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戏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看大戏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15 18: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看大戏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看大戏》是人教201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领略戏曲独特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音乐文化。本单元以一首具有豫剧音乐风格的歌曲《看大戏》为切入点,再现了看大戏的音乐场景,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戏曲大舞台!【出处:21教育名师】
2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唱歌曲《看大戏》,了解豫剧知识,在聆听、感受、模唱的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2、音乐素养目标: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的能力;并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喜爱之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感受中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版权所有:21教育】
3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女生偏多,少部分学生有学习乐器,舞蹈的经历,大部分学生未受过专业训练,但整体学生基本素质较好。五年级学生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对音乐的理解和歌曲的演唱主要通过听辨、体验和模仿完成,有一定音乐基础,可塑性强,需要教师及时引导。通过本节课有梯度的深入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能够真正用心感受、学习和喜爱戏曲音乐。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模仿豫剧的唱腔风格演唱歌曲《看大戏》。
2、升4的音准和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学唱,了解豫剧的拖腔、滑腔等唱腔特点。
5教学方法
欣赏法、模唱法、教唱法、创编法、体验法。
6教学准备
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打击乐器
7设计理念
《看大戏》这堂课的教学旨在唤醒学生对戏曲音乐美的喜爱,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创造,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欣赏戏曲情境导入,层层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通过教师语言渲染、点拨、各种音乐活动、学唱戏曲,学生肢体语言,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戏曲音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允许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21cnjy.com
8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
1.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
,看大戏。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它由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美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它的起源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大约有360多种。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戏曲,请说出戏曲名称。能唱两句吗?21·cn·jy·com
(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戏曲名称,如果可能,可以让学生简要介绍一下)
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
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这五大剧种是中国戏曲的核心。下面我们听几段戏曲,大家仔细听,看看这几段各属于什么剧种?
播放多媒体课件
(1)京剧
《四郎探母》选段
京剧是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2)黄梅戏
《女驸马》
唱腔委婉清新,淳朴流畅
(3)豫剧
《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高亢粗犷与婉转柔美的结合。
(老师可范唱几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熟悉京剧、黄梅戏、豫剧戏种。感受不同剧种各自的风格)
戏曲的演唱和我们平时唱歌一样吗?
3、教唱《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让学生感受豫剧的拖腔,以及滑腔,增加学生对豫剧的喜爱,尽快掌握豫剧演唱风格www.21-cn-jy.com
4、听了同学们的演唱,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戏剧了,你们想吗?下面让我们去《看大戏》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1、初听,体会歌曲的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
师问:从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2、你们想想,他们看大戏的时候,心情怎么样?(高兴、兴奋……)
下面我们听着音乐,用肢体语言告诉大家你看大戏时候的心情。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师问:这首《看大戏》与刚才我们听到的哪种戏曲的唱腔风格相似?
4、介绍豫剧
豫剧的唱腔
高亢
激昂
豫剧
流行于河南一带
河南梆子
伴奏乐器
:板胡
小三弦等
5、念白节奏
A、师:戏曲讲究唱、念、做、打,念,就是念白、道白,简单说就是“说”
B、念白节奏:
老槐树
槐树槐
槐树底下搭戏台,演大戏
看大戏

了大戏唱大戏
X
x
x
|
x
x
x|
x
x
x、x
x
x
x
|
x
x
x
|
x
x
x|
x、x
x
x
x
x
x
|2-1-c-n-j-y
X
x
x
|
x
xx|
x
x
x
x
x
xx
|
x
x
x|
x
x
x|
x
xx
x
x
x
x
|
21
cnjy
com
(1)学生感受加附点和不加附点的区别
(2)师用河南话范读,生感受。(附点、轻快、高位置)
(3)生用河南话读
(4)生跟伴奏音乐念念白
6、学唱歌曲,出示看大戏谱例;
(1)生视唱歌谱
(2)讲解升记号
(3)师弹琴,学生模唱;
(4)播放音乐,生轻声跟唱;
感受音乐,了解豫剧风格的音乐作品。
(5)教师着重教唱难点部分。
(6)学生齐唱
(7)歌曲处理,
注意间奏,拖腔,以及音乐表现的处理
“爸爸妈妈爱迷戏”,用拖腔,
“爱呀爱迷戏”,用甩腔和拖腔。
师:拖腔应怎么演唱?(师范唱,学生听辨,回答出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力度变化)。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分组唱,并评价。
(9)同桌交流,讨论。第二段请一位同学唱
(10)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3【活动】编创活动
(一)打击乐伴奏
(1)歌曲用了哪种伴奏乐器
A、出示打击乐器,并介绍(小锣、木鱼、堂鼓、双响筒等)
B、学生讨论,打击乐加在什么地方合适,用什么伴奏音型,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节奏型
(2)小组合作,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展示成果
(4)师生完整演唱歌曲,加打击乐伴奏。
(二)表演
1、欣赏小戏迷的表演
2、老师也想当成一回戏迷,下面就让我们来当一回戏迷
3、师生共舞
活动4【活动】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需要努力?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带有豫剧风格的歌曲《看大戏》,下课后,同学们要多搜集戏曲方面的资料,下节课进行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希望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戏曲,学唱更多的戏曲歌曲,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艺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活动5【作业】作业设计
把《看大戏》这首歌曲,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并且学习更多的戏曲歌曲与同学们分享。
活动6【活动】课后反思
《看大戏》是人教201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这是一首具有豫剧风格的歌曲。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领略戏曲独特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戏曲音乐文化。本单元以一首具有豫剧音乐风格的歌曲《看大戏》为切入点,再现了看大戏的音乐场景,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戏曲大舞台!
根据学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环节:以戏剧欣赏切入,以不同戏曲的对比感悟为主,辅以教师的引导,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看大戏》的基础上,了解豫剧的唱腔风格及有关知识。21教育网
在教学中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一、把节奏训练贯穿到游戏中。我把本课的节奏,用“请你跟我做”的小游戏,在新课前为学生做铺垫,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难度。21·世纪
教育网

、创设情境,以审美为核心,为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教学以戏曲欣赏导入,通过视觉,听觉刺激,使学生很快投入地音乐学习中来在歌曲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多种演唱方式,并适时运用评价教学,使学生一直保持饱满的热情,投入地学习歌曲。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每一次聆听都要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从声音、情绪、速度、力度或联想上层层深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豫剧的唱腔特点。
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层层递进,在互动、情感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预设的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豫剧唱腔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感受中国戏曲文化,并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在歌曲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了范唱,个人唱,小组唱,齐唱,表演唱等多种演唱方式,并适时运用评价教学,使学生一直保持饱满的热情,投入地学习歌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探索、讨论、交流、发现中获取新知。www-2-1-cnjy-com
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学生们在进行表演或打击乐伴奏时,我适时参与到他们中间去,成为其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活动,在共同体验中了解学生,指导他们活动,肯定学生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的自身体验,提高活动的水平和质量,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来源:21cnj
y.co
m】
人生中没有完美的事,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我觉得以下环节还需要改进:
1、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的限制,教学内容的拓展做得还不够。
2、由于时间紧张,使学生在最后的情感升华环节中不能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创编表演。
3、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细节要克服。如:学习的学习习惯问题,老师的语言问题等等。
总之,这节课已达到了预期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音乐。而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