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过程
(1)提出:1905年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阐发: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2.内容
(1)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评价
(1)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革命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3)局限性:带有明显的阶级局限。
预习交流1
20世纪初,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民族主义是政治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革命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颁布《约法》: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维护民主共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以捍卫民主共和制度。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2
上图是民国初期的一幅漫画。结合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提示: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推动了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开展。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十月革命后,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内容
(1)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内容:
①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3.评价
(1)性质: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2)特点: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
(3)意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3
上图为孙中山赴浙江海宁观潮后的题词。孙中山晚年的哪些活动体现了顺应世界潮流的精神?
提示: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等新目标;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问题导学即时检测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同盟会纲领
(1)孙中山将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提示:三民主义;核心内容:民权主义(或创立民国)。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材料二 新旧三民主义内容比较简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
提示: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增加“节制资本”的主张、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等。
(3)先进理论引领社会前进。指出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分别引领了哪一革命运动。
提示: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或大革命)。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正确认识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
1.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2.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重大意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了不懈斗争,并且顺应时代潮流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发起国民革命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政府,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4.三民主义是20世纪初期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旗帜,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孙中山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皇帝。”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形象地描述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思想
B.平易地解释了要实行民权主义的思想
C.通俗地表明了要建立君主立宪的思想
D.灵活地迎合了老百姓心中要求民主权利的思想
解析:孙中山倡导民权主义,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而不是君主立宪。故C项明显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
A.发展资本主义 B.推翻专制统治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民族独立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是要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3.“理论是时代前进的旗帜。”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属于以三民主义为旗帜的是(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解析:A项是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B项是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项是国民革命,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D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中国国民党某大会宣言提出:“民族主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在该理论的推动下(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B.结束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C.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D.国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础
解析:题干引用的材料是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新三民主义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据此排除A、B两项,C项说法有误,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了。故D项正确。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孙文之幸运和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最能代表孙中山两度掌握时代主题的革命活动分别是( )
A.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C.二次革命、护法运动
D.辛亥革命、国共合作
解析:孙中山提出的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均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旧三民主义指导了辛亥革命,新三民主义是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