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03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 第03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17 10: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第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
刘克勤
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东汉应劭《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拂不祥。”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元
353
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
41
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发现最早的修禊诗文是孟浩然《襄阳公宅饮》诗:“窈窕夕阳佳,丰茸春色好。欲觅淹留处,无过狭斜道。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北林积修树,南池生别岛”写修禊之时,习家池风景无限。“绮席卷龙须,香杯浮玛瑙”则写禊饮者的神态和曲水流觞的场景。
记载比较详尽的一次习家池修禊是清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五年(1866),习家池改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是日,习家池松簧交翠,桃柳夹岸,泉涌石洑,潺湲邅回,七十多位嘉宾、耆旧、士人、幕僚列坐池滨。曲水流觞,大家各赋诗一首。可惜这些诗今日未能目见。从周凯其它诗中我们约略可见,“盈盈水一泓,清浅鉴毛发”“胜事不可追,兰亭久消歇”“烹泉坐池上,默默问残碣”,便勾勒出当时的情景。这次修禊,成为襄阳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盛事。
孟浩然诗曰:“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稽”。襄阳,胜迹如林,修禊之事为何独情于习家池?习家池亦称高阳池,乃东汉初襄阳侯习郁所修建,为中国私家园林鼻祖。此处藏气聚风,名士辈出,为文人骚客垂青偏爱。高僧曾在此“弥天”,孟浩然有涧南居;李太白且醉池上亭,杜工部清思汉水上;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皮日休十宿高阳忘却回;白居易赋诗借良驹,欧阳修《醉翁亭记》续新词。习家池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最好的山水环境。他们的逸志闲情,往往在乐山爱水中,托酒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故习家池有“醉酒诗千篇”美誉也。习家池修禊,在乎山、在乎水、在乎酒、在乎意境矣!
(摘自《楚天都市报·文艺版》,略有改动)
1.下列对修禊习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诗经》及相关资料来看,修禊是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成后来带有节日性质的活动的。
B.到了两汉时期,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完全消除,祭祀只是象征性的。
C.兰亭集会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活动,发生在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为此作《兰亭集序》,字如蛟龙之舞,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D.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举行的三次“红桥修禊”活动影响巨大甚至波及全国,由名士主持,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
2.下列对襄阳习家池的修禊情况的介绍不当的一项是(

A.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很有可能源于东汉,也可以说是从习家池修建起来便渐渐开始有了修禊习俗。
B.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是文献记载比较具体的一次修禊活动。
C.唐代孟浩然的《襄阳公宅饮》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记录了习家池修禊习俗的文献,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D.襄阳习家池举办的修禊活动从东汉到清代均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记录,比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就是记载习家池修禊仪式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禊活动产生后形式渐渐发生了变化,但直到明清都保留了洁身、饮酒作诗、游春踏青等高雅趣事的习俗。
B.到了宋代修禊活动的内容可以根据喜好随意增减,原本作为节日余兴的活动称为了主要内容,人们常常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C.清代襄阳太守周凯于道光五年亲自主持的习家池修禊活动和兰亭修禊一样也仅仅是一次文人名士集会,此外没有其他的缘由。
D.襄阳习家池为历代文人骚客垂青偏爱是因为这里风景优美并且修禊习俗活动的举办为他们提供了抒发性情的平台。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梅园记


