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7 10:1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9课
社会经济的变动
【学习目标】
1、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知道周王室的衰微、大国的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表面现象。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原因,只有认识这些深刻的原因,才能真正把握这个混乱局面的本质。那就是——社会经济的变动。21cnjy.com
【教学重点】
1.生产技术的提高。
2.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教学难点】
城市与商业的繁荣。
【教学过程】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生产技术的提高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铁农具和畜拉犁在春秋时期开始出现,到战国时期日益推广。
2.国家的推动:国家不仅鼓励私人垦田,而且频繁发动战争去扩大疆土,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开拓空间。
知识模块二
水利工程的兴修
1、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楚国的芍陂都是当时著名的水利工程。
2、都江堰:
①由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
②都江堰性质: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
③意义:都江堰的营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的富强,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巨大作用,是古代中国人民生产智慧的结晶。
3、水利工程兴修的意义:是生产工具改良和国家动员能力提高的结果,大大提升了各国的实力,并造福于子孙后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知识模块三
城市与商业的繁荣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有史以来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
2、表现:人口大量增长,城市规模扩大,商业繁荣。著名的城市有齐国国都临淄,曹国都城陶邑等。
3、城市的多重性:政治中心、工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
4、重要特点:城市与乡村出现了明显的分离。
5、意义:商业的发展、物资交流需要的增加,使统一的呼声更加强烈。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
【展示提升】
春秋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什么?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是(
B

A、郑国
B、李冰
C、大禹
D、秦穆公
2、铁农具和畜拉犁开始出现于(
C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战国
D、战国时期
3、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D

①修建于大禹治水时期
②由李冰主持修建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21教育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繁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A、人口大量增长
B、城市规模扩大
C、商业繁荣
D、快递业迅速发展
5、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C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铁农具和畜拉犁的推广
D、水利工程的兴修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