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征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征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滇人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12-16 19:48:25

文档简介

第一课 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
2. 理解信息的一般特征包括普遍性、载体依附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伪性,并能举例说明;
3. 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2. 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 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学情分析】
信息存在于学生身边,只是学生没有系统地认识它,信息这个概念,在初中一般不提倡记忆,学生才升入初中,心理和智力发展还不完善,没必要走进枯燥的概念中去,学生只需要感受信息,了解信息的特征,体会其重要性。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参与探究积极性高,具备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概念性知识了解不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抽象思维能力、概念内化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此节中学信息技术启蒙课,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以及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所以这一节课对学生学法指导将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有开启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信息与人类的关系,掌握信息的信息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能通过举例,正确判断信息的特征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 情景模拟,引入概念
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相邻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从学生中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有: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等等。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正确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结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信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密切。
教师活动:对于信息的概念有很多种定义,这里我们就不一一叙述了。信息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已经发生过、正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的物质状态或者活动。
对于物质、能量学生一般都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就此理解较深,下面的实验则提出了:在保证了物质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 循序渐进,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书中介绍了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能理解这个实验,毕竟他们都不是被试者。可以通过以下的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段内容。
教师活动:请一个同学来做实验(未介绍感觉剥夺实验之前),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教师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这时候,教师通过投影显示:“请同学们都不要出声,浏览课本第1-3页内容,看看他能否坚持180秒?”同时打开记时器程序开始记时(我所任课的几个班级的被实验者中,有二个班学生在100秒左右就回头打探情况了,另外几个虽没回头和说话,在此过程中都有抓耳挠腮等动作。)
学生活动:请被实验的学生谈一谈实验时的感受。(被实验者都有好奇、不安等感受)
教师活动:通过投影显示:1954年,加拿大麦克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首先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实验中给被试者戴上半透明的护目镜,使其难以产生视觉;用空气调节器发出的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和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被试单独呆在实验室里,几小时后开始感到恐慌,进而产生幻觉……在实验室连续呆了三四天后,被试者会产生许多病理心理现象:出现错觉幻觉;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紧张、焦虑、恐惧等,实验后需数日方能恢复正常。 这个实验表明: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
只有通过社会化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得出总结——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 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
教师活动:看投影:将12幅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的图片进行分类,并说出依据。
学生活动:春——春暖花开、树枝发芽;夏——炎热、九夏芙蓉、西瓜熟了;秋——枫叶红了、庄稼成熟了;冬——冰雪覆盖、动物冬眠。
通过启发学生讲解学习与生活中接触的信息案例,避开信息定义的漩涡。教师从大家可以在家里看到雅典奥运会现场导入信息的普遍性,然后把信息案例分为学校组、医院组、交通组、天气组、表情与心理组、环境卫生与家庭文化组等6组,要求学生参加其中一个小组,进行信息案例的总结归纳,并由小组发言,充分进行信息共享。教师最后归纳总结: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信息具有普遍性。
● 从游戏中、信息经典案例中学习信息的一般特征
按照认知规律,信息的特征按照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共享性、载体的依附性、可伪性的顺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
用PPT显示“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问题:那7个字是什么?”
学生活动:
三个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活动:
给出答案:“中国将出兵朝鲜”。由此故事引出信息的价值性。
教师活动:
PPT显示“电影《烈火中永生》中的一段情节。许云峰到沙平书店后,见书店多了一张床铺,问陈松林,知道书店新收了店员郑克昌,又发现郑表现异常,经常很晚才归,当晚来电话说11点才能回店,许马上意识到郑是特务,书店已经暴露,并决定立即撤离书店。陈松林意识不快,但接收决定,莆志高将信将疑,不听忠告,结果被捕,最后叛变。提问: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三个人利用的程度不一样,结局也不一样?”
