了哪一场爱国运动?www-2-1-cnjy-com
(2)100年前,谁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解放战争时期,哪一场战役解放了天津?
在中国近代史上,重庆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签署了哪一文件?【出处:21教育名师】
创建人民军队、坚持领导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B
材料二 8月上旬,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 (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经过一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版权所有:21教育】
——摘自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一中,图A和图B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二,红军改编表明第几次国共合作形成?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的最大规模进攻性战役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进攻序幕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什么?战略决战中首先发起的战役是什么?
2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黄埔军校的创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晶,哪位中共领导人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从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1.D 2. B 3. D 4. A 5. D 6. C 7. C 8. B 9. A 10. C
ll.D 12. A 13. A 14. C 15. C 16. A 17. C 18. D 19. C 20. D
23.(1)周恩来。
(2)南昌起义。
(3)西安事变。
(4)《双十协定》。
(5)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只要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5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测试卷(B卷)
一、选择题
1.与“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重庆谈判
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光明还是黑暗,进步还是倒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全国人民最渴望的是( )21·世纪*教育网
A.民主与自由 B.和平与民主 C.团结与进步 D.自由与和平
3.下图是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的合影。本次谈判讨论的核心问题是( )【来源:21cnj*y.co*m】
A.联合进行北伐战争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和平问题
4.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 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中国共产党进行这次会谈的目的是( )2·1·c·n·j·y
①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②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③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④建立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5.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似点有( )
①张学良将军都直接参与其中②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双方都达成了反对内战的意向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称颂的是( )21教育网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张学良
下图是1947年《东北话报》上发表的题为《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的漫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全面内战的爆发 B.三大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8.“1947年7月-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21cnjy.com
A.转战陕北歼强敌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百万雄师过大江 D.大军合力战淮海
9.解放战争期间,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的不要与前来合击之敌纠缠,“下决心不要后方”的指示,兵分三路横跨陇海线,开始千里跃进的壮举。此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挺进大别山 B.渡江战役 C.淮海战役 D.转战陕北
10.下列对下图历史事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C.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进行战略大决战
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
解放军战将粟裕在某次战役之后,于“万马腾欢”之时,填《沁园春》一阙:“杯高举,望军民莫醉,鞭指江南。”这次战役是( )21*cnjy*com
A.汀泗桥战役 B.百团大战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12.下列表格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
1948年9月-11月
地点
锦州、沈阳
结果
歼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
意义
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3.毛泽东的诗中写道:“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天翻地覆”的含义是指人民解放军( )
A.解放南泵 B.挺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 D.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14.“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 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15.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6.观察下列《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充分证明了淮海战役中( )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船只
筹粮
挑子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 500只
9.6亿斤
20.6万副
A.胜利来自人民的支持 B.解放军装备落后,只能仰仗老百姓
C.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国民党的美式装备还不如土枪土炮
17.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院子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胜仗,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三个胜仗”是指( )21·cn·jy·com
①平津战役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下列重大历史事件 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21*cnjy*com
①北伐战争②渡江战役③武昌起义④百团大战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9.从历史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请观察以下三幅图片并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 )www.21-cn-jy.com
林彪、罗荣桓等在作战前线 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 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
A.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D.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已经垮台
20.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国民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二、非选择题
21.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我国的四个直辖市,他们见证了近现代中国的荣辱兴衰。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c-n-j-y
(1)北京城在19世纪中期的哪一次侵华战争中遭到洗劫?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激起了北京学生掀起了哪一场爱国运动?www-2-1-cnjy-com
(2)100年前,谁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解放战争时期,哪一场战役解放了天津?
在中国近代史上,重庆在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在重庆进行谈判,签署了哪一文件?【出处:21教育名师】
创建人民军队、坚持领导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A B
材料二 8月上旬,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并设总指挥部。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 (解放战争时期)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中央军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决定实施战略反攻,把战场开辟到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经过一年的内线和外线作战,使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版权所有:21教育】
——摘自中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一中,图A和图B分别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依据材料二,红军改编表明第几次国共合作形成?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的最大规模进攻性战役是什么?
依据材料三,人民解放军揭开全国战略进攻序幕的重大军事行动是什么?战略决战中首先发起的战役是什么?
23.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黄埔军校的创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晶,哪位中共领导人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的哪次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从国共两党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1.D 2. B 3. D 4. A 5. D 6. C 7. C 8. B 9. A 10. C
ll.D 12. A 13. A 14. C 15. C 16. A 17. C 18. D 19. C 20. D
23.(1)周恩来。
(2)南昌起义。
(3)西安事变。
(4)《双十协定》。
(5)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只要言之有理,意思相近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