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5 21:58:5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⑴结合材料掌握中国近现代以来物质生活习俗方面变化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⑵通过阅读教材和收集课外资料,理解“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⑶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⑷通过比较和归纳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透过变化的现象看到变化的本质,理解这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培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21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
⑴课前通过社会调查、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在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法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21cnjy.com
⑵通过整理和归纳材料,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变化的原因,培养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关注历史的发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增强历史的现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从我国人民近现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中看到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取代落后的习俗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从而要树立崇尚科学,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21·cn·jy·com
⑵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www.21-cn-jy.com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节课为45分钟)
动作提示
导入:(共3分钟)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在边听的过程中边思考两个小问题:①录音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什么?②你从此段录音人物中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什么?播放一段课前准备的录音《祖母与孙女的对话——女人的裹脚》(这是教师在课前采访自己的祖母关于女人裹脚的一段录音。祖母回忆自己的母亲裹脚的情况,向孙女讲述了封建礼俗中关于女人的裹脚的一些痛苦经历。)(1分钟)师:同学们,听完一段如此亲切的对话,谁可以回答老师的两个小问题?(2分钟)生A:从录音中老人家的口中出现的一个高频词是:裹脚生B:我觉得从老人家的语气中可以感受到这对于她来讲是不堪回首的……生C:很可悲,痛苦,还有一种无奈和愤恨……师:看来同学们都很能体会老人家的心情,当时老师亲耳听着祖母的这番话,看着她脸上复杂的表情变化,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妇女缠足是如此地毒害着女人的身体健康。传统的陈规陋习给人们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阻碍了当时的社会的发展。那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老一辈们要承受那种身心煎熬之苦,而我们可以如此自由呢?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封建的一些陋习被剔除?为什么又会被剔除呢?人们的生活除了习俗上的改变还有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新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第64页,我们来学习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新课讲授: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师:同学们回忆一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的内容,哪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开始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生:鸦片战争
师:没错,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一条分界线。那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具体状况是如何的呢?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先看看课本第64到67页的内容。老师按照座位编排上已有的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找一个方面的变化,借助老师课前叫你们查找的相关资料,还有你们从身边的亲人手中拿到的相关实物来呈现你们的成果,然后派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小组的成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找得最完整而且又能结合实际来说明这些生活中的变化。) 变化的表现:衣、食、住、习俗⑴衣:①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②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③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第一小组的同学汇报和展示他们的成果。老师板书同学的关键词,并归纳总结同学的答案,形成以上的内容以PPT形式展示。边讲解边演示不同服饰的图片 长袍马褂 早期西装中山装旗袍随着“洋布”“洋衫”经过开放的通商口岸进入到百姓的生活中,人们的传统的服饰受到了影响。从前的长袍马褂有着极强的封建传统的色彩,慢慢地已经被简单的充满西式风情的西装所取代。重点介绍中山装和旗袍: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经过多年的修正与改良,旗袍已经成为一种能很好体现女性曲线美的服装,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师:看到如此大的变化,同学们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变化的产生呢?
生:鸦片战争后开放了通商口岸,外来的商品进入中国,影响了中国百姓的生活……
师:没错,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通商口岸的开设使外国商品进入中国有了可能,另外,由于受到了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人们反对封建传统的束缚,开始接受西方共和的思想。那穿的发生了改变,人们当时吃的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请第二小组的同学给我们讲讲。)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回答的关键词(传统食物、满汉全席、西餐)用PPT归纳总结展示:⑵食:1)传统饮食——中餐南方饮食:米饭、海鲜北方饮食:面食、肉类满汉全席;中餐的八大菜系。(简介传统的八大菜系)
2)变化——西餐
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的出现传入的时间、原因: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对中国传统饮食的影响: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师:人们吃的发生了那么大的改变自然也是因为像穿衣服那样受到了西方外来的影响,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再来看看那个时候人们住的又有什么变化,请第三小组的同学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学生的关键词(外国使领馆区、欧式洋房、豪宅)教师展示课件内容及图片:
⑶住:1)原因:A:受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使、领馆区建筑式样的影响;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求个性解放。2)特点:传统民居和欧式洋房、中西合璧豪宅的出现(师:穿的,吃的,住的都发生了变化,从这些物质上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地进步。西方民主共思潮对中国人们的影响更深刻地体现在社会习俗的变化上,我们来看第四小组的同学是如何呈现这一深刻变化的。)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关键词: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婚姻制度、婚丧礼俗展示课件材料: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尤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选自见汤志钧:《康有为政论集》(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去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耻辱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耻辱全体去掉的。──选自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91年版 黄遵宪劝止缠足1897年10月,梁启超应邀任湖南时务学堂总教习,在当地提倡不缠足,按察使黄遵宪马上予以支持。黄遵宪首先列名不缠足活动发起人,接着亲撰布告,劝告人民不要缠足:“天地生人,本无生女悲惨之意,父母爱子,时仅生疾毁伤之忧。故圆颅方趾,麻木偏枯则为疾,属毛离里,疾痛弱化之谓慈。自薄俗流传,公理蒙晦,求工纤趾,肆彼忍心,毒螯千年,波靡四域,肢体因而脆弱,民气以之凋残,几使天下有识者伤心,贻后世无穷之唾骂。──高洪兴:《缠足史》(师:通过这几则材料,同学们可以提炼出怎样的历史信息?
