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二中08-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二中08-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4-30 15: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蚌埠二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命题人:刘媛媛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文化是庞大的集合体,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标准。按社区分,中国传统文化分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和都市文化。
乡镇文化指从农村生活方式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数千年来注重礼教伦常就是乡镇文化的结晶,从中分离出来的是山林文化。
山林是隐士栖身所在。逍遥自在、复归自然,是他们的中心口号,佛老思想为这种人类态度提供了思辨外壳,不过,人总要生存,衣食住行须来自一定的生产方式。因此,隐士仍要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之中,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
江湖文化大体由乡镇文化的下层脱胎而出,指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侠没有固定职业,受雇于人,用暴力替雇主完成使命,战国时代常成为贵族政治斗争的工具,构成与国家政权对峙的社会势力。汉曾大力摧抑。唐宋以后,侠逐渐分化,一批人以城市为基础,结成帮会,鱼肉平民;另一批人则占据草泽,打家劫舍。因其与封建政教法令相抗,有时成为民众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而盲目效忠恩主,讲求江湖义气的思想也易为统治势力所利用。“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已升华为社会道德,与士大夫文人宣泄抑郁不平之气的愿望结合起来。汉魏盛唐诗歌有关游侠的题咏,是这种士人心态幻化的结晶。宋明理学兴起,任侠带异端嫌疑,侠义传统却在传奇小说、宋之话本、明清演义中获得发展,表明游侠风气向市民心曲过渡,跟鬼神、清官故事一样,是市民阶级软弱的正义感的显影。
都市文化是异质环境里生成的文化形态。不过中国古代都市常是封建政府所在地,市民阶级十分软弱。追逐财利,物质欲望是都市文化的出发点。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又扩展到性欲、情欲。中国都市文化在后一方面表现得比较充分,前一方面不很明显。市民色彩最浓的话本、戏曲,鼓吹发财致富,颂扬自由情爱以至露骨的性描写,比比皆是,而民权也仅限于对侵害人身、财产、婚姻等现象的揭露,未提到法权原则上来,更谈不上争取参政权、执政权了。
1.以下对“这常给隐士心态造成二重性”中“二重性”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为中心口号,以佛老思想为思辨外壳。
B.一方面追求逍遥自在、复归自然,一方面又难免卷入现实社会关系中。
C.打着“逍遥自在、复归自然”的旗号,通过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关系获得生存的东西。
D.既崇尚佛老思想,又看重生存。
2.以下关于四种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镇文化、山林文化、江湖文化、都市文化是按社区标准划分的四种形态的文化,它们彼此构成并列关系。
B.农村是乡镇文化的土壤,农村生活是乡镇文化的题材宝库。
C.江湖文化是由乡镇文化孕育变化而来的,它以浮浪人特别是游侠的活动为描写内容。
D.都市文化生成于异质环境里,它以表现利欲为出发点。
3.以下是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与相关知识进行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多少作用于社会,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都注重礼教伦常的传统,就是乡镇文化的教化作用的结果。
B.“侠士”讲求江湖义气,数千年来中国古代作品中描写其侠肝义胆,敢作敢为,正好迎合了市民心理,因而“侠士”形象深为市民喜爱。
C.宋明时代,由于理学的兴起,促进了传奇、话本、演义小说的兴盛与发展。
D.在都市文化中利欲观念又会不断演进,财利可提高政治权利,物欲又扩展到性欲、情欲。都市文化在提高政治权利这一方面表现很充分,而在由物欲扩展的性欲、情欲方面表现不明显。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罗复仁,吉水人。少嗜学,陈友谅辟为编修。已,知其无成,遁去。谒太祖于九江,留置左右。从战鄱阳,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授中书谘议。从围武昌,太祖欲招陈理降,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复仁顿首曰:“如陈氏遗孤得保首领,俾臣不食言于异日,臣死不憾。”太祖曰:“汝行,吾不汝误也。”复仁至城下,号恸者竟日,理缒之入。见理大哭,陈太祖意,且曰:“大兵所向皆摧,不降且屠,城中民何罪?”理听其言,遂率官属出降。
已,复使扩廓①。前使多拘留,复仁议论慷慨,独得还。洪武元年,擢编修,复偕主事张福往谕安南②,还占城③侵地。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帝闻而贤之。 三年置弘文馆,以复仁为学士,与刘基同位。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间幸其舍,负郭穷巷,复仁方垩④壁,急呼其妻抱杌⑤以坐帝。帝曰:“贤士岂宜居此。”遂赐第城中。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帝悦,厚赐之。寻乞致仕。陛辞,赐大布衣,题诗衣襟上褒美之。已,又召至京师。奏减江西秋粮。报可。留三月,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遣还,以寿终。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五)