学生活动:
充分讨论,分别回答。
教师活动: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推导出信息价值的相对性。
通过信息的价值性及其相对性教学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PPT显示《厦门晚报》2000-07-26报道,肖先生说,昨天上午8点多,他拨通信息台9816893168,键入准考证号和考生号后,听到的提示音是:要查考生成绩请按1,要查录取分数线请按2。肖先生查出厦门一中毕业的女儿文科成绩是603分,接着他按2键,听到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30分。肖先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让女儿再来拨、听一遍,女儿听后,泣不成声。肖先生觉得信息台声音不够清楚,且不相信有这么高的分数线,便让女儿向同学打听。其中一同学也拨了两次信息台,反馈说,按信息台2键播出的是1998年的录取分数线。肖先生再拨了几次,才听清播出的确是1998年的信息,但他手头一本高招办出版的书中,清楚地写明1998年文科本科录取分数线是600分!也就是说,这是一条错误的过时信息!”。要求学生小组根据此案例再举一个发生在身边的因为使用了过时信息而导致事情失败或者带来一定损失的案例。
学生很快讲解了很多生活、学习中的案例,如“根据书面通知去参加一个活动,结果空等一小时,因为活动临时变更地点,而最新的电话通知因没带手机而没有接到”、“父亲去某城市开车迷路,因为使用了旧地图”等等。此案例不仅让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特征有一个很深刻的理解,并且培养了学生科学评价信息的态度,同时为后续章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第四环节“评价信息”打好基础。
学生活动:
根据课本图1-1快速获取校运会信息,分别有三人回答问题。然后回答教师问题。
教师活动: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
教师活动:
通过投影演示。把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文件分别复制到磁盘、U盘、移动硬盘,将不同目的盘发给不同的学生。
学生活动:
三个学生分别打开文件,发现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的内容一样,这点跟一个苹果让三个人吃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并延伸出肖伯纳的“苹果与思想论”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人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教师活动:
总结信息的共享性,并说明美国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的40%,就因为信息技术产品投入少、产出多、效益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的特性――共享性。
教师活动:
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事先通过A4纸打印出来的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再结合刚才讲解信息的共享性时三个学生分别使用磁盘、U盘、移动硬盘承载信息,充分说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并且总结:信息是有价值的,并且具有时效性,但是任何信息不可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教师活动:
教师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请学生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
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 内容回顾、再次复习信息的一般特征
1.信息具有价值性及价值相对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学习小结:信息具有价值行,但对于不同的信息接收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能力),这就是信息价值相对性。
2.信息具有时效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时效性。
学习小结:信息反映的只是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信息的效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降低,会渐渐失去效用,这就是信息时效性。
3.信息具有共享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共享性。
学习小结:信息的交换是双方都享有被交换的同一信息,而且可以被多次重复使用,不会损耗和消失,这就是信息共享性。
4.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载体及其表现形式。
学习小结:信息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总是以某种形式(如声音、符号、文字、图片、视频等)表现出来,并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这就是信息的载体依附性。
5.信息具有可伪性
学习探究:根据学习材料探究信息的可伪性。
学习小结:信息常常因为某些原因形(变)成“伪信息”,这就是信息可伪性。
● 信息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内容通过什么表达出来,人们是通过什么来认识信息的。下面诗句是怎样传达信息的?
1、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平安 语言 人
2、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故乡事 语言 人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酒家在杏花村 手势+语言 牧童
我们每天都听到校园广播、每天都看到电视新闻等,这些信息又如何体现?
总结得出:信息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符号等。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对于信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加工成为有效的信息、如何将获得的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如何充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信息,在信息时代如何利用合理的工具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这些信息素养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需要学习和提高的。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
一、情境: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
一年冬天,父亲需要一些柴火,他找到一棵死树锯倒了。到了春天,令他惊愕的是,树干周围发出了新芽。他说:“我以为它肯定死了,冬天里树叶都落光了。但现在我看到主根处依然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父亲叮嘱全家:“别忘了这个重要的教训: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不要在恶劣时做出消极的决定。因为这会扼杀幼稚的生命。只要有一点生机,它也会绽出新芽,最终成为大树。
1.你从故事中到哪些信息(你感受到什么……)?
2.这些信息体现了信息的哪些基本特征?
