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 教学设计 (3)

文档属性

名称 鸿雁 教学设计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15 18:0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鸿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欣赏马头琴版《鸿雁》。通过歌曲导入乐器马头琴,让学生熟悉并加深对蒙古族乐器马头琴的认识和了解。
2.欣赏歌唱版蒙古族民歌《鸿雁》,体会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感,理解蒙古族音乐的音乐特色,并在欣赏的基础上,简单学唱歌曲。体验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以及表现的宽广美丽的草原情景,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鸿雁》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与歌唱课不同的地方,欣赏课主要通过聆听的方式从乐曲中发现歌曲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欣赏歌唱版和马头琴独奏版《鸿雁》、形成蒙古族音乐教学内容的互补。《鸿雁》是一首具有旋律优美、草原气息浓厚的蒙古族民歌,并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欣赏热情去体会《鸿雁》。
2.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演奏乐器有一定辨知能力,针对学生对蒙古音乐了解较少,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了听、看、唱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奠定学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3.教学环境的分析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和课堂实践活动来配合欣赏教学,从而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效果,以小组为单位为课堂实践活动做准备。21cnjy.com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感受蒙古族民歌,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激发学生对蒙古族民歌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风格特点。体会蒙古族民歌《鸿雁》表达的思想情感。
4教学过程
1、首先运用情境导入。播放乐器合奏《欢沁》,由于《欢沁》是琵琶和笛子的配合合奏,从欣赏的角度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回答从而引出乐器——马头琴(蒙古族)21·cn·jy·com
(蒙古族分布于我国北部,它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内蒙古人民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马背上的民族。)www.21-cn-jy.com
师:?生答。
2、播放马头琴独奏的《鸿雁》
提问:1、这首乐曲用什么演奏?
2、来自哪个民族?
3、为什么叫马头琴,说一说心目中的马头琴是什么样的?
生答:马头琴、蒙古族、
师介绍蒙古族独特乐器马头琴:
马头琴最受蒙古人推崇。蒙古族独有的传统乐器,具有十分独特的风格。传统马头琴是个长约四尺,以木为杆,顶端雕刻一个马头,下端有一铲形皮鼓,用马尾系成两条弦,再用马尾做成一个弓弦,演奏时它能发出悠扬深沉的声调。马头琴的演奏与其它拉弦乐器有所不同,它的弓弦不是夹在琴弦之间,而是琴弦外拉奏。也是世界上唯一雕有动物的乐器。它的音色浑厚、苍凉、刚劲、悠扬、表现力丰富。并引导学生实践在座位上演奏马头琴正确的手握方式。21教育网
3、师问:鸿雁是什么啊?是一种动物,为什么要以一只动物为歌曲的名字呢?歌曲是描写动物的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种动物——鸿雁。2·1·c·n·j·y
鸿雁:1是一种大型水禽。
2.体长90厘米左右,体重2.8-5千克。3.嘴黑色,体色浅灰褐色。4.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及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5.以各种草本植物的叶和水生植物等为为食,也吃少量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等
6.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
7.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语言过渡:让我们来体会下歌曲《鸿雁》到底描写的什么?
4、播放人声演唱版的《鸿雁》
提问:1.歌曲的歌词描写了哪些内容?
2.
再次聆听画出旋律线音高
3.
反复聆听体会歌曲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答:1.描写了鸿雁、江水、天空、草原等景色
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根据旋律音高用手画出音高关系。
第三次聆听,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歌词特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思想情感。
歌唱版和乐器独奏版不同角度欣赏乐曲,将把乐曲的情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更容易理解乐曲的情感内容。指导学生通过结合歌曲的题目,“秋去冬来,大雁南飞”,表达草原游牧人由于生活条件的不允许,不得不过着迁移的生活,从而产生了浓厚的思乡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