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汉字家园一1》教学设计
开发年级
一年级
开
发
时
间
课程题目
汉字家园(一)1
课
型
新授
教材版本
长春版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虚宫格。
过程与方法
能看图想象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描绘的美景。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汉字的神奇和巧妙。有喜欢学习汉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会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资源运用
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式
多媒体画面直观演示法,示范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优美的意境和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相结合,帮助孩子识记生字,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古诗所描写的内容。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
教
学
流
程
导入
(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
同学们,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们看到了什么?
教学流程详案
一、理解古诗大意。教师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流程详案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适当的停顿、平翘舌的发音和“一”的变调。3.教师通过领读、跟读、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大声读一读。5.请同学领读生字,重点读准“四、三、十”。6.读生字卡片。
一:yī
一部
独体字
在单独使用或者在一词一句末尾时念阴平,例如第一、统一;在去声字前时念阳平,例如一片、一辈子;在阳平、阴平、上声字前时念去声,例如一天、一笔勾销。
二:èr
一部
独体字
二叔、二胡、
三:sān
一部
独体字
三天、三伏、三九、
十:shí
十部
独体字
十月、十年、十字架、7.把生字卡片贴到黑板上,然后添加古诗中的其它文字。“刚才只是简单的数字文字,但是添加了十个字后,就变成一首优美的古诗,汉字是多么奇妙呀!”
小结
孩子们,我们一定要和奇妙的汉字交上好朋友好吗?
板书设计
山
村【宋】
邵雍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课后反思
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诵,孩子们感受到了古诗的意境。在识字教学上,有扶有放,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另外课上注意了孩子语言的发展,锻炼了孩子的多种能力。
开发年级
一年级
开
发
时
间
课程题目
汉字家园(一)1
课
型
新课
教材版本
长春版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虚宫格,会写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认识两种笔画“一”“丨”,体会横、竖的书写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汉字的神奇和巧妙。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写字姿势。
教学难点
在虚宫格内写字。
教学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示范法
资源运用
生字卡片、一幅描绘山村的情景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式
通过直观演示和指导突破
设计意图
谈话的方式导入,鼓励和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课上让孩子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让他们认识虚宫格,通过交流的方式,让孩子成为小老师,注意发展和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孩子会的,要注意放手,有困难的要注意扶持,真正落实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
学
流
程
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汉字宝宝,并且和他们交上了朋友,这节课我们不仅要能认出它们,还要会写它们,你们有信心吗?
教学流程详案
一、认识虚宫格(教师出示虚宫格)首先认识虚宫格,了解它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把字写得端正、匀称。然后指导学生认识横、竖中线;左一、二线;右一、二线;上一、二线;下一、二线。
教
学
流
程
详
案
二、学生说所认识的虚宫格,以及各部分名称。三、小组内互相说说虚宫格(边指虚宫格边说)。四、出示两个笔画“一”1.
请认识的同学说一说它的名字2.
大家跟读。3.
教师范读。4.
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个笔画。“丨”1.
认识的同学说一说它的名字。2.
大家跟读。3.
教师范读。4.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个笔画。五、指导学生书写笔画。描摹“跟我一起写”,进一步体会横、竖的书写过程。六、描摹生字,观察四个生字都有怎样的笔画,它们一样吗?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教师范写生字。七、学生模仿写。
小
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虚宫格,并学会了两个笔画,你们的兴致很高,老师真高兴,以后我们就要经常和它们见面了,希望你们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板
书
设
计
山
村【宋
】
邵雍一
去
二
三
里,
烟
村
四
五
家。亭
台
六
七
座,
八
九
十
枝
花。
课
后
反
思
在课上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能认真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了学习的主动性。教“横竖”两种笔画名称时,我没直接进行常规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当小老师,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