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2.了解土壤与生命有密切的关系。
科学探究目标:
1.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会观察、描述、记录;
2.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来研究土壤。
科学态度目标:
1.具有关心家乡土壤的意识;
2.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中究竟有什么,学生又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本课中学生将在了解我们周围土壤的基础上,意识到土壤和生命的关系。
在选择材料时,有目的地让学生采集田野里、花圃或水塘边等生活场所的土壤,因为这些“有结构的材料”本身就蕴含着本课所要达成的目标。同时,通过对这些材料的研究,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也让学生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挖土,亲自观察发现,土壤里到底有什么,并能很好地去和同伴们进行交流合作。
教学难点:通过学生各感官对土壤的感受来认识我们周围的土壤及其特性。培养学生对土壤的亲近感。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引入课题,置疑竞猜。
1、校园里哪里有土壤?猜一猜,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2、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孩子们知道要出教室考察土壤是非常兴奋的,如果他们不知道考察的目的和注意事项,考察肯定会变成玩耍。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4.小组合作,到室外挖土。
活动2【活动】(二)观察探究,记录归纳。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是孩子们把观察经验内化、升华为知识的环节,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们相互交流、讨论。课后我对孩子们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土壤的认识是什么样的,结果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交流、讨论的深刻与否是他们对土壤形成知识体系的关键,因此本环节孩子们的参与效果就成了考察本课成败的主要标准之一。
3.下面大家就可以把土放在白纸上研究了。为什么要放在白纸上?
4.大家开始研究吧,别忘了做个记录?
5.小组合作研究。
6.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7.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设计意图:研究别人的研究,这是本课的一大探究特点。学生常常陶醉于自我的研究成果,认为自己的研究是最好的,表现于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总是忙着自己的讨论。交换一下,研究别人的研究,让他们自我发现对方不足的地方,同时也让对方找出自己的不足,产生思维上的震撼力。
8.小组交换研究。
9.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10.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11.小组汇报。
活动3【练习】(三)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
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科学课程的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反馈等多个环节。课堂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小空间里,也不要把上下课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对学生延续课外拓展,巩固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
课件12张PPT。(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我们周围的土壤各种各样的土壤东北黑土地黑钙土种植果木的红壤河流冲积砂泥田???彝寥?侵莩粱?寥篮烊劳辽衬?? 漠沙 丘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组成的,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______。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空气结构土壤主要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矿物质颗粒粗的矿物质颗粒叫做________ ; 细的矿物质颗粒叫做________; 介于两者之间的矿物质颗粒叫做________。砂粒黏粒粉砂粒三种矿物质颗粒的比例土壤颗粒的分类大小:砂粒>粉砂粒>黏粒思考砂粒、粉砂粒、黏粒分别堆在一起,
哪种颗粒之间的空隙大?
含水和空气最多?砂粒砂粒黏粒说一说:
三种土壤颗粒的渗水性、通气性、保水性的好差?保水性和通气性都较好的是 ( )
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不能确定C同学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