岭南多梅,土人薪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非极好事,不知赏玩。余之寓昭平也,所居王氏阁,后半山间,一株围数尺,高数丈,广荫四十步。余杜门不出,不见他植何如。问之土人,咸谓少与此比。然此株正在王氏舍东,穿其下作路,附其身作篱,丛篁榛棘,又争长其左右。余久为之动心,顾王氏拘阴阳吉凶之说,不敢改作。顷遇花时,但徘徊路侧,徙倚篱旁,与之交乐乎天而已。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
一日,坐阁上,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间破竹声,策杖往观焉。则王氏方且遵路增篱,以趋岁月之利。欣然曰:时哉!时哉!喻使辟路而回之,撤篱而远之,视丛篁榛棘而芟夷之,环数百步,规以为圃,曾不顷刻,而梅已颙颙昂昂,拔立乎云霄之上,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西归之日,前瞻龙岳。回瞩仙宫,左盼魏坛,右盼佛子,其气象无终穷,悉在梅精神之中矣。
夫天地,昔之天地也;山川,昔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川也。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果不异耶?梅虽无言,余知之矣。昔之晦,非梅失也,时也;今之显,非梅得也,时也。人以时见梅,而梅则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故虽寿阳之妆,不以为滥,傅说之羹,不以为遭,而况区区管窥之异,又奚足一吷于其前。姑与客饮酒。
(选自《粤西文载》)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土人薪视之
薪:柴火
B.咸谓少与此比
咸:都
C.与之交乐乎天而已
交:一起
D.喻使辟路而回之
喻:说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园中之梅“失时”和“得时”的一组是(3分)(  )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姓王人家的屋后半山间的园中之梅,在久翳“丛篁榛棘”之后,终于因“时”而彰,“拔立乎云霄之上”。
B.“如伊尹释耒而受币,如吕望投竿而登车,如周公别白于流言而衮衣绣裳”,表现作者希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C.“姑与客饮酒”一句,平淡中见激情,写出了作者因梅得时而生,把酒临风的快意心情。
D.作者以“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的“梅的精神”自况自勉,显现了其宠辱皆忘的豁达胸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欲延一客饮一杯,竟无班草处。(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俯仰之间,随梅以异。梅果异耶?(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泗州除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其一)
苏 轼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成花。
使君半夜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8.这首诗的首联采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5分)
答:
9.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⑵《赤壁赋》中,写在皎洁的月光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⑶毛泽东诗云“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此诗句表达意旨相同的一句话是: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流觞之水
朱以撒
又一次在曲水边坐了下来,准备觞咏。

几次来兰亭,都与流觞有关,做一个亲水的游戏。时间过去那么久了,曲水流觞却一直不被遗忘。旧日游戏今人为之,便有一种旧瓶装新酒的味道。

遵照主人的美意,每个人都换了件晋时的长衫,一直延伸到脚下,有点徐徐舒展。试走几步,仿东晋文人的优雅从容,便觉得回去以后要依此仿制几件,穿起来古色古香。东晋人服食五石散多了,衣衫都裁剪得宽大,布料也柔和,便不会刮着细腻的皮肤,同时也使挥毫的动作更加婉转。

忽然,我看到长衫下露出锃亮的皮鞋尖了,随着走动的摆幅,一伸一缩地探头探脑。显然是主人疏忽了,忘了为每个人配备一双晋履,便使足下有些异样。不过,让今天人穿上晋履,会否在移步时踉跄不安?正思量,有人手机响起,是雄健的进行曲,镗镗嗒嗒汹汹而起。他急匆匆解开晋衫,从贴身口袋掏出手机,哇啦哇啦地叫喊起来。眼看着伪造好的仿古气氛,一刹那冲荡得毫无影踪。还是黑格尔说得好: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环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皮肤一样。

缤纷的花瓣从上游星星点点地飘了下来——春天就是这样,鲜花是她的容颜,灿烂地绽放,使江南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艳丽。花瓣过后,盛着黄酒的觞缓缓地飘了下来。按规定,觞停在谁面前,得即兴赋诗,赋诗不成者则要罚酒了。

我是做好罚酒的准备的,如果觞停在我的面前,那就看造化:也许即兴就成一首诗,博得众人喝彩;也许一时憋住,脸红耳赤,传了出去,说此人胸无点墨。注视着觞的动静,却见身边的人变戏法般地掏出笔记本,上边都有几首早早做好的诗,准备应对。

天啊,怎么可以这样?