注:①扩廓:人名,明初西北地方军事割据势力首领。②安南:明时贵州属地名。③占城:古南国名。④垩(è):粉墙用的白土。⑤杌(wù):矮凳。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赍蜡书谕降江西未下诸郡 赍:携带
B.俾臣不食言于异日 俾:使得
C.以复仁故友谅臣也,遣入城谕 谕:告诉,使人知道
D.奏减江西秋粮。报可 报:报告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谒太祖于九江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①且曰:“理若来,不失富贵。” ②臣死且不避,岂特卮酒乎。
C.①天寿节制《水龙吟》一阕以献。 ②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①题诗衣襟上褒美之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6.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罗复仁从少年时便好学,先被陈友谅赏识任用,但在认识到陈友谅难以成就事业之后,就毅然离去,后一直忠心耿耿地为朱元璋效力。
B.罗复仁出使扩廓时慷慨陈词,得以安全返回;后来又劝说安南归还所侵占的土地,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而捍卫了中央政权的威严。
C.罗复仁“号恸者竟日”,以真情动人;继而从大势所趋、百姓生命方面来劝说陈理。陈理听从他的劝说,带领官兵出城投降,罗复仁终不辱使命。
D.罗复仁地位尊崇,忠于职守,敢于直言,诚实质朴。朱元璋对他虽然宠信有加,但是后来因为他上奏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的秋粮赋税而被免职。
7.把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安南奉诏,遗复仁金、贝、土产甚厚,悉却不受。(4分)

(2)在帝前率意陈得失。尝操南音。帝顾喜其质直,呼为“老实罗”而不名。(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8~9题。(8分)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8.此诗一、二两句体现了什么样的季节和气候特点?透露出抒情主人公怎样的心境,请赏析?(5分)


9.此诗最后一句的“偷”在《宋诗别裁》中写作“径”,你认为哪个字更妙,谈谈你的理由。(3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题)(8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2)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
(5)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22分)
乡土婺源
马云霖
①婺源的乡村是安静的,婺源的乡村是恬淡的。散落在婺源各处的乡村,在群山之中,做着一个个久远又安详的梦。它们成长,它们呼吸,它们衰落。农耕时代的村庄,在阳光沐浴与风雨洗礼下,遗世独立,顽强地向人们传递着独特的遗传密码。
②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哲学家朱熹、音韵学家江永、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一辈辈人,跨过村口的小桥,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对房子、牌坊、亭阁、桥梁的精心雕琢,让这些村庄散发着农耕生活的芬芳。月明之夜,游子思念起故乡,乡愁里,氤氲的是曼妙的温馨。典雅的廊桥,高高的马头墙,鹅卵石铺就的弄堂,雕着花鸟的木窗,寄着寓意的砖雕,精雕细镂的贴墙牌楼,让每一个思乡的梦,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③与别的乡村一样,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怀揣远大的抱负,肩背简单的行囊,一代又一代农家子弟,翻过山,越过岭,涉过溪,走出群山。在山外成就一番大事业后,衣锦还乡,盖起让人羡慕的高楼。自元以后文风鼎盛的理坑村,地处偏僻却官宦辈出。几百年来,七品以上官员就有36人。自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552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被收入《四库全书》。日月更替,四季轮回,村口的树早已参天。从树下走过的读书人,回望一眼翘角飞檐的人家,踏上了赶考的路,心中涌起的,是自己默默的渴望。
④那些朴素的村庄,像寻常的草一样长在田间地头,吸风餐露,洞悉天地间的奥秘。在季节的风中摇曳生姿,在乡土上存活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与风霜雪雨,与日月星辰,达成了完美的默契。即使是一处水碓、一座廊桥,也恪守着与自然的契约。建于南宋的彩虹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在最宽的河面上建桥,桥墩设计成半船形,根据洪水设定桥墩距离,木质部分的易于维修,使这座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廊桥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完美结合,连接了两岸的村庄,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像牧童嘴边的一支笛,吹响在古典主义的乡村写意画里。只是,牧童的笛声成了历史的回响,而廊桥,仍在继续着美丽的功能。
⑤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曲折幽静的街巷,碧野清风的环境,让一个村庄充满了画意,洋溢着诗情。“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走在婺源的乡村里,很轻易地就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
