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梅花三弄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15 19:51:18

文档简介

梅花三弄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
2、认识古琴,感受古琴古朴、深远的音色。
3、分辨乐曲中主题的三次变化。
4、结合歌颂梅花的诗词,理解音乐所塑造的梅花的坚强性格
2学情分析
本届五年级学生有两个班,共133名同学,人数多,大班教学,难以注意到点,造成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程度不一。由于音乐教师欠缺,每个学年都要更换不同的音乐教师,同时又是兼职的,所以教学上没有音乐知识教学的连续性,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了,往往是教会一首歌,就大功告捷,所以学生参差不齐,加上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课习惯,给五年级音乐教学带来了难度。本学期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规范音乐课教学,放慢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读谱能力,并注意点面结合,引领学生走入充满神秘的音乐殿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尤其是要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所以本学期继续加强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灵活处理、自由组合教材,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正确引导学生优劣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3重点难点
1、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
2、认识古琴,感受古琴古朴、深远的音色。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遥知不是雪,味有暗香来。”写的是什么花吗?
(学生回答)
师:那你们能说一说梅花有什么特点吗?比如它的形状,生长情况等。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
很好,同学们刚才谈了很多对梅花的认识,在我国:“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可见这些花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们已经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梅花的乐曲。这是一首古琴曲,叫《梅花三弄》。
活动2【讲授】引入乐曲,并介绍古琴
那好,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古琴这种中国传统乐器,它是什么样子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介绍: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到现在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一般厚约二寸。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活动3【活动】欣赏古琴独奏《梅花三弄》
(1)、听赏全曲。
(2)、简介: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古代有:高声弄,低声弄,游弄之说。
活动4【练习】再次听赏,分析乐曲。
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
活动5【测试】分段细听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
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
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
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
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活动6【作业】搜集欣赏
搜集古琴曲,聆听欣赏。
课件11张PPT。梅花三弄梅花一弄 断人肠
梅花二弄 费思量
梅花三弄 风波起
云烟深处 水茫茫简介《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一首借物咏怀的乐曲,它以梅花的晶莹玉洁和动人气韵以及英雄气概来抒发清高傲视、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由来据称,东晋大将桓伊颇负盛名, 不仅是个战功显赫的武将, 且善吹笛。 同时代的大书法家王徽之与桓伊路遇,素各羡其名,王邀桓伊吹奏一曲,桓伊欣然操笛奏一曲《三弄》, 笛声悠扬悦耳,清亮激越,后世传为佳话,此曲也因此而得名。后来此曲由唐人颜师古改为琴曲,被载于明初刻印的《神奇秘谱》中流传至今。何为《三弄》《梅花三弄》这首曲子是乐曲中的泛音,以不同的形式反复了三次,所以称作“三弄”。曲中喻意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曲调则是表现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表现梅花在寒风中凌霜傲雪次第绽放的英姿、不屈不挠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何为《三弄》全曲共分为十段:
第一段为引子,曲调深沉平稳。
第二段为主题(一弄)。琴曲用泛音演奏,音色清亮透明,显示出梅花端庄典雅的形象。
第三段为对比性乐段。旋律转入低音区,抒情连贯,刚劲有力,与主题段落形成明显对比,结束在徵音上。
第四段为主题再现(二弄)比第一段低八度。
何为《三弄》第五段为对比乐段。使用音区比第三段高,篇幅扩大了两倍,且演奏手法较为多样,旋律进行多是跳跃,同样结束在徵音上。
第六段,主题再现(三弄)。旋律中多八度跳进和加花润饰,比主题原形更加活跃。
第七、八、九段,使用多种演奏手法,使乐曲更加激动,形成高潮,表现了梅花傲然风雪的形象。
第十段:尾声。音乐逐渐平静,显示经过风雪的肆虐,依然傲然挺立的梅花的高洁品格。 赏析梅花盛开在岁寒之时,凌霜傲雪,清雅高洁。乐曲通过赞颂梅花的高贵品质来烘托文人那种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境界。赏析另外“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象征着梅花花开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韵味。一度开花稀少,欲露还藏;二度开花大片绽放,满树飘白;三度开花稀落,有绿芽相伴,象征着冬去春来。而一天赏梅花又分早、午、晚三个时间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莹洁白,幽香阵阵;午时的梅花繁华盛开,灿烂芬芳,笑脸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着西斜的夕阳,落英缤纷,景致非常迷人。 赏析后来有琼瑶的小说“梅花三弄”代表三个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云间。诗云:梅花一弄断人肠 梅花二弄费思量 梅花三弄风波起。赏析虞美人·梅花三弄
白玉
一弄梅花花未开,
两小无嫌猜。
二弄梅花花正红,
同窗共读留下多少情?
三弄梅花花已落,
独自享寂寞。
转眼又是杨柳青,
何不打开家门迎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