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春酒》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是第四单元的第19课。这一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关注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且通过学习能够感受到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还要能够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产生的艺术效果。课文写的是:作者介绍小时候家乡邀饮春酒的习俗,通过对母亲酿制的八宝酒和喝会酒等节目的回忆,来展现一种淳朴厚道、其乐融融的民间风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浓浓眷恋之情。课文的特点是:语言朴素却意蕴丰富,人物话语具有方言特色,文中的细节描写,如对话、动作描写既形象又生动,很值得学习。2·1·c·n·j·y
【学生分析】
本课需要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对饮春酒这一民俗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对语言的学习学会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八年级的学生对散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对各种民俗中所包含的文化和情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同。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采用诵读涵泳法、情感体验法、总结归纳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目标阐述】
知识和能力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出文章中巴结、大约摸等方言的意思。
2.能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说出这些描写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征。
过程和方法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有诵读涵泳的方法和情感体验的方法。
2.能在语言和人物分析的过程中运用总结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感受到文章中洋溢的淳朴厚道、其乐融融节日气息。
?????2.能体会到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浓浓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出文章中巴结、大约摸等方言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找出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并说出这些描写展现了人物怎样的形象特征。
?
【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教师激趣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在我国逢年过节餐桌上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没错,是酒。在端午节要喝雄黄酒,在中秋节要喝桂花酒,在重阳节要饮菊花酒,酒在中国的各种习俗和节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的酒不仅仅是简单的酒,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情感。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春酒》这篇课文,看看这个“春酒”究竟是节日之酒,还是文化之酒,亦或是某种情感之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不认识的字词,用笔勾画出来,然后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再利用手头的工具书和书下注解扫清字词障碍。之后教师再就生字词给以明确。21教育网
明确:
家醅(pēi)炮制(páo)?挑剔(tī)?枸杞(gǒu?qǐ)
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巴结:方言,指人做事勤快。
大约摸:方言,大概的意思。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三、再读课文,谈谈体会
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课文,之后请同学说说读完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之后教师再谈谈自己读完之后的感受。21·cn·jy·com
学生感受:……
教师感受:“老师在读完这篇课文之后,被其浓浓的节日气息所感染,也很想感受一下那种淳朴厚道、其乐融融的气息,很想品尝一杯那甜甜的八宝酒。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也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过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和故乡。”www.21-cn-jy.com
四、三读课文,说说精彩
请三至四位同学读出他们认为的文章写得比较精彩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
之后教师再来说说自己认为哪些句子比较精彩,并阐释其原因。
五、四读课文,赏析精彩
让同学们分别找出关于我、母亲和乡亲们的细节描写,之后分别请三位同学读出这些语句,其他同学来说说这些语句的精彩之处及其作用。之后教师再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基本看法:
关于“我”的细节描写:如:①“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这是文中对我的描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姑娘的天真幼稚,活泼可爱。?????②“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句话中“偷偷”写出了我的调皮和天真。
?③“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它写出了我对酒的珍惜,舍不得喝。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个快乐、自由,天真、幼稚,调皮、可爱的小姑娘形象。
关于母亲的细节描写:如:①?“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这句神态描写写出母亲的热情和以自己酿的酒香为荣的兴奋。?②“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的仔细地告诉别人。”这句话写出母亲的善良淳朴,热情爱帮助别人的性格。?③“她又转向我说:但是你呀,就只能添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这句语言描写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关爱。?????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个朴素勤劳,对女儿慈祥关爱,对乡邻大方热情的母亲形象。21·世纪*教育网
关于乡亲的细节描写:
如:“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呼呼呼”、“亮晶晶”这些叠词的连用,最能表现出“吃十二碟”的喜洋洋的氛围,也表现了乡亲们勤快,乐意为酒会增添欢乐的气氛的淳朴和善良。
????六、五读课文,提问探究
1.让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思考课文围绕“春酒”共写了哪几件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参考:①文中共写了儿时在故乡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四件事。??????????②这几件事都是围绕“家乡的春酒”展开的,写新年里的种种风俗与禁忌,为下文写“春酒”作铺垫;而乡亲之间互相“起会”置办“会酒”是过年“春酒”以外的节目;“我”如法炮制的“八宝酒”就是“春酒”。??????????????????????????????????????????????2.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炮制八宝酒,这八宝酒里饱含着什么?
参考:借炮制八宝酒来表达对儿时生活、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3.从文章最后一段“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同学们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参考:作者此时远在美国,远离家乡,而真正的家醅只在故乡才有,只有妈妈亲手酿制的才算是真正的家醅。一句心酸的无奈,让人感受到作者对母亲,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一种故土之情表露无遗。
????七、了解作者,积累常识
教师以这样的语言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文章背景:“琦君曾经说过一句话:“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可见琦君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对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思念。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作家琦君。21cnjy.com
教师介绍: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现当代台湾女作家。浙江瓯海瞿溪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www-2-1-cnjy-com
八、总结学习收获或感受
请同学总结一下这节课的收获或者感受,请几位同学简单谈一谈,没有谈到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简单记录下来。
九、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请同学们回去阅读琦君的散文《水是故乡甜》,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琦君浓浓的思乡之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