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13 等待戈多(节选)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1)初步了解萨缪尔·贝克特及荒诞派戏剧的概况;(2)体会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差别。
2.领会本剧以荒诞的形式表现社会和人生的荒诞的艺术特点。
3.从主题中获取启示:希望并非等待。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连线作者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生于爱尔兰,1937年定居巴黎,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家。法国小说家、戏剧家。长篇小说有《莫非》《瓦特》,又有长篇小说三部曲《马洛伊》《马洛伊之死》《无名的人》。剧作有《等待戈多》《终局》《伊鲁什利亚》等。在他的作品中,找不到具体的社会主题,最突出的题材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无望的寻求和期待所进行的思考和描绘。他被公认为是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等待戈多》被视为西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作品。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主要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的境地中得到振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萨缪尔·贝克特 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写作背景
本剧写于1948年。20世纪中期的西方,二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原子弹在广岛爆炸,600万犹太人被屠杀,使人们对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产生了根本的怀疑。战后,两大阵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仍使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新兴的现代科技革命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大了贫富差距,把一大批人甩入“无产者”的行列。整个西方经济萧条,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对未来失去了信心。面对这种现实,作者力图通过本剧反映这一“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失望之音”。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3.词语积累
(1)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2)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3)趁热打铁:铁要趁烧红的时候打。比喻要抓紧有利的时机,加速进行。
(4)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辞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4.词义辨析
(1)忏悔 懊悔
辨析二者都有“后悔”的意思。忏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判断正误:
①男子醉驾至交警大队“讨”拘留,酒醒懊悔不已。 ( √ )
②他在狱中忏悔。( √ )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2)权利 权力
辨析二者都是名词,读音完全相同。“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跟“义务”相对。“权力”,表示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可表示在职责范围内的管理权和指挥权。
判断正误:
①难道咱们什么权利也没有了?( √ )
②这说明地方有了管理工业的权力,就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调动和组织各行各业的力量,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 )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3)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辨析二者都有“兴致非常高”的意思。“兴高采烈”偏重在高兴,含有“精神饱满”的意思。 “兴致勃勃”偏重在兴奋,还有“对某一事物产生喜爱的情绪及感兴趣、积极从事”等意思。
判断正误:
①光一个人,是怎么也受不了的。(略停。兴高采烈地)另一方面,这会儿泄气也不管用了,这是我要说的。( √ )
②他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运动场。( √ )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1.“戈多”指什么?
提示:关于“‘戈多’指什么”这个问题,作者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西方评论家有的认为“戈多”代表上帝,有的则认为“戈多”代表永生、理想和幸福。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它才会引起人们的共鸣。
2.两个流浪汉有什么动作?
提示:爱斯特拉冈从一出场就使劲地脱靴子,往靴内瞧,倒靴子,摸靴子;弗拉季米尔是脱帽子,抖帽子,向帽内窥视,戴上后又摘下帽子。全是些无聊的动作。
3.读完本文,你有何感想?
提示:现代社会荒诞不经,人们精神上痛苦不堪。学习目标走近作品基础练习课文图解整体感知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等待戈多》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一般的西方评论认为,等待戈多的主题是“等待”。贝克特在剧中所揭示的世界是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而在这个荒诞的、残酷的、不可思议的世界中,人的处境是尴尬的,人的寻求和期待是无望的。戈多应是人们正在等待的某种希望,但这种希望老是不来,或者说,老是答应要到明天才来……于是希望也就渐渐变成了无望。
剧中的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整个心思与全部活动就是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认为,只要戈多来了,他们就“得救了”,就能摆脱自己的悲惨处境。然而,戈多始终没有来——他其实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东西。因此,他们的等待就是虚幻的、徒劳的、毫无意义的,同时又是无奈的。除了等待,他们别无选择。即使戈多永远不来,他们也还得继续等待下去。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剧本通过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等待”,深刻揭示了人类生活在荒诞世界中无所适从、无所作为的尴尬处境,体现了现代人那种痛苦、茫然而又悲观、绝望的心态。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两个流浪汉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作为两个流浪汉,他们卑微、低贱,属于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人物。他们迷离恍惚,浑浑噩噩,只会做脱靴子、摘帽子的无聊动作,说些支离破碎、莫名其妙的话,第二天见面时连头一天的事情都不记得了,并且连自己苦苦等待的戈多究竟是谁都不知道。
他们只是一种平面人物或类型形象,是作者眼中西方社会人们精神状态的象征性符号,或者是在西方社会这部大机器下完全失去了人性与个性的人的荒诞的生存状态的写照,是被社会挤压扁了的“非人的缩影”。他们无聊的动作、莫名其妙的话,正是人们精神空虚的外化;他们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3.《等待戈多》是悲剧还是喜剧?
