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错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诗歌语言所描绘的意象,通过对课文信息的拓展,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领会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通过朗读体验和迁移拓展,领会自古以来思妇等待归人和过客不归的复杂情感,与诗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
3、掌握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理解《错误》中蕴含的深刻而丰富的情思和意味
2、感悟郑愁予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继承
[教学难点]
1、体会诗歌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等特色
2、准确把握《错误》的情感和主题
3、正确理解“美丽的错误”
[教学方法]
朗读吟诵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工具]www.21-cn-jy.com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郑愁予的《错误》,去领略一段发生在江南的凄婉哀伤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也就是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初独感知,整体把握
1、播放《错误》的一段flash,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读诗歌
提示:因为有痴情哀怨的思妇,所以朗读时的语速、语气、节奏,是舒缓、轻柔、略带叹息的。
3、请一位男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同学们思考:诗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后最深的感受是什么?(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四、分析诗的“前奏”,即诗序部分
1、学生齐读
2、比喻人面如花,古诗词中中并不少见,“人面桃花相映红”,只是,江南繁花遍野,有杏花、桃花、梨花等,但诗人却情有独钟“莲花”,莲花有什么独特的文化内涵?
原来,“莲”在中国文化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首先,莲在江南这一地方很有特色;其次,莲谐音“怜爱、怜惜”的“怜”;莲藕,又与藕密切关联,暗含藕断丝连的“丝”,“丝”谐音“思念”的“思”。所以莲,象征纯洁的爱情和思念。另外,红莲成藕,藕与“配偶”的“偶”谐音,因此又揭示女子内心的痛苦;“莲”出淤泥而不染,莲花坚贞、圣洁,由次也可看出女子的忠贞以及对纯朴、圣洁爱情的追求;而莲子心苦涩,这不正象征着思妇内心的苦涩吗?
3、“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落”暗示了什么?
这是一个变化着的意象,莲花的开了又落,如此循环往复,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落”说明女子容颜的憔悴
板书:莲花开落——相似无尽,红颜消退
小结: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暗含过客之匆匆和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五、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
2、描写的是江南的什么季节?(春季,东风是指春风)
3、春天到了,江南大地是什么样子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阳光明媚,百花盛开,草长莺飞)
4、面对春的烂漫,独处深闺中的女子是怎样的?(思妇却视而不见,不能感受到那温柔的春风,那婀娜的柳絮)
品味思妇的心境。先看“四个不”。为什么说“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呢?21教育网
“不来 不飞 不响 不揭”四个否定句在彼此相对独立的位置上互相呼应,委婉的摹写了等待中的女子的哀怨心情。
其中的“东风、柳絮、春帷”,同“莲花”一样,都是中国古诗词中积淀很深的传统意象。请同学们借助相关的古诗词,解读一下“东风”和“柳絮”的文化内涵。
5、作者描写女子的心境时,连用了四个比喻,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反映了女子怎么的心境?
明确: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春帷不揭 窗扉紧掩
城的样子是四面封闭的,她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青石的街道,让人感到一丝的凄凉和冷意,就像那位苦苦等待的女子的心一样的冷。她的心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
从语言运用上来讲,第二、第四个比喻的原句应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紧掩”倒装,化板为活,去俗生新,加强了语言的变化,婉曲的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她将失望的心扉紧掩。
6、这部分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怨妇形象?
怨妇的心封闭、沉闷、没有生气,在这个”城中“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街上寂无人迹,将她失望的心扉紧掩,寂寞又哀怨。(在此要重点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如:柳絮、街道、跫音、春帷、窗扉)
板书:
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 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 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7、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说明她的院子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8、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的地步,那么,她在做什么?
在等待,苦苦的等待她心爱的心出现。那么,她等的结果怎么样呢?我们接着下一部分的学习。
板书:等待
六、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的等待她的心上人的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
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行动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惊喜
4、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
失望
5、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 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
七、思考探究
1、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 (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
明确:(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
(2)
“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因为“我”这“达达的马蹄”打开了“你”“小小的寂寞的”心,打开了“你”“紧掩”的心扉,“你”一定误以为“我”回家了,于是,一阵惊喜,一片欢心,然而,“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当“你”一旦意识到这一点时,“你”也许更惆怅,更痛楚吧!“惊喜”是美丽的,但却是虚无的。马蹄本身是美好的,它能带给那位女子以希望。所以这个错误的美丽,是种痛苦的美丽。但这种错误毕竟能给女子带来希望,总比什么也等不到要好,所以也可以说是美丽的。
2、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错误的美丽,美在形象,女子美丽的形象;美在意境,一系列中国古典意象,构成了一个如画如梦的美丽意境;美在情感,思妇的痴情专一美丽,游子被勾起的思念美丽,读者也得到了美的视觉享受、听觉享受,展开了美的想象与联想;美在这里,人生的错位美,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错误的人,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很容易激起共鸣,这样,“美丽的错误”就不仅仅限于游子和思妇之间,它成了许多人共有的“美丽的错误”。
3、为什么不把诗题换成“美丽的错误”呢?
错误的深处是哀伤。是怎样的哀伤呢?
试想,下次再有达达的马蹄响起,她会怎样?若仍不是她的归人,她又会怎样?季节轮回,这“莲花的开落”只有一次吗?游子从江南一路打过,只看到一朵“莲花的开落”吗?
板书:美丽——错误
八、拓展延伸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小结:面对这样一位含蓄隽永、情深义重的女子,诗人抱愧和解释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读完全诗,它表面看是由于一场误会而引起女子心中的波动和失落。但实际上,这首诗在无形之中对千古吟唱的思妇主题做了一个男人最隐衷而又最诚实的回答。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蘋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流程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诗人郑愁予是一位当代诗人,那为什么要写一首闺怨诗呢?
明确:诗人他自己也是一位游子,自古以来,有游子就有思妇,为表达自己心中的那种游子的情怀,诗人写下这样一首诗歌。21cnjy.com
九、作业布置
1、思考诗歌最后以省略号结束的用意
2、
课外阅读推荐
《郑愁予诗选集》 台湾志文出版社1988年版
《新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版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