二、查阅相应资料,请尝试理解信息的一到两种定义;
三、请查阅资料,举例说明信息的价值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可伪性特征。
【教学反思】
本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我通过各种小故事、活动和举例等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身边的各种信息对我们都会有影响,我们要学会分析它、处理它。
上课前,我努力在想学生喜欢什么,通过什么手段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才能让学生记住这节课所讲的内容,通过努力,便有这节课环环相扣的小故事、互动活动……。例如:点烽火的片断来自花木兰,这是用心寻找得来的。我先在《三国演义》中寻找,但它的片断意思是陆逊献计让吕蒙的士兵扮作商人,击破烽火台,让烽火台不能点火,造成关羽败走麦城,这与我的讲课内容反了出;我又在《魔戒》中找到一段,但画面是在雪地中点燃烽火,不明显,而且每一个烽火相距太远;最后,我在《花木兰》中找到了所要的:匈奴晚上来进攻,守城军士点燃烽火,然后烽火台一个接一个的亮了起来,延伸至远方,这一段视觉冲击力相当强,这就是我所需要的,它能表达出信息的传递、依附性及表现形式。“比划?猜”游戏也是精心准备的,投影内容:“大象、汽车”的图片,“照相、打篮球”,“周杰伦”,都是经过反复思考设计的,既要引导学生感受信息的传递形式多种多样,又要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从玩中体会到传递不同的信息要学会选择最佳的形式。故事、活动、有趣的东西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例如,让学生观看欺骗眼睛的图片,目的一是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刚分析完时效性,又要分析信息价值的相对性和可伪性,学生产生了同一事物疲劳症,注意力会分散,这时需要加入一点刺激。目的二是为介绍可伪性而作的铺垫。
在教学中,我力求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课堂节奏恰当,在课堂上,我随时调整节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消除他们与教师的距离,抛开“因回答错误而丢脸”的思想,让他们在畅所欲言的回答中,解决了疑惑、学到了知识,引导他们打开思想之门,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之中。例如:开头有一个“说品牌”的活动,所选品牌标志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学生马上就消除了畏惧之心,教师与学生最初的沟通桥梁就搭建起来了。
知识的内化,是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之间互动,给予他们合作的机会,例如,到结束时,我让学生自己写感受,接着,让同桌的同学互看所写的内容,然后点同学起来念自己所写的和同桌所写的。通过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学习,复习小结这堂课。我达到了目的,他们会用所学的知识(信息的共享性)与他人分享这节课带来的知识与快乐。
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很活跃,应及时充分全面评价学生的回答中的亮点,如回答原始森林生存实验时,有学生提出了GPS,应该给于引导。其次,课堂时间安排得还不够好,学生互动感受的时间安排少了,影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抒发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心理情感,时间太短了,抱有遗憾。
本节课对自己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探索,我以开放的心态、进取的意识对自我的突破和超越。总之,所有的事,只要用心,就能做好,最终能得到人们的认同,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是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喜爱、对教学一贯的认真负责而的换来的。我认为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我应该感谢所有学生,是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学精神带给我动力支持,让我坚持的用心去做。
课件38张PPT。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 信息及其特征
生存实验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正确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经过讨论分析说明物 质能 源信 息构成世界的三大资源 1954年,美国做了一项实验。以每天20美元的报酬(在当时是很高的金额)雇用了一批学生作为测试者。实验要求被测试的人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实验室内一片漆黑,非常安静,看不见任何东西,也听不到一点声音,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住,吃的喝的都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移动手脚。总之,尽量剥夺被试者的所有感觉信息。
实验开始时,被试还能安静的睡着,但稍后,便开始失眠,焦躁不安,急切地寻找刺激,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套相互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虽然每天都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但他们也难以坚持3天以上。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实验结束后做一些简单的事也会频频出错,精神无法集中。据说,实验后得需要3天以上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蒙塔尔著名的实验
