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新版七上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新版七上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5 23: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2、三国建国年表 200年官渡袁绍和曹操曹操以少胜多为曹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赤壁曹操与孙刘联军曹操失败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221年220年222年曹丕刘备孙权洛阳(河南洛阳)成都(四川成都)建业 (江苏南京)东汉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8课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指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
南方经济落后于北方
耕作方式——南方:

谋生手段——南方:
汉汉朝时期北方:铁器、牛耕北方:饲养、种植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nòu)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
     ——《汉书》火耕水耨狩猎、采集一、人口南迁1、我国人口南迁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
2、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3、人口南迁迁移的主要地区是哪里?
北方汉中
扬州
荆州南迁前人口南迁后人口(1)开始:东汉末年(2)浪潮:西晋后期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刘 表孙 权刘璋曹 操北方战乱多的表现(1)东汉末年,军阀混战(2)匈奴南下侵扰,西北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推进。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什么影响?(作用)——促进江南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人口南迁开始南迁:东汉末年
形成浪潮:西晋后期时期:
原因:
迁移地区:
作用:
北方战乱,南方安定大部分长江中下游一带,一部分岭南一带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淝水之战383年前秦(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东晋(汉族政权)
以少胜多东晋战胜前秦前秦的统治土崩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南方地区免遭摧残,为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相对安定的环境。投鞭断流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和淝水之战有关的成语淝水之战前,苻坚踌躇满志,拥兵80万,而东晋仅8万,但前秦却兵败如山倒,没能统一江南,这是为什么呢?试分析原因及启示。前秦:(1)骄傲轻敌
(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
人,不够团结,军心不齐。
(3)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江南经济的发展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可以与人口南迁结合思考)
2、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可以从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等方面思考)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补充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方战乱少,淝水之战的胜利保障了社会安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
(5)南方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生产的政策
江南地区开发给我们的启示
1.先进的生产技术,才是促使经济发展的根本。
2.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3.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4.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与交流,实现共赢。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的发展:
1、开辟湖田:太湖、鄱阳湖、洞庭湖
2、改进耕作技术:将北方耕作技术(栽培、施肥、牛耕)与南方水田种植相结合
3、创制农作物品种: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4、新建水利工程:南阳的马人坡
5、饲养牲畜、家禽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三国,蜀锦;东晋后期,官府建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从此织锦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迅速发展起来。
冶铸业:发明灌钢法
造船业:孙吴时期的造船业十分发达。
制瓷业:青瓷烧制技术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初步发展
城市繁荣
人口众多
建康城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阅读P95课后材料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时期江南的经济状况?

两个时期的经济状况有何不同?
分别反映了汉代和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经济状况。《汉书》反映了汉代江南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但江南物产丰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却不富有。
《宋书》说明东晋南朝江南已得到了充分开发,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江南成为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区。开始时间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南迁原因人口南迁原因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影响: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为南方经济最终超过北方奠定了基础。江南经济的发展淝水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公元383年东晋——前秦东晋以少胜多南迁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