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标识网络中的计算机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
2、知道IP地址的管理办法及重要管理机构。
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类比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IP地址有直观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践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
1、体会IP地址在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2、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加强学生的甄别信息、自我保护意识。
2、加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意识。
2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已经有很大发展,他们能从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21cnjy.com
迁移能力增强。IP地址概念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一个抽象的新鲜概念。但也有个别学生在课前就使用过IP技术解决问题。www.21-cn-jy.com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IP地址格式(所有环节都在IP格式基础上展开。)
教学难点:判断IP地址类别;使用IP地址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儿子杜晓(化名)今年16岁,在读初二,以前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但自从迷恋网络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经常彻夜不归。现在,已经又有一个星期没回来了。在儿子同学的指点下。日前,杜某终于在网吧里把正在QQ网聊的儿子找了出来。
问题:如果你是杜晓的同学,你会给这个父亲怎样的“指点”(讯息)呢?
活动2【讲授】新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的“指点”,提出问题:为什么没有人只给“姓名”?(为随后域名无法直接找到真正的位臵埋伏笔。)21教育网
归纳:
第一种方法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人或物位臵的办法:先知道大致位臵(定位),再看具体位臵→地理上的具体地址:定位〃具体位臵→唯21·cn·jy·com
一确定真实物品的地理位臵。这个规律在虚拟世界Internet中,还适用吗
(引起思考,第二种方法(查网络位臵)如何实现)?
师生共同探讨
Internet实质:
“虚拟世界”,就像真实世界的影子,几乎所有的真实世界事物在网络上都能看到类似的东西。比如:
问题:如果我们知道域名地址,能否直接找到主机?(引导学生与人名类比)
教师明确概念:
在网络中,我们把“网络上的具体地址”称作IP地址,“定位”称作网络标识,确定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具体位臵”称作主机标识,表示某物理网络中具体的主机。
即:IP地址:网络标识〃主机标识→唯一确定主机网络位臵。IP地址的作用我们知道了,具体它是怎样表示,又怎样体现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的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IP地址由4个字节,共32位组成。有二进制、十进制(0~255)两种表示法。
内化提升:思考下面的问题,(相应的技术补充见学件。)让他们在随后的课堂练习和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答案,在最后的课堂小结时,再与教师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1、同一网络中的主机的网络标识是否相同?
2、同一网络中的主机的主机标识能否相同?
3、生活中有没有类似IP地址性质的例子?
能否根据IP地址就知道在虚拟世界中哪个网大,哪个网小?
IP地址又是怎样体现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的呢?
活动3【练习】练习
课堂练习:
教师给出一些IP地址,判断哪些主机在同一网络中,是哪一类地址,它们的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分别是什么?
59.49.241.1
221.11.167.51
192.168.1.26
59.168.61.23
139.56.123.69
192.168.3.231
139.56.66.56
221.11.167.80
192.168.1.159
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的速度会有快有慢。动脑筋的同学很快就会找到窍门:从第一段数字中就可以判断其所属类别。2·1·c·n·j·y
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所以,他们会把练习题目顺序调整为(由分类判断IP地址格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判断地址类别→网络标识、主机标识→判断哪些主机在同一网络中
活动4【练习】基础巩固
【基础巩固】:
让学生打开IE浏览器,发现不能上网。之后,教师板书服务器IP,学生配置自己的IP,使本机能够上网。在配置时注意观察自己的主机和其他同学主机IP地址的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部分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
【知识迁移】:
1、你是公安人员,要打击赌博网站
回答思考问题和知识迁移实践中的问题,并与教师共同进行知识性内容的小结。
活动6【作业】作业
课后思考:
1、观察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所在的字节位臵与子网掩码有没有什么联系。
2、观察自己的IP地址和网关之间,教师的IP地址和学生机的网关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7【活动】课后反思
用类比方式引入概念,便于学生理解;通过学生自己观察、练习、实践一方面让学生巩固知识,一方面也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实践,课堂任务的完成也事半功倍,课堂效果很好。“网络实例”环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知识的用途,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课堂任务的选择上,使用适中的难度,既与课堂知识相关,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但是,在“能力提升训练”时,刚开始还是大部分学生不知所措,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才敢于尝试。这说明今后的课程中还要多安排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操作,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整理、深入内化,学以致用,以更好地让他们养成自觉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把信息技术知识变为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