可惜,觞到我跟前转了个弯,不愿停下,以至于不能让我的才华有所表现。

公元三五三年暮春,那个觞咏的文人游戏中,雅集的四十二人,有二十六人诗才敏捷,把诗做出来了。在这个流连诗酒的时代,居然还有十六人未能成诗,从而罚酒三巨觥。当时,八九岁光景的王献之也跟了来,一路行走已是劳顿,觞到跟前一时乱了方寸,诗兴全无,想必罚得天旋地转,还是几个兄长轮流背了回去。文人游戏就是这样,玩玩而已,真情是雅集的基础,不可太认真了。诗才迟速历来就有,像三国时王粲,“举笔便成,无所改定”,而南朝谢灵运,“久之乃就”,却不能因此认为谢的才华不如王粲。它是人的禀性中最实在的部分,没有矫饰,也没有污染,就如年幼的王献之,完全不会事先请求王羲之:“父亲大人,替我作诗二首,以备明日觞咏之需。”作为父亲的王羲之,也不牵挂这个小儿子是否能诗,是否当众出丑。雅玩就是随其情性,得其自然,倘若一切都在安排、预设之中,那真是谈不上名士风度了。

觞还像当年那样自然地随水而下,人已不似那般地真率。

有些燥热,我站了起来,走出摇头晃脑地吟诵的人群。脱下晋衫,反而舒畅起来。旧日兰亭并不在这个地方,这里的一切都是后人仿制的,渗透了人工的痕迹,就连王羲之喜爱的白鹅,王徽之喜爱的修竹,都长得如此精致,没有一点野性。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它们是在野的生命,却在人的修剪和圈养中,被改造得温顺起来。只有澄澈之水还是旧日模样,在迎来送往中潺湲无息,连同当时的诗篇,都已不知所终。只有那年兰亭雅集的诗文,依旧传诵。

人自古亲于水。筑巢于水湄;枕涛声于梦中;击楫于中,凌万顷之茫然,却越来越不能如水般地自然。这也是生而为人的一个缺憾吧。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晋时的长衫穿起来古香古色,优雅从容;如果每人再配备一双晋履,旧时的游戏就会玩得自然尽情。
B.曲水之上放置花瓣,主要是想营造出春天的气息,以春天之美激发诗情,有意为觞咏创设优美的情境。
C.曲水流觞是一种饮酒赋诗的文人游戏,它要求参与游戏的人做出诗来,否则会被视为无才,被罚饮酒。
D.“流觞之水”一文旨在告诉读者,随其情性、得其自然的诗作值得传诵,亲近自然之水的游戏会流传久远。
E.本文开头写坐于曲水边,引出下文;结尾对自古亲于水进行议论,突出主旨。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12.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⑴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环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脱离他的皮肤一样。
答:
⑵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本性,它们是在野的生命,却在人的修剪和圈养中,被改造得温顺起来。
答:
13.作者详细写王献之被罚而醉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
14.作者穿上晋时的长衫时,舒心畅意。还想回去以后仿制几件;后来则“脱下晋衫”,不想再穿。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流觞 
情殇 
整饬 
流水汤汤
B.形骸
 
