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静夜思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15 18:11:36

文档简介

静夜思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能够感受歌曲《静夜思》的思乡之情,体会古诗音律与歌曲旋律相结合的美感和古韵新声的表现魅力。
2.学生大胆自信地参与表现,能够用连贯的气息和优美动人的声音演唱歌曲《静夜思》;拍打声势节奏为演唱作伴奏。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所教授的班级人数为70人,学生的组成大多来自城乡结合部,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较弱,整体音乐素质有待提高。因此,在歌曲教学中,多采用母音模唱,口口相授、轻唱歌曲的方法;在合唱教学中,采用师生合作再到生生合作的方式进行,降低两声部的合唱难度,增强学生的合唱自信心。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歌曲的旋律,能用连贯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古韵新声的魅力。
教学难点:利用声势节奏为演唱作伴奏。
4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分钟)
课件展示图片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说一说画中的人正在做什么?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 师生交流(提问学生回答)
3.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都能够看出来了,这幅画表达的是一种望月思乡的情感。如果让你们用一首古诗来形容这幅画的意境和情感,你们觉得哪一首诗最贴切呢?(提问学生)
大家说,大家说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静夜思》能不能体现这幅画的意境和情感呢?
4.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根据了李白的《静夜思》而谱曲的同名歌曲,你们想知道,古诗用歌声演唱出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吗?请大家打开课本42页,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聆听这首歌曲 。
二、聆听歌曲,感受古诗新声的魅力。(7分钟)
1. 初听歌曲
2. 师生交流,提问同学:
欣赏完这首歌,老师要请问同学们,从歌曲中你们听到了什么,对比表格中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首先是歌曲的演唱速度,有三个选项,哪一个是你所听到的速度呢?(指名回答)
接下来是歌曲的情绪,从歌曲中你们感受到的是哪一种情绪呢?(指名回答)
《静夜思》这首歌曲是一首略带悲伤的思乡曲,那么我们在演唱的时候,应该用哪一种声音去唱比较合适呢?(指名回答)
小结:歌曲正是通过以上这些音乐要素营造了浓浓的思乡情绪,接下来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再次聆听歌曲,一边听一边轻轻的哼唱,想一想:歌曲分别采用了那种演唱形式?
3.再听歌曲
4.师生交流:再次听了这首歌,谁来说说,这首歌曲分别采用了以下哪种演唱形式?(指名回答)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歌谱,哪些部分是属于齐唱部分呢?(指名回答)哪些部分是属于合唱部分呢?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齐唱部分。
三、学唱歌曲
(一)齐唱部分(10分钟)
师:齐唱部分一共有三个乐句,我们先来看第一乐句。
1.老师弹奏第一乐句的旋律,学生用“啦”来模唱。(1遍)
2.老师弹奏第一乐句旋律,学生轻唱歌词。(2遍)
3.教师指导:在第一乐句里面,我们要注意唱准的是第一小节的切分音和第四小节的全音符4拍。
4. 全部齐唱第一乐句。
5. 教师弹奏第二乐句,学生用“啦”模唱。
6. 教师弹奏第二乐句,学生轻唱歌词。
7. 教师引导:在这一句里你们觉得最难唱的地方是哪里?第二小节中的八分休止符,以及第三小节中装饰音前倚音的的演唱,那么带休止符和前倚音的地方怎么唱呢?
8. 教师示范演唱。
9. 教师指导:休止符的地方要停半拍,但演唱的时候要做到声断气连;而前倚音的地方要唱的轻巧一点,全体一起演唱这两句。
10.教师弹奏第三乐句旋律,学生用“啦”模唱。
11. 教师弹奏第三乐句旋律,学生轻唱歌词。
12. 教师引导:第三乐句的歌词跟第二乐句的歌词是一样的,节奏和速度也是一样的,但是唱这两句的情绪是一样的吗?不是。我们关注乐谱中每一句的首音和尾音,音高最高的是哪一句?所以说第三乐句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重复,而是歌曲的一个高潮点,所以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情绪的推进。
13. 全体一起唱第三乐句。
14. 全体跟教师伴奏演唱第一部分。
15.全体跟音乐伴奏演唱第一部分。
(二)学习合唱部分(5分钟)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合唱部分,合唱部分是从歌曲的第13小节到结束部分。
1.学生看乐谱,想一想:合唱部分共有几个声部?(提问回答)位于连谱号上方的我们称为高声部,位于连谱号下方的我们称为低声部。今天这节课我们 先来完成高声部的演唱。
2.教师弹唱合唱部分的高声部,学生轻唱跟唱,和齐唱部分的旋律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 指名学生回答,相同之处:歌词和旋律相同;不同之处:合唱部分比齐唱部分多反复了一句“低头思故乡”,并且在结尾处做了自由延长的处理。
5. 学生跟教师伴奏演唱合唱部分的高声部。唱完后教师指点。
6.全体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播放音乐伴奏。
师:学会演唱这首歌,接下来要活动活动我们的双手,来一段节奏打拍练习,大家想不想跟老师来学一学呢?好的,请看屏幕
四、声势节奏训练(5分钟)
1.出示节奏:
4/4 × ×× × ×│× ×× × ×│
2.先听老师把第一小节的节奏唱一遍,然后跟老师演唱节奏。
3.听老师拍打节奏,学生跟拍。
4.学生自由练习。
5.一边演唱第二乐段一边拍打节奏。
师:同学们都学会了这个节奏的打拍方法,如果我们把这个节奏加入到歌曲的合唱部分去打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你们想不想听?老师来一段,边唱边打,同学们轻轻地跟拍。
6.完整演唱歌曲,并在合唱部分加入声势节奏进行伴奏。
五、创编表演(9分钟)
师:刚才大家通过节奏的打拍,与音乐和歌声融合在了一起,营造了丰富的音响效果,非常地好听,老师很喜欢;如果大家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表演,老师相信效果一定会更加精彩,你们,有没有勇气挑战一下?
1.出示创编要求。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创编。
3.指名学生上台表演。
4.师生共同表演。
六、总结课堂。(1分钟)
师:同学们,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同时,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唱歌曲《静夜思》,还进行了节奏的打拍和创编表演,体会到了古韵新声的魅力,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接触更多的古诗歌曲,以此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从中受到教育。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课件44张PPT。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古韵新声唱歌 《静夜思》2018/10/23※说一说画中的人正在做什么?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看看·想想·说说2018/10/232018/10/232018/10/23※ 这首歌演唱的速度是怎样的?
※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2018/10/232018/10/232018/10/232018/10/23床 前 明 月 光2018/10/232018/10/23疑 是 地 上 霜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床 前 明 月 光2018/10/232018/10/23疑 是 地 上 霜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2018/10/23
2018/10/232018/10/2311213282018/10/232018/10/232018/10/232018/10/2313282018/10/232018/10/23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2018/10/232018/10/23床 前 明 月 光2018/10/232018/10/23疑 是 地 上 霜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床 前 明 月 光2018/10/232018/10/23疑 是 地 上 霜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举 头 望 明 月2018/10/232018/10/23低 头 思 故 乡2018/10/232018/10/232018/10/232018/10/23声势节奏训练2018/10/232018/10/23创编表演 创编要求:
为古诗《静夜思》创编表演,力求动作简约,符合古诗意境。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18/10/232018/10/23 教 师 寄 语
同学们,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同时,古诗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学唱歌曲《静夜思》,还进行了节奏的打拍和创编表演,体会到了古韵新声的魅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接触更多的古诗歌曲,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从中受到教育。
2018/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