提示:《等待戈多》将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在了一起。剧情表现的中心是“人”,但人的存在,却是欲生不能、求死不得。他们如小丑一般,精疲力竭地脱靴子、百无聊赖地脱帽子,行尸走肉般地苟活,却全然不知,盲目乐观。让读者或观众哑然失笑之余,不禁凄然、悲哀。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自主探究
《等待戈多》(节选)一剧中的人物语言看起来颠三倒四、毫无意义,但它们真的很荒诞吗?真的毫无意义吗?
我的见解:本剧从表面上看,仅仅是两个流浪汉疯疯癫癫的支离破碎的对白,简直没“戏”可看,两个角色也似乎毫无个性特征可言,但整个戏剧自有它的意蕴。
这是因为:在贝克特等荒诞派作家的眼里,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反映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就成了他戏剧作品百唱不厌的主题。
为了体现他的创作意图,剧作完全摒弃了传统戏剧的情节结构,有意将生活撕成毫无内在联系的断片碎块,出现在舞台上的也是一些荒诞怪异、语言颠三倒四的人物形象。从表面上看,根本没戏可看,简直使观众倒胃口。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然而,恰恰是这种荒诞的艺术形式,表现了荒诞的现实。从人物形象上看,两个流浪汉已被社会挤压为“非人”的可怜虫,只是按动物的本能生活,完全丧失了人性,因此他们毫无可以识别的个性,两人可互换角色而丝毫不影响演出效果,他们成了西方工业社会这部大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是西方人在20世纪思想情感的代表符号。他们那疯疯癫癫的支离破碎的语言,都源于人物绝望、恐怖的内心。在这种荒诞的外形下,隐藏于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就更深沉、更强烈,它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少人心理特征的真实写照。西方不少观众觉得剧中人物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甚至觉得剧中人物就是他们自己。两个流浪汉的苦苦等待,使他们联想到自己在失望中等待,在等待中绝望的心态。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等待戈多》的荒诞
《等待戈多》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戏剧创作艺术的一部作品,荒诞的思想内容和荒诞的艺术形式,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了西方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因此,有人称他是“与荒诞生存状态抗争的贝克特”。就整体艺术构思来讲,贝克特将舞台上出现的一切事物都荒诞化、非理性化。在一条荒凉冷寂的大路中,先后出现了5个人物,他们记忆模糊,说话颠三倒四,行为荒唐可笑。传话的男孩,第二次出场时竟不知第一次传话的是不是他自己;幸运儿在全剧只说过一次话,却是一篇神咒一般的奇文;波卓只一夜工夫就变成了一个瞎眼的残疾人,他让幸运儿背的布袋,里面装的竟是沙土;两个流浪汉在苦苦等待,但又说不清为何要等待。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在布景设计上,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一棵树,灯光突明突暗,使观众的注意力旁无所顾,始终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荒诞悲惨的人生画面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整个剧本与传统戏剧不同,既没有开场、起伏、高潮、结局的戏剧程式,也没有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环境、事件在杂乱无章中看不出任何进展和变化。作者以此来反映现代社会的荒诞不经与人们精神上的痛苦不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导练
《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的力作,其荒诞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创新启示。展开你智慧的翅膀,运用你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写一篇形式上有突破、有创新的片段。要求500字左右。
创意激活
一篇优秀的作文,除了要有真知灼见、丰富的情感和相应的表达技巧外,卷面上的别出心裁也是很重要的。远离常式,启用变式,能让我们的文章在众多作文中分外惹眼,别致脱俗。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形式创新方法多样,不一而足:当你围绕话题选取一件矛盾冲突激烈的事时,你完全可以撇开记叙文体,启用小剧本、电影放映的形式;当你觉得从人的角度叙述太平淡时,不妨从物的角度叙述,启用童话的形式;当你觉得直接发表议论揭示某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写法太一般时,你可以考虑运用病历的写法;当你觉得文章材料时间跨度太大而不好把握时,你可以运用小标题支撑文章的结构;当你觉得一般的陈述方式并不能达到强化当面交流的现场感时,你完全可以考虑运用书信式、访谈式、自问自答式、演讲式,其他的形式还有小小说、神话、科幻童话、寓言、故事新编等。