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大夫第、司马第、尚书第、天官上卿第,那一座座大山深处的房子,雕梁画栋,曾吸引多少羡慕?收获多少赞叹?光阴递嬗,四季更替。在人去楼空之后,寂寞地面对流淌的岁月。青春年少的欢声笑语,金榜题名的志得意满,独守空房的哀愁,挑灯夜读的刻苦,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只剩下陋室空堂,衰草枯杨,静静地听着岁月流淌的声音。
⑦走在婺源的乡村中,仿佛穿行在梦里的江南。房屋是黑白两色的,古树是葱茏高大的,小桥是婉约玲珑的。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古朴,典雅,和谐。
⑧婺源的乡村,在岁月长河中,做着不卑不亢的精神守候,超然物外。
11.第②段开头“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第③节说“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传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13.根据文意,试概括第⑥⑦两段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4.联系全文,说说婺源乡村有着怎样“独特的遗传密码”。(6分)

15.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婺源这类传统文明,有人在渴望
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5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纳罕(hān) 绾(wǎn)着 执拗(niù) 人才济济(jǐ)
B.漱(shù)口 包扎(zhā) 聒(guō)噪 胆怯(qiè)
C.拓(tà)片 按捺(nà) 盥(guàn)沐 渣滓(zǐ)
D.暂(zhàn)时 懵(měng)懂 瘦削(xuē) 畏葸(xǐ)不前
17.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悌 撒手人寰 瓮牖绳枢 寒喧
B.厮打 不经之谈 度长絜大 杜撰
C.草窠 莫衷一是 良将劲驽 踌躇
D.湮没 义愤填膺 痒序之教 歆享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B. 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服装和场面仍深受观众好评。
C.今年二月,上海一名高中学生到书城买书,不幸从自动扶梯上坠落身亡。当时一名保安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
D.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合肥市五环乒乓球馆是经合肥市体育局、合肥市民政局批准的专门从事乒乓球运动推广的团体。
B.由于甘肃省文县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的让河沙道蕴藏丰富的沙金,使其成为一块“唐僧肉”,一批又一批的淘金者来到这里非法采金,严重破坏了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
C.节约要杜绝浪费,而不是减少消费。消费不等于浪费,对个人来说,即使是高档消费,只要是合理需求又力所能及,也属于正常消费。
D.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实践发展,也得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20.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① 因此,唯有关注心灵的人,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②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③ 在理论上,人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④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心灵。
⑤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⑥ 所以,注重内心生活,并且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答:
21.请你给下面这则寓言写一段“画外音”,揭示它蕴含的人生哲理。(标点之外,不超过40字)(4分)
小骆驼问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这么长?妈妈说:为了挡风沙。小骆驼又问: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呢?妈妈说:为了储存水和养料。小骆驼继续问: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妈妈说:为了在沙漠里长途跋涉。小骆驼很高兴,但它又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呆在动物园里,而不是去沙漠远足呢?”


22.校刊“文学形象我来评”栏目向同学们征稿,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向该栏目投稿。(不超过60字)(4分)
凤姐(《林黛玉进贾府》) 祥林嫂(《祝福》) 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非洲的沙漠里有一种植物叫伊米花,它要经历五年的酷热与干旱的考验后,在短短的两天里绽放,用鲜艳的花瓣、淡淡的芳香勾勒自己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辉煌。可是,两天后,随着那美丽的花的凋落,伊米花整棵植株也会死去。伊米花的集中绽放,成了非洲沙漠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赏。