惊骇
 
垓下 
言简意赅
C.哀悼 
泥淖 
兰棹 
掉以轻心
D.清朗 
槟榔 
稂莠 
琳琅满目
1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④方其破荆州
方:将要
⑤列坐其次
次:按次序
⑥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7.对下列各句特殊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仰观宇宙之大
②而今安在哉
③客有吹洞箫者
④固一世之雄也
A.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
C.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D.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5分)
①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②他热心奖掖后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扶植了不少人才。③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④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⑤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⑥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⑦苏轼的大量作品,是他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
(1)有一个句子和本段的话题不统一,应删去,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2分)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分)
19.下图是沙洲中学首届“校园体育艺术节”的会徽设计图,请结合学校名称及活动主题,对此创意予以解说。不超过80字。(6分)
INCLUDEPICTURE
"D:\\【阿贤软件】\\下载器\\download\\名校试卷\\文科\\语文\\2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C:\\Users\\hyyj\\Desktop\\新建文件夹
(9)\\24.TIF"
\
MERGEFORMATINET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桥面已不止一次听到桥墩的抱怨了。
“出头露面,风光无限,那是站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他人肩上。”“飞南走北,连接两岸,那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桥墩没完没了,且话越来越难听。经过十几年的碾压、风霜雨雪的侵袭,桥面有的地方露出了钢筋,有多处还穿了孔,桥墩也明显地感到桥面在不停地颤抖。过了不久,桥面又出现了多处裂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A
]
B
]
C
]
D
]
2、
A
]
B
]
C
]
D
]3、
A
]
B
]
C
]
D
]
4、
A
]
B
]
C
]
D
]5、
A
]
B
]
C
]
D
]
6、
A
]
B
]
C
]
D
]7.(1)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诗歌阅读8.
答:
9.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0.(1)

。(2)

