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历史必修3同步教学课件: 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历史必修3同步教学课件: 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5 13:3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一、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方面: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实行独裁统治。
(2)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3)思想方面: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2.兴起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主要阵地和主要活动基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3.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意义
(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3)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预习交流1
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为何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孔教。
提示:儒家思想深受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思想工具。近代以来,中国的封建势力依然十分顽固。因此,在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的背景下,要反对封建主义,在思想领域就要把斗争矛头指向维护封建统治的孔教。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1)国内: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表现
(1)五四运动前:
①理论:李大钊发表一系列文章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②意义: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2)五四运动后:
①理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组织:出现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③实践: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工人刊物。
3.影响
(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预习交流2
李大钊在《新纪元》中写道:“我们在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好比在沉沉深夜中得一个小小的明星,照见新人生的道路。”请分析“曙光”“新人生的道路”的含义。
提示:“曙光”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新人生的道路”指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导学即时检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A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组:资产阶级思想(维新变法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或三民主义)。因素:西方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敬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提示:阶段: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
原因: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先进知识分子的倡导。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材料三 由《新青年》卷起的新文化运动狂飙,猛烈地冲击了千百年束缚中国人心智的道德、伦理观念及建构其上的政治意识……其对传统文化糟粕的批判和对西方思想的大量引入,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自由观念和开放意识的青年,对于民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3)材料三对于新文化运动作用的评价,你是否赞同?并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①赞同。理由: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不赞同。理由: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③不完全赞同。理由:综合以上两个方面。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新文化运动“新”的体现
2.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作用。
(2)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民国初年,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由“民国初年”“思想革命”可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发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解析: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故题干中的场景最可能发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
A.自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
解析:“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表明追求民主和平等;“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表明追求的是科学进步。故选D项。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其中“风”是指 (  )
A.五四爱国运动 B.俄国十月革命
C.民主与科学 D.马克思主义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与希望。“风”是指马克思主义。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表现不包括(  )
A.出现了系统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B.出现了众多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刊物
C.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D.发动工农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
解析: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通过著书立说,创办刊物和社团,开展论战及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等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