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
(1)背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以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成就: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载人航天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预习交流1
邓小平指出:“如果(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说明尖端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影响巨大。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就: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2001年,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评价
(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2)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3)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2
袁隆平是闻名世界的杂交水稻专家。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研究杂交水稻的重大意义。
提示: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给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1)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2)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了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Ⅰ号”。
2.生物技术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我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3
1965年,某报刊发表评论说:“它的实现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
请指出该评论所指的事件及其历史地位。
提示:1965年,我国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开辟了世界上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问题导学即时检测科技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比较,每公顷年增产1.6吨,迄今已累计种植2.01亿公顷,累计增产粮食3亿吨,1999年已有美国、日本、巴西等20多个国家引进推广,为解决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365个第一次——共和国50周年珍贵图录》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为什么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提示:①它是一次技术上的革命。袁隆平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禁区,提出杂交水稻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②它又是一次农业上的革命。杂交水稻不仅种植面积广,而且经济效益高。③它还是一次世界性的粮食革命。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材料二 经过广大科研人员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863计划”以相对较少的投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我国在“863计划”所选高科技领域,由跟踪起步进入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863计划”实施以来,在6个领域的230多个专题研究方向,共资助项目6 000余项,获国内外专利2 000多项,发表论文48 000多篇。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达2 000多亿元。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所起的作用。
提示:①“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等国的核垄断和对中国的核威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营造了安定的环境。②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③载人航天工程成为推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中国带来了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问题导学即时检测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中国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打击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粉碎了它们遏制新中国的企图,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2.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结合越来越密切,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1964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的头版新闻可能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
D.“南优2号”杂交水稻
解析:各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的课题。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3.“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证明了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解析:“两弹一星”的研制是在新中国面临严峻外部形势的背景下,为加强国防建设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它的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中国人进入太空——人类对宇宙的激情再次燃起”,2003年法新社记者理查德·英厄姆在报道中用了这样的标题。你认为这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解析:根据“中国人进入太空”的关键词及时间“2003年”,可判断出这是对“神舟五号”的评价,所以答案为B项。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中国制造出第一台以国产微处理器为基础的超级计算机——“神威蓝光”。神威系统每秒能进行约1千万亿次运算,该系统采用的8 700片神威1600微处理器是由中国的一家计算机研究所设计、在上海制造的。下面与之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B.中国“银河-Ⅰ号”计算机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成功
C.中国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
D.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发展为全球信息网
解析:中国“银河-Ⅰ号”计算机是在1983年研制成功的,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