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这是一首几乎家喻户晓的管弦乐曲,乐曲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的歌舞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在简短的引子后,进入首部(第一部分),第一主题优美抒情,来自瑶族民歌《瑶族长鼓舞歌》(课本中A段旋律),描绘了姑娘们婀娜多姿的舞态,第二主题是由第一主题派生出来的,速度加快,节奏变密(课本中B段旋律),音乐情绪起了变化,更加热烈欢快,甚至有些粗犷,表现了小伙子们奔放的舞姿。中部(即第二部分)出现了三拍子的优美旋律,表现了青年们真挚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再现部(即第三部分)再现第一、二主题,人们又纷纷加入群舞的行列,欢跳、旋转、歌唱,气氛越来越热烈,感情越来越奔放,乐曲在强烈的全奏中推向高潮后结束。
2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乐曲《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2、了解我国瑶族的风土人情,初步感受瑶族音乐引导学生想象和表现音乐描绘的内容与场景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伴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听出《瑶族舞曲》三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
2.能熟记《瑶族舞曲》的主要主题。
教学难点用课堂乐器为《瑶族舞曲》伴奏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像个大花园,五十六个民族像五十六朵鲜花,争香斗艳,同学们,在你们中间有少数民族吗?家庭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瑶族,瑶族人民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勤劳勇敢,能歌善舞,每逢节日就身着盛装,跳起那欢快的舞蹈。现在我们来共同欣赏一首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21·cn·jy·com
出示课题
活动2【讲授】初次欣赏
瑶族是我国西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这首由作曲家彭修文改编的描写瑶族人民生活的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就是以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的,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倾听音乐并想象一下,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唱歌跳舞)?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幸福欢乐)?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节奏感强、旋律欢快……)?听完后,同学们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再回答老师的问题;2·1·c·n·j·y
复听后,请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3【活动】分段欣赏
(1)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先听一听第一部分的第一主题,请同学们注意一下,第一主题出现了几次(3次)?每次出现时在什么方面(乐器的音色和力度)有变化?如果把第一主题的第一次出现表现的是一位美丽姑娘的翩翩舞姿,那么,再次出现时多种乐器的齐奏和力度的渐强,又表现了什么情景呢(越来越多的姑娘加入了舞蹈的行列)?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再次播放第一部分主题,让学生跟着哼唱旋律。 这部分乐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板书: 优美抒情,热情欢快。
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引导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乐曲调性发生了转变,拍子也变成四三拍子,旋律安宁,深情委婉,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很有诗情画意,仿佛是人们在亲切地交谈。www.21-cn-jy.com
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教师可用微小的指挥动作提示这是三拍子的轻柔舞曲。学生可以小声讨论后回答这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板书:亲切祥和
(3)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现,但气氛越来越热闹,并加了一个结尾,结尾的音乐速度更快,力度更强,表现歌舞达到高潮,全曲在热烈欢畅的情绪中结束。21教育网
再次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思考这部分乐曲表现的情绪。
板书:优美抒情,热烈欢腾。
(4)完整地听赏一遍《瑶族舞曲》
教师可用指挥提示音乐情绪的转换,也允许学生在欣赏时身体有所反应,甚至轻声哼唱。
活动4【练习】用主题A做声势练习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示:●跺脚、△捻指、×拍手、摇手。
(2)先随音乐练前8小节,只用跺脚(左脚)和拍手两个动作。
(3)再练后8小节。前4小节,学生在手腕上套上自制的手铃套(需在课前准备好)摇手,使手铃发出清脆的响声。最后一小节是最难的,摇手、捻指与跺脚三个动作同时出现,其中摇手要持续两拍的时间,但只要稍加练习,也就不难做到了。21cnjy.com
(4)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5)部分学生演唱,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
活动5【讲授】小结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节课我们不但欣赏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还亲自演奏了乐曲的主题,相信这一优美的主题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