生A:长辫子、传统衣服、缠足等有很大的危害……生B: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的必要性,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知识分子具有了先进的思想……师:对了,“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是当时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封建传统发起的挑战,说明了西方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陋习不仅损害了国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到了辛亥革命后,尤其是到了民国时期,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已经以法令的形式颁布。)展示课件及图片:⑷习俗: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和婚丧礼俗①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②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③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辛亥革命以后街头剪辫子的情景民国时期的新式婚礼补充课本的“历史纵横”里面的关于社交礼仪和称呼上的改变。小结以上关于物质和习俗变化的原因: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历届政府的影响;③
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影响;④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师:由于当时最先受到西方侵略的是沿海的一些城市地区,大城市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封闭落后,农民依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传统的风俗习惯还是根深蒂固的。同学们该注意到这些改变并不是普及到每一个地方的。)(过渡到第二个子目:历史在发展,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一个新纪元,在新的历史状况下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部分的内容。)二、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的表格(概括性的答案即可)

间表
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食简单 “菜篮子工程”衣朴素款式色彩多样住拥挤“安居工程”习俗节约风尚兴盛休闲娱乐多样原因人民当家作主,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先指导学生先完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情况,然后边填表边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状况?同学们可以从建国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生:政治上是刚建立了新生的政权,经济上是国民党留下的经济烂摊子……师: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和城市居民的劳动就业问题,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需要改变这个经济上的烂摊子。于是共产党领导人民通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打击不法商贩的投机倒把活动,稳定物价,得到群众的拥护,统一财经的措施解决了供求、劳资等矛盾,人民的生活基本稳定,但是生活水平都相对较低。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当时社会上的消费品大多是凭票购买的。)课件展示图片全国通用粮票(1982年版) 福建布票
湖南布票
北京布票(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当时国家为什么要发行这些布票、粮票、油票?这些票证主要适用于当时城镇有商品粮户口的居民。由于当时城镇人口急剧膨胀,使得商品粮的需求量迅速增长,而其时国家的粮食产量有限,于是,国家就对粮食、食用油、棉布等主要日常生活用品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一方面限制粮油需求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保证人民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
所以,在那个时候,这些票成了人们生活的命根子,在他们看来是比钞票还要珍贵的。) 当时人们的衣着方面也呈现出新的特点:朴实、带有革命色彩●20世纪50年代:女孩子喜欢穿布拉基(连衣裙);男孩子以列宁装、中山装为主流;●“文革”时期:以着绿军装、戴军帽为荣,绿色成为流行色。展示图片: 布拉基
列宁装
红卫兵绿色军装
归纳总结建国初期人们生活上的发生的变化的原因:(2分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人民当家作主;党和政府的调整和发展政策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基本保障;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师: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政权刚刚建立,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虽然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比较低,生活简单简朴。但是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的时候,带来的是人民生活上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到底改革的春风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了,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课件展示人民衣、食、住、习俗的变化: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的变化:(共8分钟)衣:颜色由灰蓝色调为主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不仅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说明人民生活观念的转变,审美情趣的提高。)食: A: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提高了生产力,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基本解决温饱问题;B: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解释“菜篮子工程”的含义:建国初期以来,由于物质匮乏,人民生活的许多必需品都受到限制,副食品供应不足。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在前面提到粮票、布票、油票都是人民生活的命根子,因为人民是要凭票才能买到这些物品的。那在改革开放后那些票还可以使用吗?哪位同学有收集到在改革开放后仍然发行使用的票呢?生:没有。师:显然,在改革开放以后,那些票都没有再发行,也不可能使用了,如果那个时候哪个家庭还有这些票的话,那一定是从建国初期保存下来作为纪念品收藏的。因为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成为重中之重。所以国如家政府倡导的“菜篮子工程”就很好地解决了人们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实质上就是改善人民生活条件,以保障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大工程。现在人们再也没有花钱而买不到东西的烦恼了。)住:A:人均居住面积逐年增加;B:平房向普通楼房转变;C:国家启动“安居工程”。D:家用电器的增多。 住房的改变(解释“安居工程”的含义: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这是政府的一项德政工程,有助于逐步缓解居民住房困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学们展示自己家在改革开放前后家用电器的变化情况。老师总结: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离不开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决策。)社会习俗: A:休闲娱乐进入人们的生活;
B:休闲方式的多样化; C:形成新的社会风尚。(在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人们更多的倾向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消费,说明人们的生活观念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改变。)小结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上的这些变化的原因: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了生产力;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注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总结:(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的变化,分别从衣、食、住、习俗四个方面来了解其中的变化及其原因。同学们要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记住每个时期在这四个方面上的代表性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要从这些变化中看到变化的原因。这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课后大家可以根据老师的课件进行巩固,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板书进行知识的梳理。)附:板书设计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时间衣食住习俗原因1840年前长袍马褂粗布大衣满汉美食粗茶淡饭深宅大院普通民房等级分明封建迷信闭关锁国1840——1949前洋布洋装中山装西餐馆面包咖啡房欧式洋房豪宅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西方影响1840——1978年前朴素单调的着装凭票购食住房拥挤勤俭节约当家作主1978年后色彩样式齐全“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休闲娱乐全面小康
多媒体辅助播放录音 板书 小组讨论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板书 PPT 板书 PPT 板书 PPT PPT PPT PPT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