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散文》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1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散文》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1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6 12:05: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12345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通假字
(1)问知 知,通“智”,聪明、智慧
(2)举直错诸枉 错,通“措”,安排、安置
(3)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乡,通“向”,先前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2.古今异义 古义:爱护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古义:把……作为。今义:动词,认为。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①表示可能或能够。②表示许可。 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3.一词多义
(1)克
①克己复礼为仁(动词,克制)
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动词,战胜、攻破)
③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动词,能够)
(2)方
①可谓仁之方也已(名词,方法)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③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名词,方圆)
④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正直)
⑤沛公与项羽方攻陈留(副词,正在)
⑥故方其盛也(介词,当)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3)归
①天下归仁焉(动词,称许、赞许)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动词,返回)
③臣请完璧归赵(动词,归还)
(4)举
①举直错诸枉(动词,选拔)
②举头望明月(动词,抬起)
③西举巴蜀(动词,攻占、攻下)
④举世无双(形容词,全)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4.词类活用 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5.特殊句式
(1)克己复礼为仁(判断句)
(2)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判断句)
(3)问知。子曰:“知人。”(省略句)
(4)舜有天下,选于众(状语后置)
(5)何谓也(宾语前置)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赏析:把推己及人、人我统一的德行,作为待人接物、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对于培养人的良好道德修养以及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人应有宽广的胸怀,为人处世之时切勿心胸狭隘,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赏析:读书人应该胸襟宽大,气度宽宏,眼光远大而刚毅决断,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以及仁义之士,没有因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赏析:孔子将“仁”这种境界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杀身成仁”即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当代的“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等,也正是这一生命境界的完美体现。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赏析:不管在穷困中,还是在富贵中,仁者的内心充足,安贫乐道,所以“仁者安仁”。智者知道“仁”对他有利,所以便去行仁道,所以“知者利仁”。
仁者、智者,一个以“仁”为本,一个以“仁”为用。仁者是自发的,智者是自觉的。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在1、2、3则选文中,针对不同弟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的?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提示:针对颜渊的提问,孔子强调“仁”是“克己复礼”;对仲弓,孔子则提出“仁”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回答樊迟时,孔子则说“仁”是“爱人”。孔子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体现了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如何理解“克己复礼”?孔子认为“仁”和“礼”是怎样的关系?
提示:(1)“克己复礼”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
(2)在孔子看来:“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仁”是目的,而“礼”则是手段,是为实现“仁”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3.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提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对现代人有何启发意义?
提示: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当你想要自己通达的同时,也要让别人通达。而不是推倒别人自己站稳,损害他人发展自己。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以一种宽容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来面对彼此,那么,整个社会就和谐了。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5.阅读全文回答: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样?请用课文原话回答。
提示:(1)仁: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达到仁的途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3)实施仁的结果: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