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课件-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共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2-18 19:2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 3.想要求物质的密度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
如何测出这些物理量?质量和体积质量——天平规则的固体——刻度尺, 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量筒或量杯2.密度的公式:ρ=m/V1.水的密度是多少, 其物理意义是什么?1.0×103kg/m3 1m3水的质量是1.0×103kg复习回顾☆6.3 测量物质的密度
量杯量筒教学目标(1) 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2)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一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量杯量筒一、量筒和量杯1.量筒的用途: 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间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排液法)(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
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2)这个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3)这个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ml100 ml1 ml(4)如果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的,
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请思考:常用的有100 mL,200 mL2.量筒的使用:(1)使用前要观察它的分度值和量程
(2)使用时一定要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能倾斜使用
(3)如果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的,
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3.量筒的读数方法
一、量筒的使用(5)下图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俯视×仰视×测量值偏大测量值偏小俯视读数会偏大,仰视读数会偏小;3.使用原则
(1)被测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量程
(2)在测量范围内,应选择分度值较小的量筒,目的是提高精确度,减小测量误差。
(3)不能用量筒测量对玻璃有腐蚀性的液体。
随堂练习:
要想较准确地一次量出密度为0.8×103kg/m3、质量为100g的酒精的体积,有下面四种量筒可供选用(前面的数值为量程,后面的数值为分度值),你应选用的量筒是( )
A、25mL 1mL B、150mL 2mL
C、250mL 10mL D、150mL 10mLB盐 水天平砝码量筒烧杯3.实验器材:1.实验原理:2.实验目的:测定盐水的密度ρ=m/V二.测量液体的密度(盐水)(2)在烧杯中盛盐水,称出烧杯与盐水的总质量 m1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 ;(4)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 m2 。4.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ρVm1 – m2(5)盐水密度表达式: 将步骤(1)、(2)、(3)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求盐水的密度。8658.527.5251.15.表格: 测液体密度的步骤:
①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1 ;
②将烧杯中的液体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V ;
③测出剩下液体与烧杯总质量 m2;
④计算液体密度为 (m1-m2)/V 。 量筒的使用:
①认清量程、分度值 ;
②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1、要测出某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 它的____和____,然后由公式____
求出其密度.质量可以用____测量,
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可以
用____或____测量.质量体积ρ=m/V天平量杯量筒练一练2、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请将下面实验步骤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
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B、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C、用公式ρ=m/V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D、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E、将一定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量出量
筒中液体的体积.BADCE练一练(第二课时)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测形状规则固体物质的密度(如长方体铝块)三、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器材:天平(带砝码)、刻度尺、待测物体
步骤:1、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为m
2、用刻度尺测出长方体铝块的长、宽、高
分别为a、b、c
3、长方体铝块的密度表达式:用量筒测小石块体积(排水法)(1)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把拴好细线的小石块慢慢浸没到量筒底部,读出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3)小石块的体积V=V2-V1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2.实验器材:1.实验原理:天平、量筒、烧杯、水、小石块、细线(二)测形状不规则、密度大于水、体积较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如小石块)(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m
(3)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
(4)用细线将小石块拴好,将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V2
(5)小石块的密度表达式3、实验步骤1. 实验讨论:
怎样测形状不规则的石块体积?四、测量固体的密度 使用量筒,利用排水法测体积。 适量的含义:保证小石块能完全浸没,并且浸没后液面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把步骤(1),(2),(3)中测得的数据记在下表中,求出石块的密度.4、表格(三)测形状不规则、密度小于水、体积较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如石蜡、木块) 蜡块密度比水小,不会沉入水中,也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mlmlV1V2①针压法(天平、量筒、水、石蜡、细钢针)(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
(2)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1
(3)将石蜡放入量筒中,用钢针将其压住,使石蜡完全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的体积为v2
(4)密度表达式:(四)测形状不规则、密度大于水、体积较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如矿石)
mm1m21. 溢水法(天平、溢水杯、小烧杯、足量的水、细线、矿石) 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
2、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水面到达溢水口
3、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4、用细线将矿石系住并将矿石浸没在溢
水杯中
5、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6、矿石密度的表达式2.标记法:标记→ml→V1mlV2 注意:取出石块时,会带有水,测得石块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密度值偏小→m(天平、烧杯、量筒、水、细线、矿石) 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
2、向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住
矿石,完全浸没在水中,标记出此时
水面对应的位置
3、取出矿石,向量筒中注入整毫升的
水,记为V1
4、用量筒向烧杯中注水,直到水面到达
标记处,记下此时量筒中的刻度为V2
5、矿石密度的表达式  作业: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矿石的密度
? =__________g/cm3。甲乙 丙答案:3.67(第三课时)测量物质的密度 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天平、量筒、盐水、烧杯、水。实验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实验仍要进行下去,你能帮他测出盐水的体积从而测盐水的密度吗?