你读了材料后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1.B(由第三段内容可知)
2.A(由第二段末句“从中分离出来……”第四段首句“脱胎而出”可知不是并列关系)
3.A(B项的推断过于片面。C项第四段“却在……发展”可知为错。D项第五段“追逐……明显”可知为错。)
二、古诗文阅读
(一)4.D(报,答复)5.C(“以”都译为“来”表目的)
6. D(“因为他上奏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的秋粮赋税而被免职”错)
四、(23分)
7.(10分)
(1)安南遵奉朝廷的命令,(另外)赠送给罗复仁丰厚的金、贝、土产,罗复仁全都推辞不要,太祖听说后,认为他品行端正。(4分)
(2)(罗复仁常)在皇帝面前坦率地陈述自己对朝政得与失的看法,有时(着急了还会)带出南方家乡口语。太祖反而欣赏罗复仁为人本色正直,呼他为“老实罗”,而不称他的名字。(6分)
(二)8.答:一、二两句写出夏季久雨初晴的气候特征(1分),“青苔满地”暗示雨实在下得太久,包含诗人曾经热切盼望天气好转的心情和久雨初晴带来的欢悦之感。“初晴后”“昼梦余”除了表明时间,还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恬适。(2分)“绿树无人”表现诗人内心的遗憾。久雨初晴,佳处无限,却无人共语。自然会引起空荡荡的感觉。诗人渴望见到朋友与之共享美景。(2分)
9.答:用“偷”字可以显示南风的诙谐,仿佛有意要和老朋友开个玩笑,既表现彼此亲密感情又充满情趣。用“径”字则能突出南风的急切和爽直,不用敲门,不是缓推,而是径直排闼而入。表现彼此十分熟络。不过夏日南风通常是平和的,所以“偷开”较“径开”更为胜。 [此题有一定难度,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分)
(三)答案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1.(1)表现了作者对环境优美、人才辈出的婺源乡村的赞美。(2分)
(2)主要是引出下文对婺源乡村风光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上婺源人才荟萃的介绍,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深化了主旨。(2分)
12.①刻苦好学,②抱负远大,③激励后学,④桑梓情怀。(答出3点给满分)(3分)
13.既有对昔日婺源辉煌的赞叹(2分),也有对当今乡土文化衰落的伤感和无奈,对田园生活的缅怀(2分)。
14.①耕读传家的传统;②朴素和谐(或诗意优美)的环境;③恬淡悠适的田园生活(6分)

16.C 17.B 18.D 19.C 20.④ ③ ⑤ ② ① ⑥
21. 参考答案: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或: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中,才能展现一个人的才能。
或:如果没有施展才能的环境和机会,天才、人才和庸才就没有区别。
[答案要点:才能(潜能);环境(机会;舞台)。如果只体现一个方面,给2分;只谈骆驼,不给分]
22.本题共4分,要求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
只能说出人物某一两方面的特点,表述过于简单,得1~2分;
能对人物进行点评,内容较充实的,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且语言流畅得3~4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罗复仁,是江西吉水人。年少时酷爱学习,(后来被)陈友谅召用,任命为编修。过了一些时候,罗复仁认识到陈友谅最终不会有成就,就悄悄离开了陈友谅。罗复仁在九江拜谒太祖,太祖留下罗复仁,并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罗复仁跟随太祖在鄱阳作战,(曾奉命)携带蜡书前往江西那些还未被(太祖)攻破的郡,晓谕这些郡投降,被授予中书谘议的官职。罗复仁跟随太祖围攻武昌,太祖想要招降(武昌守将)陈理,因为罗复仁曾经是陈友谅的部下,就派遣罗复仁进入城中告知陈理,并且对罗复仁说:“陈理如果能够归降,(我保证他)不会失去富贵。”罗复仁跪下叩头说:“如果(陈理投降)你能保全他家属的性命,使我在今后不会被人认为是食言者,我就是为招降而死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太祖回答说:“你放心前往,我不会害得你成为食言者的。”罗复仁来到武昌城下,(因被拒绝入城)悲哀得大哭了一整天,陈理(最后)用绳子将他拉上城墙进城。罗复仁见到陈理,大哭,(接着)陈述太祖希望陈理归降的愿望,并且说:“强大的明军所到之处,攻无不克,你不投降,城破之时,明军就要屠城,城中的老百姓有什么罪过(而要被杀戮)?”陈理听从了罗复仁的劝谕,于是就带领所辖官吏出城投降。
过了一些时候,罗复仁又奉命出使扩廓处。(太祖)以前派往扩廓处的使者往往被扩廓羁押留置,复仁(出使扩廓)言论慷慨,(前后被派往扩廓处的使者)只有他能够(平安)返回。洪武元年,罗复仁被提拔担任编修,又跟张福一起前往安南,晓谕安南归还其所侵占的占城国的土地。安南遵奉朝廷的命令,(另外)安南赠送罗复仁丰厚的金、贝、土产等,罗复仁全都推辞不受。太祖听说之后,认为他品行端方,很敬重他。洪武三年,(朝廷)设置弘文馆,任命罗复仁为学士,和刘基处在同样的地位上。罗复仁(常)在皇帝面前坦率地陈述自己对朝政得与失的看法,有时(着急了还会)带出南方家乡口语。太祖欣赏罗复仁为人本色正直,呼他为“老实罗”,而不称他的名字。(一次)太祖悄悄地去到罗复仁的住处,那地方背靠外城墙,在小巷深处,(太祖到的时候)罗复仁正在用白灰刷墙,(见到太祖)他急忙吩咐妻子抱出一个小凳子给皇帝坐。皇帝说:“贤士怎么适宜住在这种地方呢?”于是赐给罗复仁一幢位于城中的住宅。天寿节时,罗复仁创作了一阕《水龙吟》献给皇帝。皇帝非常高兴,重重赏赐了罗复仁。不久以后,罗复仁请求辞官归居(得到允准)。在朝廷上正式拜辞皇帝的时候,皇帝赐给他大布衣,衣襟上有题诗褒奖赞美他。过了一段时间,皇帝又召罗复仁到京城。罗复仁上奏请求减免江西地方的秋粮赋税,皇帝回答可以。皇帝留罗复仁在京城住了三个月,赏赐玉带、铁拄杖、坐墩、裘马、食具等等给他,(然后)安排他回家。(罗复仁)最后以高寿而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