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
2、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3、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再加上五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教材在乐理方面又加深了难度,使学生学习起来确实不容易。总统上来看,学生学习态度认真,学习风气浓厚,学习歌曲的速度较快。
教学重点:
学会情感歌唱《送别》,理解歌曲情感。
教学难点:
针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以及情绪的表达。
教学准备:
PPT课件、音乐播放机、电钢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课
教师播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静夜思》《梅花三弄》。
师:同学们仔细听三个歌曲,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 生:都是以古诗词为歌词而创编的歌曲,并且旋律都比较抒情优美(重复学生答案,教师展示正确答案)。
师:谁能说说这三个古诗词的经典名句呢?
生:……
二、学唱歌曲
1、小知识。
师:好,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送别》,大家知道这歌曲的作者是谁吗?
生:李叔同
师:(介绍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三、播放录音
1、了解本曲音乐要素,例如;节拍、速度、力度、情绪等。
2、学唱歌词,对歌词情绪的表达要有一定的了解。
3、对音乐术语D.C以及fine进行讲解以及它们在曲谱中的实际运用。
四、全班齐唱歌曲,老师加以指导。
五、老师范唱,并对重点语句进行指导,尤其是节奏、感情处理上进行重复教学。对音乐术语D.C以及fine进行讲解以及它们在曲谱中的实际运用。
六、分组学唱。
知识拓展:
1、《送别》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城南旧事》是1982年根据作家林海音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在电影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歌曲的隐约、哀婉之美更加深入心扉。
2、赏析四大名著的主题音乐。
课件12张PPT。
李叔同(1880-1942)
又名弘一法师。浙江平湖人,中国著名 音乐家、戏剧活动家。
1880年9月生于天律,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开元寺。
1906年李叔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 话剧团体 “春柳社”,同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并担任了 《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
李叔同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门下。
主要音乐代表作品有《送别》、《西湖》、《春景》、《忆儿时》 、《春游》、《留别》、《早秋》等。所谓“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负的知识分子,鼓吹音乐对思想启蒙的重大作用,积极倡导在学校中开设音乐课,同时,一 些在日本留学的青年学子,借当时流行于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上新词,编成新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还常常采用中国国典诗词来填写新的歌词。李叔同的《送别》就具有这些鲜明的“学堂乐歌”的特点,一是,古典诗词体填写歌词,二是,选用美国流行曲调作谱。《送别》节拍速度力度情绪《送别》节拍速度力度情绪四四拍子中速稍慢中弱忧伤 惆怅 深情《城南旧事》是1982年根据作家林海音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送别》因在影片中作为主题曲而广为人知。在电影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送别》的旋律随着淡淡哀伤的情节的发展数度响起,深深地刻印在人们的心上,此时歌曲的隐约、哀婉之美更加深入心扉。除了这首《送别》外,你们知道的还有哪些关于离别惆怅的歌曲或者诗歌文章呢??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