四.“等效法”测物质的密度空烧杯m1杯和满水m2杯和满盐水m31. 利用天平(带砝码)、烧杯(或空瓶)、足量的水、盐水,测盐水的密度(一)利用体积相等(有天平、砝码、烧杯、无量筒) 步骤:
(1)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烧杯中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则水的质量为m2- m1
(3)倒掉烧杯中的水,装满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3,则盐水的质量为m3- m1
(4)液体的密度ρ盐水= 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密度”的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天平、量筒、石块、烧杯、水和细线。实验中,不小心把量筒打碎,实验仍要进行下去,你能帮他测出石块的体积从而测石块的密度吗?石块质量m杯和满水
质量m1杯、剩余水、石块总质量m22. 利用天平(带砝码)、烧杯、足量的水、小石块、细线,测定小石块的密度 步骤:
(1)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2)烧杯中装满水,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把拴好细线的小石块慢慢浸没到烧杯底部,直到没有水溢出,测出烧杯、剩余水、小石块的总质量m2,则溢出水的质量为m+ m1-m2
(4)小石块的密度ρ=m+ m1-m2mρ水☆等体积法测定小石块的密度石 块
质量m杯和满水
质量m1杯和剩余水
总质量m2石块的密度为分析测量值偏高偏低?偏低 某同学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时,所用的器材有天平、量筒、盐水、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水。实验中发现没有砝码,实验仍要进行下去,你能帮他测出盐水的质量从而测出盐水的密度吗?
与盐水等质量的水盐水烧杯中水 的体积V水烧杯中盐水 的体积V盐水(二)利用质量相等(有天平、量筒、烧杯、无砝码)1. 利用天平(无砝码)、两个完全一样的烧杯、量筒、水、盐水,测盐水的密度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在左右两盘中用烧杯测出质量相等的盐水和水
(2)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体积记为V水
(3)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体积记为V盐水
(4) 盐水的质量为m盐水= m水= ρ水V水
(5)液体的密度ρ盐水=与石块等质量的水小石块烧杯中水 的体积V水2. 利用天平(无砝码)、量筒、两个完全一样的烧杯、足量的水、小石块、细线,测小石块的密度V1 步骤:
(1)调节天平平衡,在左右两盘中各放一只烧杯;
(2)在左盘的烧杯中放入石块,在右盘的烧杯中注水,并用滴管细致的增减水的质量,直到天平平衡,则m水= m石块 ;
(3)将右盘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水的体积V水,则m水= ρ水 V水
(4)把左盘烧杯中的石块轻轻放入量筒中,完全浸没水中,此时示数为V1
(5)石块的密度ρ石块 =ρ水1.利用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细线、小石块,测定小石块的密度标记标记mlV1mlV2(三)“曹冲称象”(有量筒,无天平) 步骤:
①用细线拴住石块放入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入盛有适量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上液面的位置;
②取出烧杯内的石块,往烧杯里注水,直到水槽内的液面到达标记处;则 m水= m石块 ;
③将烧杯内的水倒入量筒中,记下示数为V1,则 m水= ρ水 V1
④将石块放入量筒中,完全浸没,记下示数为V2,则石块的体积为V2-V1
⑤石块的密度ρ石块 =练习:给你一架无砝码、无游码、已调好的等臂天平和一个量杯、细绳、一些细砂及适量的水。
请你测出一块小矿石的密度
(1)写出实验步骤及要测量的物理量。
(2)推出用所测物理量表达矿石密度的表达式。步骤:
①将空量杯放在右盘,在左盘放适量的细砂,使天平平衡;
②在左盘再放上小矿石,在右盘的空量杯中慢慢加水,直至
天平再次平衡;
③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V1;
④取下量杯,在杯中装适量的水,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的体积V2;
⑤将小矿石放入量杯中,记录下此时量杯中水面对应的示数V3。推导:资料6.测密度的实验
例10 为了测定形状不规则、密度比水小的固体的密度,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量筒量出一定的水;
(b)读出水的体积
(c)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d)用细绳拴一铁块,在它上方再拴上待测固体,只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面的刻度
