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4.4软体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河蚌等软体动物的标本,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描述软体动物的基本特征
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21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软体动物的结构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情境导入
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播放贝壳的图片向同学们提问:了解过这些贝壳的身体结构吗?知道他们是怎么运动的吗?
新知探
一、观察河蚌1、贝壳2、外套膜3、身体特点二、其他软体动物三、主要特征四、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结合课本及教师讲解思考问题观察图片,认识常见的软体动物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分析资料,了解人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师向同学们展示软体动物的解剖图片利用多媒体展示讨论的大问题和分组讨论的小问题。展示常见的软体动物引导学生归纳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展示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形成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课堂小结
畅谈收获,构建知识体系。
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
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
反馈、释疑。
六、板书设计
第四节
软体动物
一、观察河蚌
二、其他常见动物
三、主要特征
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七、课下作业
完成互动训练本节内容
八、教学反思
探究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这一活动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资料、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如果组织好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帮助。但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首先在教师的头脑中以新课标的思想,在教学中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我学习、小组学习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