万事总有个度,在我们提倡“新”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个“度”的问题。提倡写新颖、独特、有个性的文章,并不是故意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不是空有花架子,而无实在内容;不是离奇、荒诞、随意;更不是脱离作文要求,随意而写。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范例展示
狗的出走
忽然有一天,世界上所有的狗全都消失了。一开始,人类还不以为然,但没过多久,人类就开始恐慌了:某些地方警察失去了警犬,再也无法侦破毒品案,毒品泛滥成灾;主人们失去了看门狗,入室盗窃频繁,居民们叫苦不迭;一些喜爱宠物的精神脆弱的人失去了爱犬,哭得死去活来。但狗们仍然不肯现身。有关狗士透露:狗王下了命令,只有在人类向狗道歉之后狗们才全出来。因为人类一直欺狗太甚,不给狗吃饱穿暖,还虐待它们,没有一点狗道主义。就连在创造成语方面也不给狗面子,什么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令狗们忍无可忍,才出此下策。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又过了几日,人类终于按捺不住了,有人批评那些写出贬低狗的成语的人;一个国家的元首当众朗读了赞美狗的文章;一个国家还把狗的肖像定为国徽,把一首赞美狗的歌曲定为国歌;一家狗食厂的发言人当众表示,只要狗肯回来,该厂愿意为狗们免费提供一个月的上等狗食;一些爱狗的文学家也跟着大造舆论,改造出许多赞美狗的成语:人仗狗势、人眼看狗低、狗拿耗子见义勇为……
于是,一夜间,狗们又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人们得以恢复以前的平静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人对狗的态度又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那些诽谤狗的成语又经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主人对狗的态度也冷淡下来,偶尔还拳脚相加,狗食厂也没有履行诺言,很快就停止了有些霉变的狗食的无偿供应。
听说,狗们又在酝酿第二次出走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萨缪尔·贝克特的故事。
有时在私下交谈的时候,贝克特在不经意之中会流露出对自己的艺术作品、戏剧方法、写作实践的一些真实体验。
有一回在巴黎,他的朋友和他一起吃饭。在饭桌上,朋友谈到了他的剧作《最后一盘磁带》中的音乐节奏的问题,问他是否也会像伟大的法国小说家福楼拜那样,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呢?
贝克特回答说:“会。”接着,他又引用了剧中的一个段落。那个段落说的是克拉普和一个女孩躺在平底船上的情景。他补充说:“就这段台词而言,哪怕你只拿掉一个音节,你也可能破坏水拍打船舷的声音。”说完了之后,他尴尬地笑了笑,仿佛自己在无意中向朋友道出了一个写作的玄机。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 。?
提示:文与人、作文与做人、性情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爱斯特拉冈精疲力竭地脱靴子,“使尽平生之力”脱下后,往靴内又瞧又摸又倒又望,弗拉季米尔脱下帽子又窥又摸又抖又戴,两人各自反复做着无聊的动作。他们说着语无伦次的话,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为了生活,两人都有过上吊的想法……戈多到底是谁?为什么要等他?戈多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两位流浪汉自己也不明白。人类的现实生存状态又何尝不是充满着如此的“等待情结”。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 。?
提示:等待、理智、荒诞、思考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拓展阅读
等待,是一个看似十分平凡的词语,但在我看来,只有耐心地等待,才能够等来既定的目标。就拿极为普通的等公交车来说,每个人都曾经等过车,一开始大家都会在站台上耐心地等待车的到来,但是随着等待时间的加长,有的人就满腹牢骚,气愤地打车回家,而有的人还在继续耐心地等待着。最后,车终于来了。在我看来,尽管这两种人都达到了最终目的——到达目的地,但是第一种人改变了当初的目标,这是一种缺乏耐心的表现。长此以往,这些人会放弃许多既定的目标,成功也就远离他们。所以,在等待的时候要学会有耐心,坚定不移,这样才能达到最初的目的,取得成功。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然而,只一味地等待也是徒劳的。我们需要知道等待的目的是什么。荒诞剧《等待戈多》中,两名流浪汉一直在等待戈多的到来,然而,他们连戈多的影子都没有见到。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戈多是谁以及为什么要等他。这听起来很荒诞,但是我们之中的一些人真的就只会一直等待,在等待之前他们都不知道等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等待,以致最终白等一场。因此,明确等待的目的十分重要。
(优秀作文《学会等待》节选)
自主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