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三峡》教学设计
瓯北五中 厉益
教学目标:
(1)能够概括出描写景物语段的中心特点。
(2)能够找到并能够感受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并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能够通过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目标简言之:引导学生在言语中发现,于文字中审美。)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找到并能够感受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并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够通过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 以“峡”导入:
(峡的字形是一个“山”加上一个“夹”,字典释义:两山夹水的地方。以字趣入,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峡的地理特征)
二、感受三峡“山”的特点
1、三峡是峡中绝胜,是什么样的地理特点成全了这个“绝”?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并尝试概括:山高、岭连、峡窄)
2、有多高?有多连?有多窄?
(进一步关注文本:隐天蔽日、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在“隐天蔽日、略无阙处、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绝高、绝连、绝窄的特点?(文言文中对事物特点的表达往往借助于某些字词的表现力。引导学生感受有表现力的字词:隐、蔽、略无、自非……不见)21教育网
4、将第一段改为:自三峡七百里中,山高、岭连、峡窄。和原文比较,那个更好?
(作为科学著作,讲清特点即可,引导学生感受本文除却科学价值外的文学审美价值,而这种价值正体现在对有表现力的文字的感受体会。)21cnjy.com
5、引出本课教学重点:在言语中发现,于文字中审美。
三、从字词入手,赏析2-4段的三峡之美
1、自读课文2-4段,每段中各找一个字词来概括该段景物的特点。
(疾、趣、凄。)
2、从2、3、4段中各找一处文字来赏析绝疾、绝趣、绝凄的特点。
(学生对“趣”的理解有些难度,引《幽梦影》之中的句子“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
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来加强理解,趣为有滋味、有情趣。)
第二段中重点品读: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襄”漫上之意,水大,峡窄,水流自然“疾” ;“绝”,断也,侧面烘托水“疾”)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一“朝”一“暮”之间,已过千山。以时间之短写出水流之“绝疾”。)
其间千二百里
(以具体数字写出距离之长,表现水流之“绝疾”。)
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大风本已疾,与水流相比,更加突出水流之“绝疾”。)
第三段中重点品读: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与绿,色彩鲜明对照,湍与潭,动静相生相映,如同一幅绝趣的明信片。)
绝巘多生怪柏
(绝高绝陡的山峰为背景,枝杈丛生的柏树扭曲的姿态开放其上。因为山绝高、峡绝窄、阳光绝稀罕,柏树向阳生长,所以姿态扭曲,而且“多”怪柏。)21·cn·jy·com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似静,有可突出山的高耸和陡峭;瀑布,似喧,可想象其飞珠滚玉的壮观声势。
“飞漱”写出高山飞瀑的壮阔景象,仿佛让人听到哗哗的水声。)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高度概括,一字一景,摇曳生姿)
第四段中重点品读: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什么样的“林”让人觉得寒冷?什么样的“涧”让人感到肃然?将“寒”换成“疏”,将“肃”换为“静”,好不好?引导:“疏” “静”仅仅是描写景物,而“寒” “肃”则是写景物给人的内心感受。更能表现出这一部分的主题——“绝凄”。)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一高一长,明写猿啼,实为写“凄”。为更好地了解猿啼的意象特征,特引几首表情明显的描写猿啼的诗句。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归目并随回雁去,愁肠正遇断猿时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字形容山谷,萧瑟空旷,自有悲戚之感;“转”字一出,哀啼千回百转声声在耳。)
3、指导朗读:
今天指导的原则很明确:我们找出来的重点感受、品味的词语,就是朗读的重音所在。将有滋味的语言有滋味地读出来,会对理解记忆文章,很有帮助。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逐段朗读,体味。
4、“一切景语皆情语”,郦道元如此着力写秋来绝凄的三峡,可有其自身的因素于其间?
资料补充:
郦道元: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再读末段,作者屡游三峡却始终无法摆脱愁伤的情绪渐渐浮出。
(感受:每至……常有……)
四、小结。
在言语中发现,于文字中审美。
字斟句酌 良多趣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