(e)用天平测出铁块质量
(f)再将固体和铁块一起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水面的刻度
将上述实验步骤中必须的步骤选出来,再按正确顺序排列.分析
这是一道在实验理论上要求较高的题,只有在弄清实验原理(公式)的基础上,知道必须测量什么物理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测物质密度的原理是公式 所以测量固
体的质量 这一步骤是必须的,而测量铁块质量的步骤是不必要的.因为题述中 是水、铁块和被测固体的总体积, 是水和铁块总体积,那么被测固体体积 所以水的体积 没有必要测出.答案
必须的步骤正确排序是(c)(a)(d)(f).例11 给你一台已调好的天平(带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它辅助工具)测出一纸包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解:
(1)称出金属粒的质量
(2)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把金属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部分水溢出)称出,烧杯、水、金属粒的质量
(4)例12 用下列器材:弹簧秤、空矿泉水瓶(有瓶盖、瓶口系着便于称量的绳子,如图所示)足够的水和牛奶,测量牛奶的密度
(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包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
(2)写出计算牛奶的表达式解:
(1)①用弹簧秤测出带盖空矿泉水瓶的重力 ②在瓶中盛满水并盖紧瓶盖,用弹簧秤测出其物重 .③将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再盛满牛奶,测出其物重
(2)表达式例13 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根足够长的细线,一个水槽及足量的水,请利用上述器材测出新鲜土豆的密度(土豆样品已取好,大小合适,其密度比水大,且不吸水)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符号
(2)经推导,土豆密度的表达式是:解:
(1)a.将土豆放入烧杯;再使烧杯浮于水槽中(适当移动土豆在烧杯中的位置,以使烧杯不倾斜),在杯外壁水面相交处用细线扎一圈做一记号.
b.取出土豆,再向杯中缓慢加水,待杯外水面升到记号处为止,c.将杯中水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 d.在量筒中加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 ,再将土豆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土豆的总体积
(2)例11 给你一台已调好的天平(带砝码)和一个盛满水的烧杯,只用这些器材(不使用任何其它辅助工具)测出一纸包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写出实验步骤和计算金属密度的数学表达式.解:
(1)称出金属粒的质量
(2)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把金属粒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部分水溢出)称出,烧杯、水、金属粒的质量
(4)例12 用下列器材:弹簧秤、空矿泉水瓶(有瓶盖、瓶口系着便于称量的绳子,如图所示)足够的水和牛奶,测量牛奶的密度
(1)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包括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
(2)写出计算牛奶的表达式解:
(1)①用弹簧秤测出带盖空矿泉水瓶的重力 ②在瓶中盛满水并盖紧瓶盖,用弹簧秤测出其物重 .③将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再盛满牛奶,测出其物重
(2)表达式例13 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根足够长的细线,一个水槽及足量的水,请利用上述器材测出新鲜土豆的密度(土豆样品已取好,大小合适,其密度比水大,且不吸水)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符号
(2)经推导,土豆密度的表达式是:解:
(1)a.将土豆放入烧杯;再使烧杯浮于水槽中(适当移动土豆在烧杯中的位置,以使烧杯不倾斜),在杯外壁水面相交处用细线扎一圈做一记号.
b.取出土豆,再向杯中缓慢加水,待杯外水面升到记号处为止,c.将杯中水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 d.在量筒中加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 ,再将土豆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土豆的总体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