意大利洞穴专家蒙塔尔曾进行了次著名的实验。在一年的时间内,蒙塔尔只身居住在68平方米的溶洞内,里面的生活起居、娱乐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他可以在里面看书、写作、给果树和蔬菜浇水等等,除了不能与他人进行交往,其他生活内容完全正常。可在一年之后,他的体重下降了21公斤,脸色苍白,免疫功能降到最低点;如果两人同时向他提问,他的大脑就会紊乱;他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的能力。蒙塔尔后来说:“过了这一年我才知道,人只有与人在一起时,才能享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快乐。这场实验使我明白了人生的奥秘:生活的美好在于与人相处。” 其实在医学上,这样的情况更多,人体内的许多生理功能都是通过信息进行协调控制的结果。例如,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现象(生理学上称反射弧):当手碰到很烫的物体,将会立即缩回来,虽然这是发生在一瞬间,但也是一个协调控制的过程。如果没有信息的作用,人体的生理功能将会紊乱到什么程度?说明:信息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也是基本需求。戴尔计算机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戴尔有这样的论断:“其实PC和网络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息。PC和网络只是工具而已,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及时的信息。”(一)信息无处不在1、身边的信息
信息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信息已经是一种对人类有用的资源,人类充分获取和利用信息改变生活。
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每天都在获取和传递信息。
1、什么是信息?信息靠什么来承
载和传播。
2、信息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
看书回答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从图像中,你获得什么信息呢?这图片包含了什么信息?人们对信息的定义信息论的奠基人香农(C.E.Shannon)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和新知识的消息。
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Norbert Wiener)则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我国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信息是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情报或报道等内容 。信息的一般特征例1:我们怎么知道古代发生的事?例2:你怎么知道今天要上什么课?(1)载体依附性信息和载体的关系(载体依附性) 请把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和实际例子连线:
A 用语言传递和交流信息 a发送电子邮件
B 用文字传递和交流信息 b发电报、发传真
C 用声波传递和交流信息 c老师讲课
D 用电波传递和交流信息 d用收音机收听新闻
E 计算机网络传递和交流信息 e从书本里获取知识
书是不是信息? 思考: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不是信息,而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表现形态。信息是通过载体来表示(表达)和传播(传递)的。
书是文字、图像的载体,也是信息的载体。而书本身不是信息。
1、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体现 。
2、载体本身不是信息,其中所传递的事物状态或事件真相才是信息 。
3、同样的信息,可以加载于不同的载体之上。 结论例3:一条线和一万美金A.书中自有黄金屋 (2)价值性B.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信息的一般特征 20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很多人搞了两三个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德国科技企业管理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细观察、计算了两天后,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半信半疑地照他的话去做,结果,毛病果真出在这里。电机修好后,有关人员问他要多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一万美元!那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于是,便要求斯坦门茨列一张帐单说明费用的支出。斯坦门茨写到:“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9999美元。”
帐单送到了公司老板那里,老板看了后连连点头,很快照付了一万美元,并用重金聘用了他。例5: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朝鲜战争前,兰德公司向美国国防部推销一份秘密报告,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结果”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战争结束之后,国防部才想起那份报告,要来一看,追悔莫急。那 7 个字是“中国将出兵朝鲜”信息的一般特征最杰出的情报专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一位名叫伯希尔德·雅各布的作家发表了一本长达172页的小册子。在这本小册子里,详尽地介绍了希特勒军队的组织、参谋部人员配备、168名指挥官姓名、各军区情况,甚至包括新成立的一些分队的情况。希特勒看到这本小册子后勃然大怒,责问其情报顾问尼古拉上校这些关于国防军队的材料是从哪里得来的,尼古拉无言以对。后来希特勒使用特务手段逮捕了雅各布,经过审讯,令人惊讶地发现,他的小册子完全是从德国报纸布告、结婚告示等报道的片段材料中搜集起来的,比如:他从某某上校在某地出席某人的葬礼,推断出某部队驻扎到了该地,指挥官就是这位上校。事后,尼古拉不无感慨的说,雅各布是他35年情报生涯中所见到的最杰出的情报专家,虽然他使用的工具只有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一个卡片盒,但他有一个情报人员的头脑,以及长期坚持不懈地搜集、积累、研究和整理信息的恒心。材 料美国沃尔玛超市建立数据仓库,按周期统计产品的销售信息,经过科学建模后提炼决策层数据。结果,他们发现:每逢周末,位于某地区的沃尔玛超市连锁店的啤酒和尿布的销售量很大,而且单张发票中同时购买尿布和啤酒的记录非常普遍。
