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 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 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7 10:4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9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与北方民族的交融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蜀国
2、对淝水之战最恰当的描述是(

A、民族之战
B、以少胜多的战役
C、兼并战争
D、反侵略战争
3、下面关于南朝经济发展最突出特点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围湖造田对后世影响深远
B、引进了农作物新品种
C、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D、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西晋时期能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
C、南方地区的初步开发
D、特权地主势力的衰落
5、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西晋灭蜀
B、西晋灭吴
C、东晋建立
D、司马炎称帝
6、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
B、北方政权力量弱小
C、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
D、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
7、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江南地区开发的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则经历着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B、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C、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吸收汉族的文化
D、孝文帝迁都一帆风顺,没人反对
9、下列各项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A、南朝
B、东晋
C、北魏
D、蜀国
10、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A、匈奴族
B、氐族
C、鲜卑族
D、羌
4、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是(

A、“五胡”内迁
B、孝文帝改革
C、前秦统一北方
D、北魏建立
11、下列各项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A、在朝廷上禁止使用鲜卑语
B、采用汉族的官制
C、鼓励鲜卑人与汉族通婚
D、奖励耕织
12、下列各项曾以洛阳为都的是(

①西周
②西汉
③西晋
④东晋
⑤魏国
⑥北魏
A、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3、北朝包括(

A、两个王朝
B、三个王朝
C、四个王朝
D、五个王朝
14、下列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曹操
②孝文帝
③盘庚
④刘邦
⑤周平王
A、①②③⑤④
B、③⑤④①②
C、④③⑤②①
D、④②①④⑤
二、画图答题:
在右下图中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想一想,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及重要意义。21教育网
三、阅读下列材料题:
1.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21cnjy.com
回答:
(1)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是什么?
(2)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资治通鉴》
(1)“魏主”指的是谁?
(2)诏令说的是什么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改革的意图何在?
(5)“魏主”的改革还有什么内容?
(6)“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A
5、B
6、C
7、D
8、D
9、C
10、C
11、B
12、D
13、A
14、D
21·cn·jy·com
二、画图答题:
流动趋向如右图: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推进,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迁移原因:北方战乱,江南社会秩序较安定,所以大量人民为躲避战乱,从北方逃往南方。www.21-cn-jy.com
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材料题:
1.(1)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南方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2·1·c·n·j·y
(2)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2.
(1)孝文帝。
(2)姓氏改革。
(3)鲜卑组是黄帝的后代。
(4)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
(5)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鼓励鲜卑人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法律,提倡学习汉族的礼俗。【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使西晋以来的北方民族大融合出现了高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