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散文》课件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1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散文》课件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1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6 12:1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12345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通假字
(1)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害,通“曷”,何日、何时
(2)方命虐民 方,通“放”,违背
(3)景公说,大戒于国 说,通“悦”,高兴
(4)召大师曰 大师,同“太师”,乐官名
(5)盖《徵招》《角招》是也 招,同“韶”
(6)畜君何尤 畜,通“慉(xù)”,喜欢、喜爱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2.古今异义 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 古义:征集粮食,运转粮食而食。今义: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3.一词多义
(1)修
①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动词,从事某种活动)
②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动词,修饰、修饰礼仪)
⑤乃重修岳阳楼(动词,修建)
⑥修禊事也(动词,做)
(2)非
①人不得,则非其上矣(动词,非难、责怪)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形容词,不对)
③无非事者(副词,不是)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3)乐
①直好世俗之乐耳(名词,音乐)
②孰乐(形容词,快乐)
③贤者亦乐此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④乐酒无厌谓之亡(动词,喜欢)
⑤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名词,欢乐)
(4)庶几
①则齐国其庶几乎(副词,近似、差不多)
②吾王庶几无疾病与(语气词,或许,表示希望或推测)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4.词类活用 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5.特殊句式
(1)暴见于王(被动句)
(2)王语暴以好乐(状语后置)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状语后置)
(4)今王鼓乐于此(状语后置)
(5)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判断句)
(6)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状语后置)
(7)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8)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宾语前置)
(9)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判断句)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译文:《汤誓》中说:“这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们宁愿跟你一起灭亡!”
赏析:人们盼望夏桀早些死掉,可以看出人们对其痛恨到了极点。孟子用夏桀作为反面事例,揭示了君主昏庸,失去民心,不能拥有池沼苑囿之乐的主旨。
不管什么朝代,作为执政者,如果自己的作为引起百姓的怨愤,失去民心,政权都将不能长久。夏桀的例子是后世执政者的借鉴,作为执政者,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上。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虑为忧虑。
赏析:在这两者之间,君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是更为根本的。君主做到这一点,就能赢得民心,成就王业。
君主把为百姓谋福利、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这也正是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的体现。君主只有与百姓同患难、共命运,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若忽视百姓利益,甚至鱼肉百姓,就将失去民心,加速自己的灭亡。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庄暴见孟子”一则开头为什么写庄暴与孟子的谈话?
提示: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即齐王好乐与齐国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在孟子向齐王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观点之前,先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有以下作用:一是正面提出论题;二是制造议论悬念;三是以庄暴无言以对,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艺术的高明。
2.孟子在“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一则中讲述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提示: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其核心是出游和如何出游。晏子启示齐景公:君主出游是为了考察下属执政情况和民间的生产生活情况,而不是逍遥挥霍,残害百姓。孟子借齐景公与晏子的对话,意在推行自己的仁政思想,希望齐宣王施行仁政。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