分析人员认为这并非偶然,经过深入分析得知,通常周末购买尿布的是男士,他们在完成了太太交给的任务后,经常会顺便买一些啤酒。得出这样的结果后,沃尔玛超市的工作人员尝试着将啤酒和尿布摆放在一起销售,结果,尿布和啤酒的销售额双双增长。目前汽油价格高涨,许多加油站用油非常紧张。车子加油要排很长的队,甚至要开到几十公里以外的加油站才能加到油。司机和同学们都获知了这么一条信息,起的作用一样吗?说明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信息具有价值的相对性。 卖鞋、 卖梳子的故事 今天是7月5日,天气炎热,李先生在7月1日的报纸上看到一条信息“今明两天到金鹰家电商场购买空调1台即获300元现金券”。于是,李先生便前往金鹰家电商场,却并被告知他不能享受优惠。为什么?请结合信息相关知识分析一下这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思考?时效性 这张优惠券现在可以使用吗?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每人只有一个苹果。假如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每个人就都有了两种思想。 (共享性)
信息也不会因被别人拿走而消失。
有一句广告词说:
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成了人人皆知的秘密。请同学们 思考信息还具有什么特征?真伪性总结:信息的特征1、信息的表示、传播、存储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例如:一张《功夫》电影的光盘,信息是通过声音、图象、文字来传递;?我们的学籍档案,我们的个人信息通过文字和纸张来传递 。载体依附性
2、信息是有价值的,又是可以加工和处理。例如:打电话时,要把 发话人讲话的声音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话线路传送,在受话端再把电信号转换成声音的形态。可加工处理性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保存和传播。例如:律师根据以往的个案分析总结为新个案做出更好的辩护;医生根据以往的病人病历分析对各种病痛做出更好的治疗措施等。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例如:我们题目里的课程表和时间表,同学们根据课程表和时间表知道什么时间上什么课,各科老师根据课程表和时间表知道什么时间给同学们上课。传递和共享性
5、信息具有时效性。例如: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学校昨天通知各班班干部明天下午4点开会,而班干部小明晚上7点才看到通知。时效性

6、信息具有真伪性。比如:本拉登死了,但是尸首没人见到,所以他可能真死了,也可能没有。结果是?真伪性

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符号等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说校园广播通过声音表现出来,报刊信息通过文字、图片表现出来信息的特征请用连线把下面关于信息特征的资料正确连接:
A 信息的时效性 a 课程表和时间表
B信息可以加工和处理 b 用调制解调器进行数
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转换
C?信息依附载体可以被存储和保留 c 一张 《功夫》电影
的光盘?
D 信息传递性、共享性 d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
地图往往会误事以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1、盲人摸象。
2、诸葛亮的“空城计” 、 孙膑减灶。
3、一传十、十传百。
4、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件事,每个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
不完全性“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
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
小明将喜欢的电影刻成光盘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练一练:(载体依附性)(传递性和共享性)(可存储性 )(时效性 )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技术组课堂作业1、交通信息既可以通过信号灯显示,也可以通过交通警察的手势来传递,这反映了信息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 A、时效性??????? B、共享性?????? C、真伪性??????? D、载体依附性 2、去年“愚人节”某大学张贴一个当日在校园礼堂公演“哈里波特Ⅶ”的海报,这则消息具有信息的( ?? )。 ??? A. 时效性???? B. 共享性???? C. 真伪性????? D. 价值相对性 3、“盲人摸象”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这说明信息具有(? )。 A.共享性??? B.价值相对性??? C.时效性???? D.可处理性 4、“玉不琢,不成器”,这说明信息具有(? )。 A.共享性??? B.价值相对性??? C.时效性???? D.可处理性 5、“老黄历看不得”,这说明信息具有(? )。 A.共享性??? B.价值相对性??? C.时效性???? D.可处理性 6、“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这说明信息具有(? )。 A.共享性??? B.价值相对性??? C.时效性???? D.可处理性 √√√√√√练习:以下事例中,主要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传递性依附性共享性依附性
传递性
共享性
价值性和时效性时效性传递性
共享性
价值性和时效性练习:以下事例中,主要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广东汕头华侨中学技术组1、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信息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也是我们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2、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的特性有好多,如时效性、可共享性、载体依附性、价值性、传递性、真伪性等等。总结
课后反思:
(1)请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信息 具有哪些特征。
(2)举例说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