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滇人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6-12-17 10: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收发电子邮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认识电子邮件地址的组成,学会申请免费邮箱。
② 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③培养学生使用电子邮件的技能,增强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流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探讨小结——任务探究和实战——交流——总结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21教育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②要培养学生乐用、善用网络资源;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养成文明上网的美德。21·世纪*教育网
③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个人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
结合农村学校学生应用电脑能力差的特点,课堂以学生动手为主,其中教师针对一些细节给予讲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子邮箱的概念地址及格式;
学会申请免费邮箱;
学会如何收发邮件;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会做个文明网络人,邮件内容要健康、有意义的。
4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分组协助法,指导探究法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
提问引入:
同学们,你们和朋友之间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的呢?(电话、QQ、书信、微信、YY等)
在以前,朋友之间都是通过书信的方式进行联系的,那你知道如何邮寄信件吗?
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小视频看看严顺开大师是都做了些什么?
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人们找到了比老式书信更快捷、更方便、更环保的方式来寄托远方的思念,它不但可以传送文字、图片、声音,还可以传送较大的视频,更能对这些文件进行永久的保存。这种方式就是现在使用最多、最广的电子邮箱。www.21-cn-jy.com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注册一个免费邮箱并收发电子邮件。
活动2【讲授】认识E-mail
广播:
我的电子邮箱是:wang_jun1915@163.com
广播并归纳:
以wang_jun1915@163.com为例来分析电子邮件地址的构成。
Wang_jun1915是用户名;
@是分隔符,读为“at”;
163.com是提供邮箱的服务器域名
活动3【活动】申请免费邮箱
提问:怎样申请免费邮箱?
1、请某位已拥有邮箱的学生充当小老师,根据老师提供的网址演示申请邮箱过程。教师指导并讲解注册过程,并且指出容易出错的地方。21·cn·jy·com
2、巡视指导,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帮助
请已拥有邮箱的同学当老师的“小助手”,帮助其他同学。
任务1:(巡视)学生协作注册自己的邮箱
①注册免费的电子邮箱
网易126邮箱: http://21世纪教育网126.com
网易163邮箱:http://21世纪教育网163.com
新浪网: http://21世纪教育网sina.com.cn
21世纪邮箱: http://21世纪教育网21cn.com
263邮箱: http://21世纪教育网56.com
②组长向教师汇报其电子邮箱地址,并由教师投影向全班公布。
活动4【活动】收发电子邮件
教师演示、讲解:
发一封邮件给组长。
请该组长操作演示如何收邮件。教师指导并讲解收邮件的过程。
任务2:(巡视)成员间收发邮件
① 各组成员向本组组长发一封邮件,要求如下:以自己的名字为主题。组长收到信件后给其成员发一封确认信,以“收到”为主题,“OK”为内容。21cnjy.com
② 组长向老师发一封邮件,主题为“第X组”,内容为本组成员的电子邮件地址。看哪个组最先完成任务!
公布结果:
将组长发来的信件进行整理,把各学生的电子邮件地址粘贴于文档中,并且向全班公布:这就是我们班的电子邮件通讯录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活动5【测试】拓展知识
任务3:请你把“反馈表”(WORD文档)填好,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老师!(老师的邮箱:wang_jun1915@163.com)2·1·c·n·j·y
提问:
1、谁能把你已填写好的反馈表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传到我邮箱里?(观察有没有学生能够完成,如果有此过程由该学生演示完成,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操作的过程。
全体学生动手操作。
2、现在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邮件地址了,大家就可以利用电子邮件互发信息,
那么,是不是对每一封来信都可以随意打开呢?
归纳:
不能随意打开和回复来历不明的信件;不要随意向陌生地址公布个人信息等。
活动6【作业】作业
让学生为家长申请一个免费电子邮箱,并教会家人如何收发邮件!
活动7【讲授】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注册免费的电子信箱,以及如何收发电子邮件。还知道在网络中要懂得保护个人隐私,分析信息来源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来源: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