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2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九册《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课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3学情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信息的含义
5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6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引入
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活动2【讲授】无处不在的信息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课件演示)
师:你可以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呢?
生:学生看图观察。
师:从标志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呢?
生:学生观察标志回答。
教师:可以说信息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无处不在。
师:(课件演示)
师:信息的是什么?
信息的定义:
生:讨论:书是不是信息?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师: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
1、信息的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登机牌的信息。
师:信息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被利用的信息才有价值,即信息的价值具有相对性。
2.信息的价值相对性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师:(课件演示)
师:同学观察优惠券,并提问:这张优惠券现在可以使用吗?
生:回答。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师:(课件演示),并举例说明。
4.信息的共享性
(1)信息资源共享。(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生:信息的真伪性。
师:(课件演示),并举例说明。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活动3【讲授】信息的基本特征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
师: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
1、信息的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
师: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
师:老师讲课中传授的信息能增长同学们的知识,广播传出的音乐能给大家带来快乐,下课的铃声能给大家带来兴奋。还有很多的信息,他们的存在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作用呢?
生:(齐)信息的存在有一定的价值性。
师:(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观察登机牌的信息。
师:信息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被利用的信息才有价值,即信息的价值具有相对性。
2.信息的价值相对性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师:商场上某种产品供不应求,而产家知道信息后他们会大量生产该产品,说明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师:台风“维达”给我们带来的伤痕依然存在,有关台风“维达”的天气预报当时对我们十分有用,但是现在对我们还有用吗?
生:(讨论)信息的价值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师:(课件演示)
师:同学观察优惠券,并提问:这张优惠券现在可以使用吗?
生:回答。
3.信息的时效性
(1)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
师:(补充)因为信息如果不被人们利用就不会体现出它的价值,那也就谈不上所谓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信息的时效性是通过价值性来体现的。
师: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台播出的新闻只会被一位观众知道吗?
生:(齐)不是。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周围还有那些信息是能够被大家所共同知道的?
生:(讨论)每位同学的相貌、教学楼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汽车的形状、……
师:(课件演示),并举例说明。
4.信息的共享性
(1)信息资源共享。(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
活动4【讲授】拓展思考
1、师:同学们对以上的信息形态分析得很透切、独特。下面我们一起来思考:信息除了上面的特征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特征?
生:信息的真伪性。
师:(课件演示),并举例说明。
2、信息的众多特征中,相对于物质能源,哪些是信息独有的?(共享性)
活动5【练习】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甲骨文是考古工作者了解商周时期文化历史的重要物证。文字刻在甲骨上说明信息具有( )特征。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共享性 D、价值性
2、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共享 B、信息可以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C、某信息被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D、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 B、电视中某产品广告 C、石油 D、各班各科成绩
4、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的是( )
A、时效性 B、不可增值性 C、可传递、共享性 D、载体依附性
5、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某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
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交通信号能同时被许多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二、连线题
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A 信息时效性 E 中国田径110M栏刘翔取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B 信息价值相对性 F 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C 信息真伪性 H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D 信息传递性 G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三、判断题
1.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出价值。( )
2.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处。( )
3.因特网上有取之不尽的各类信息资源,它们都是真实、有益的。( )
4.在网络上,言论是自由的,所以任何信息都可以发布到因特网中,不受任何约束。( )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补充总结。
活动7【作业】课后作业
一、完善表格
根据自己一天活动所接触到的信息,填写表格进一步理解信息的概念。
时间
事件
信息的含义
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载体
二、辨析题
1.“所有信息都是有价值的!”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举例说明。
2.通过身边发生的一些实例说明信息的价值。
3.你认为实现信息安全的办法有哪些?你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
课件26张PPT。课时一 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及其特征 一、无处不在的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你可以从图中
获得什么信息呢?第一,可以防小偷。第二,可以节省衣料。
第三,可以演包青天
从标志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呢?可以说信息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无处不在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信息的是什么?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某种形式(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符号等)
等表现出来。书是不是信息? 思考:信息是通过载体来表示(表达)和传播(传递)的。
书是文字、图像的载体,也是信息的载体。而书本身不是信息。
信息具有哪些特征呢?信息的依附性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不用信息可以依附于同一个载体。交通信息既可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警察的手势来传递1、信息的依附性
(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3)载体的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特点。同样一则新闻我们在广播上听到了,在报纸上也看到了。信息的价值相对性信息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被利用的信息才有价值,即信息的价值具有相对性。
2.信息的价值相对性性。
(1)信息不能直接提供给人们物质需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 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②信息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2)信息可以增值;
(3)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信息的时效性这张优惠券现在可以使用吗?3.信息的时效性
(1) 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长或短)。
(2)信息的时效性必须与价值性联系在一起。信息的共享性想一想 你有一个 , 我有一个 ,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有 ? 个苹果?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就有。。。。。?!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194.信息的共享性
(1)信息资源共享。
(2)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
(3)信息共享不会丢失、改变。信息的真伪性信息诈骗课堂练习:一、选择题
1、甲骨文是考古工作者了解商周时期文化历史的重要物证。文字刻在甲骨上说明信息具有( )特征。
A、时效性 B、载体依附性 C、共享性 D、价值性
2、下列关于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信息不能共享 B、信息可以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
C、某信息被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 D、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3、下列不属于信息的是( )
A、报上登载举办商品展销的消息 B、电视中某产品广告 C、石油 D、各班各科成绩
4、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的是( )
A、时效性 B、不可增值性 C、可传递、共享性 D、载体依附性
5、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某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
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交通信号能同时被许多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二、连线题
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A 信息时效性 E 中国田径110M栏刘翔取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B 信息价值相对性 F 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C 信息真伪性 H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
D 信息传递性 G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
三、判断题
1.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出价值。( )
2.信息是无处不在的,所有的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处。( )
3.因特网上有取之不尽的各类信息资源,它们都是真实、有益的。( )
4.在网络上,言论是自由的,所以任何信息都可以发布到因特网中,不受任何约束。( )
小结:信息的基
本特征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
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