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散文》课件2.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1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 《先秦诸子散文》课件2.7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1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6 12:18: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12345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通假字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
(2)若火之始然 然,同“燃”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2.古今异义 古义:不是人。今义:不属于人应有的。 古义:正确的道路。今义:比喻正当的生活道路或途径。 古义:在于。今义:①在于;②在意,介意。 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3.一词多义
(1)非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副词,不是)
②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形容词,错误)
③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动词,违背)
④臂非加长也(副词,没有)
⑤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动词,反对)
(2)要
①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动词,求取)
②要留清白在人间(动词,希望)
③良因要项伯见沛公(动词,邀请)
④深知兵要(名词,关键、要领)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3)恶
①非恶其声而然也(动词,厌恶)
②无羞恶之心(动词,憎恶)
③廉君宣恶言(形容词,不好)
④彼且恶乎待哉(代词,什么)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4.词类活用 基础练习12345名句名篇5.特殊句式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判断句)
(2)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判断句)
(3)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判断句、宾语前置)
(4)恻隐之心,仁也(判断句)
(5)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状语后置)
(6)万物皆备于我矣(状语后置)
(7)五谷者,种之美者也(判断句、定语后置)
(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省略句)
(9)仁,人之安宅也(判断句)基础练习名句名篇(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译文:人人都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赏析:这是孟子阐述“性善论”的名言,人均有向善之心,“性善”乃孟子关于人性的根本看法,而所谓人性,就表现在人人皆有“恻隐之心”,也就是“不忍人之心”。
逢弱势群体时,多些同情心,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2.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译文:孟子说:“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了它,君子则保存了他。”
赏析: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人性,也就是仁义。这一点本是人人都具有的,但之所以人间会有圣贤、普通人、小人之分,就因为圣贤保有了人性,而其他人则或多或少地丢弃了它。
我们要自觉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否则,那就与禽兽无异。当今社会,道德败坏、伦理丧失的现象时有出现,对此,我们要声讨力止,让这个文明社会不再有不仁义之事发生。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1.结合第1则选文简单叙述孟子“性善论”的基本内容。
提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人性的开端和基础,仁义礼智是人性的主要内容。
2.第1则选文是怎样运用正反对比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提示: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3.我们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了?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
提示:(1)拥有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拥有了“仁义礼智”,只是说我们具备了达到“仁义礼智”境界的潜能。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去发现并挖掘这种固有的潜能,也就是课文中所说的“扩而充之”,如果你挖掘了你的潜能,你就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如果你自暴自弃了,你也就流入了凡庸甚至堕入了邪恶。
(2)达到“仁义礼智”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①要“扩而充之”,②要“存之”,③要“求”之,④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⑤要“熟之”,⑥要不“自暴”“自弃”。句段点评自主探究文本图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