。(3)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1.答:
12.答:
13.
答:
14.
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第Ⅱ卷
表达题15、
A
]
B
]
C
]
D
]16、
A
]
B
]
C
]
D
]17、
A
]
B
]
C
]
D
]18.
______________19.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写作20.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第3单元质量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解析】“完全消除”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2自然段明确说“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
2.D【解析】据原文第5自然段“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东汉到隋没有文字记录”可知“从东汉到清代均有相关记录”并不客观,且开篇引述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是为了说明“修禊”传统的起源和祭祀有关,并不是襄阳习家池的修禊记录。
3.C【解析】第6自然段“习家池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建及灌溉工程完成,应官民要求,太守周凯亲自主持了这次庆祝落成暨修禊活动”,说明这次活动还有庆祝灌溉工程完工之目的。
4.A【解析】薪:像柴火,名词作状语。
5.C【解析】A“围数尺,高数丈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荫四十步”写的是王氏园中梅的特点;B两句都是表现其“得时”;D“前瞻龙岳,回瞩仙宫”作者西归之日对梅四周环境的观赏。
6.B【解析】表现梅因时而彰。
7.(1)想要请客人喝上一杯酒,终找不到铺荆而坐共叙情怀之地。(得分点:延、班草、大意)
(2)而一抬头一低头之间,随着梅的变化而不同。梅果真有什么不同吧?(得分点:俯仰、果、大意)
8.首联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傍晚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细密如碎米一般飘落地上,河水凝结成冰,仿佛有人抽泣般冷涩流动不畅,黄沙在冰面滑动,描写了大雪纷飞、天气寒冷、冰天雪地的景象。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表现技巧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境的鉴赏能力。分析首联的手法时,可在“暮雪纷纷”与“投碎米”中间加上比喻词,“春流咽咽”很显然应为拟人。解答第二问,首先要再现景象,再概括其特点。
9.①“旧游似梦”,写诗人远离朋友、
( http: / / www.21cnjy.com )羁旅他乡的孤独无依之感;②“逐客如僧”,写身为被流放之人漂泊异乡的贬谪之意;③使君深夜送来酥酒,一家人倍感温暖,表达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时,要结合诗中所写的事情,从中概括出诗人的感受。本首诗歌主要表达孤苦无依和感激喜悦之情。天气严寒,大雪纷纷的除夜,诗人远离朋友,漂泊无依,使君黄师是在深夜送来酥酒,让客居异乡的诗人一家倍感温暖。表达了诗人身处困境对友人相助的感激、喜悦之情。
10.⑴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⑵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11.BE【解析】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会玩得自然尽情”说法错误。D项中“亲近自然之水的游戏形式会流传久远”有误。C项中“否则会被视为无才”在文中没有明确点出。
12.⑴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关系。寓意是,人们在觞咏时,依然穿皮鞋,打手机,破坏了仿古气氛。
⑵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说明动物和植物这些在野的生命,因为人们的改造而失去了本性。寓意是,渗透了人工痕迹的流觞曲水,已失去了自然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含意。解答这道题目,需结合语境和句子的表达特点从表层意和寓意两个层面分析。从表层意来看,⑴句运用比喻,说明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语境上看,作者之所以引用黑格尔的这句话,意在说明人们在玩古人游戏“曲水流觞”时没有脱离现实的环境,穿皮鞋,打手机等行为破坏了仿古的氛围。回答时结合上文“我看到长衫下露出锃亮的皮鞋尖”“足下有些异样”“从贴身口袋掏出手机,哇啦哇啦地叫喊起来”“伪造好的仿古气氛,一刹那冲荡得毫无影踪”等语句概括分析即可。⑵句同理解答。
13.①古代文人游戏就是玩玩而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必太认真。②“随其情性,得其自然”的雅玩才能体现名士风度。③通过对比,对现在游戏时担心丢人而早早做好准备的现象进行委婉的批评。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构思技
( http: / / www.21cnjy.com )巧。回答时需从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作者细致描绘王献之醉酒,意在表现古代文人对待游戏的态度,与上文有人害怕丢人而早早做好诗准备应对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委婉批评。
14.①基于文本的理解,前后的说法不矛盾。②作者初穿时有新奇感和飘逸感,好像感到了古时人们觞咏的乐趣。③后来看到有人提前备诗,失去真率,于是感到燥热,就不想再穿。④作者脱掉长衫,实际就是要回归自然,去掉矫饰。
【解析】这道题表面上看是一道开放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探究题,但分析其文意,作者的倾向性是十分明确的。解答这道题目,立足两个方面回答即可,一是作者初穿晋时长衫时为什么会感到舒心畅意,产生了仿制几件的想法;一是后来脱下晋衫时为什么会不想再穿,这样说意在表明什么。回答这两个问题,只需结合上下文概括分析即可。
15.C【解析】A项,“饬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chì”,其余读“shānɡ”;B项,hái/hài/ɡāi/ɡāi;C项,dào/nào/zhào/diào;D项,“朗”读“lǎnɡ”,其余读“lánɡ”。
16.B【解析】④“方”意为“当”;⑤“次”意为“旁边”。
17.C【解析】①③为定语后置句,②为宾语前置句,④为判断句。
18.(1)②
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或:苏轼的作品对后世具有广泛影响)
【解析】(1)②说的是苏轼扶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进人才之事,其余内容讲的是苏轼作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2)①是整个语段的中心句,③至⑦句均为具体表现,解答本题,抓住语段中心句概括即可。
19.图案由字母“S”和“Z”组成,是“沙”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洲”的拼音首字母。图案像一个向前跨越的运动员,又似飞舞彩带的文艺演员,体现体育、艺术的特色和内涵。(答“寓意沙洲中学拼搏向前、不断腾飞的时代精神和风貌”等也可)
【解析】解答徽标类图文转换题,要仔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阅读徽标的每一个细节,并根据题干的信息读懂图表创意。徽标的左侧,是一个“S”的字母图案,联系题干中的“沙洲中学”就可以读出下面应该是“Z”的字母图案。然后根据联想与想象看看这个图案还有没有别的意蕴,这就要联系“校园体育艺术节”这一信息。
20.立意探索:题目由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从材料的类型看,属于寓言类材料,审题时要由物及人。从材料的内容看,故事涉及桥面和桥墩两个角色,二者本为一体,是合作关系,共同构成桥梁,完成桥的使命;但材料中作为合作伙伴之一的桥墩却“不止一次”抱怨桥面“出头露面,风光无限”,而桥面没有任何反驳,最终桥墩发现,在经历车辆碾压、风霜雨雪侵袭后,桥面早已伤痕累累。从感情倾向上看,桥面是应赞赏的一方,桥墩是应批评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