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导航】2017春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作业课件+单元清+周周清)-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清导航】2017春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作业课件+单元清+周周清)-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7 00:47:24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检测内容:期中一、选择题(2×20=40分)1.以下解说词适用于右图的是(  )
A.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D2.(2015·沈阳)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三大改造C3.某班同学举行以“新中国的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已基本完成
B.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干部敲敲钟,社员磨洋工”现象的出现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4.(2015·云南)新中国成立时,“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A5.(2015·遵义)下列图片能体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B6.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④西藏和平解放
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B7.下边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8.(2015·永州)下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是(  )C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B.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C.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
D.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C10.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C11.下列哪一事件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有关(  )
A.“九一三”事件
B.毛泽东逝世
C.五四运动
D.“四人帮”被粉碎A12.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D.打倒列强,除军阀B13.(2015·汕尾)邓小平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首先需要(  )
A.发展经济
B.变革体制
C.对外开放
D.解放思想D15.(2015·鄂州)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有这样一份档案,请你仔细阅读,然后分析下表中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  )A.新中国成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土地改革完成B16.(2015·龙东)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A17.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下列关于开放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B.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作用
C.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D18.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19.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20.下列内容反映的会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③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B二、非选择题(20分)
21.(2015·铜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世纪中国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三位世纪伟人先后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改变了中国前进的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材料中的“三位世纪伟人”分别是指谁?(3分)
?
?
?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2)材料中使我国实现了“强国之梦”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
?
?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2.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记载着一页历史,一个人的名字往往蕴涵着一种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时代背景。观察下列信息并回答问题。(8分)(1)甲人物所说的电影《上甘岭》源于历史上哪一次战争?(1分)
?
?
?
?(2)乙人物所说的“那段不堪回首的动乱岁月”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分)
?
?
?抗美援朝战争。“文化大革命”。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3)在丙人物所说的那个急于求成的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你能说出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两个模范人物吗?(2分)
?
?
?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任意两个即可)(4)丁人物所说的“那历史性的一刻”指哪一事件?(1分)
?
?
?
?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5)按年龄大小给甲、乙、丙、丁四个人物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丁>甲>丙>乙 D.乙>丁>丙>甲C23.(2015·龙东)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材料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材料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材料四:“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材料五:“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1)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
?
?
?抗美援朝。(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2分)
?
?
?
?(3)哪一历史事件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2分)
?
?
?民族区域自治。三大改造。 (4)哪次会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2分)
?
?十一届三中全会。课件17张PPT。周 周 清 4检测内容:11~13课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70分)
1.(2015·龙岩)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在(  )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B.新中国成立后
C.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 D.土地改革后DC3.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年5月26日召开会议,探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作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贯穿到新疆工作各个方面。下列属于我国民族政策的是(  )
①民族平等政策 ②民族团结政策 ③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④“一国两制”、高度自治政策 ⑤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政策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B4.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4周年。64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西藏民主政治建设成果丰硕,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政治局面
C.坚持了改革开放这一立国之本
D.坚持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C5.我国中央政府在不同时期对今新疆地区的治理,采取了下列举措,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 ②设立新疆行省 ③设置西域都护 ④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处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②①
6.(2015·黔东南)历史上有些年代注定不平凡,让人无法忘记。1997年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让人无法忘怀。香港的回归与哪一国策的成功实施有关(  )
A.科教兴国 B.依法治国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一国两制CD7.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
①三地的现状 ②三地的历史 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 ④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一国两制”构想是中国政府为开辟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
A.台湾问题 B.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少数民族问题AA9.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B10.(2015·福州)图一、图二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B11.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关系形成的“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一个中国原则 B.两种制度设想
C.政治谈判形式 D.加强联系手段
12.“你好,台湾”网站登录了许多信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信息(  )
①“汪辜会谈” ②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①③②④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AB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这首改编的《回乡偶书》反映出(  )
①历史上海峡两岸曾长期隔绝 ②如今海峡两岸有了交往 ③台湾同胞浓烈的思乡之情 ④台湾已回到祖的怀抱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C14.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主要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C二、非选择题(30分)
1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材料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3分)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是在哪个朝代?清朝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5分)
?
?
?
(3)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政府在西藏实行了什么政策?西藏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5分)元朝。驻藏大臣。  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16.(2015·铜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我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问题,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过香港岛和九龙。
——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
材料二: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国殇》 (1)材料一中提到的香港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我国澳门又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4分)
?
?
?
(2)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依据是什么?(5分)英国;葡萄牙。中英《联合声明》。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6分)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课件19张PPT。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1课 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背景:中国是由________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________族为主体的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的格局。
2.提出:在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56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汉大杂居小聚居民族的区域自治3.实施:全国已建立________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________、________等。
4.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________和基本政治制度。五自治州自治县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地区发展基本国策各民族共同发展5.概况: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________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6.表现
(1)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________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2)内蒙古自治区的________________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
(3)________________自治州成为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4)中央提出实施________________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共同发展封建农奴莫力达瓦达斡尔西双版纳傣族西部大开发A1.(2015·厦门)“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体现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2.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A3.民族区域自治(  )
A.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
B.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
C.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D.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C4.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反映了西藏民主改革完成后,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感激之情。下列建设和发展西藏的事例中,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实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
B.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C.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D.青藏铁路建成D5.西藏解放60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用已达200多亿元,目前仍保持每年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B.加强民族团结
C.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6.(2015·衡阳)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2015·龙东)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  )
A.可持续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放宽政策 D.搞活经济政策DB8.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下表所示内容,表明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C.西部大开发
D.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
风俗和宗教信仰A9.“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将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①消除民族差异 ②民族共同繁荣 ③维护民族团结 ④建设和谐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C 10.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二: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援,1979年,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额外补贴40亿元,以后每年递增10%。2001年以来,国家共投资1000多亿元用于西部建设,改善西部生态环境,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 材料三:西藏地区人大代表索朗顿珠说:“我家和西藏百万农奴一起翻身解放,享有充分的政治经济权利。现在,家里新盖了8间房子,饲养了三头奶牛、一头牦牛、13只绵羊和四头猪,还买了彩电、立柜、藏式柜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域是在哪个朝代?清朝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
?
(3)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政府在西藏实行了什么政策?西藏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元朝。驻藏大臣。  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4)材料二中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制度?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实施了什么战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部大开发战略。 11.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13年3月18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材料一中的“中国梦”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核心力量是什么? 含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材料二: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
——2013年3月17日新华网
(2)中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中国梦”,为实现“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什么政治制度? 民族:56个。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每个中国人的“自己梦想”? 必须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创造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