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案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能通过尝试,探究出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获得成功的乐趣;
3.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水里加盐、改变物体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等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水里加盐、借助漂浮物、改变物体形状、改变自身重量等方法,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3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及盐水各一杯、土豆、烧杯(100ml*1500ml*2)、食盐、药匙、搅拌棒、装满水的小玻璃瓶、橡皮泥、硬币1枚、木板等。
学生准备:毛巾、放在桌面上的盆子(实验记录单、土豆、盐、烧杯(含200毫升水)、药匙、搅拌棒)、待领取的盆子(1元硬币、橡皮泥、装满水的小瓶、木板、橡皮筋、塑料小碟、方便袋)、水槽(水)。
学情分析
中低年级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极高的热情,愿意积极参与并且动手研究问题。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只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另外,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还属探究的初始阶段,缺乏良好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往往在探究中遇到很多困难,这些都不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设疑导入
1、师:看,这是什么?(土豆)这有两杯水,现在老师把土豆分别放入这两杯水中,请你仔细观察。(师演示:分别将土豆放入清水与盐水中)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土豆在一个杯子里沉了下去,在另一个杯子里浮了起来。
2、师:看到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1:为什么同一个土豆在一个杯子里是沉的,在另一个杯子里却是浮的?
生2:土豆在水中的情况为什么不一样呢?
3、师: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那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生:土豆浮起来的杯中加了盐。
师:你怎么知道加了盐能使沉在水里的土豆浮起来?
生:在电视/书上看到过!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土豆一样,放入水中会沉下去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齐读】怎样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板书: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点评】好奇心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本环节从学生身边的土豆入手,通过教师演示实验设疑导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2【活动】
二、探究使土豆浮起来的方法——加盐
1、师:加盐就一定能让土豆浮起来吗?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试?(想)
师:那你准备怎么做这个实验呢?
生:向水里加盐,加盐后再搅拌,然后把土豆放进去试试。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看友情提醒。【播放灯片出示提醒,师解说】
(1)一边加盐一边搅拌,搅拌时尽量不要发出碰撞的声音。【师演示】
(2)把器材放在盆子里做实验,不取来。
师:明白了吗?(明白了)好,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这个实验,开始!【巡视指导】
2、中途提问:同学们,你们杯中的土豆浮起来了吗?(没有)
师:没关系,仔细观察,与一开始相比,土豆在水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有一点浮起来了)
师:你认为是什么使土豆有一点浮起来了?为什么还没有完全浮起来呢?(是盐在起作用,但放入的盐还不够)
师:那你们接下来准备怎么做?(继续加盐)好,多加点盐试试!
3、师:土豆都浮起来了吗?说说看,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加足够多的盐)
4、师:实验证明往水里加入足够多的盐,并使盐溶解,就能使土豆浮起来。【在黑板左侧板书:水中加盐】
5、师:如果在一条河或海里有足够多的盐溶解了,人在这样的水里会怎样呢?请看!【出示图片】
师:我们的大自然真的是太神奇了!水里溶解了足够多的盐,人也可以浮起来。
【点评】本环节围绕“加盐就一定能让土豆浮起来吗”这个问题进行第一次实验研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得出“水中加入足够多的盐可以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实验中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增强了科学探究的信心,逐步迈向成功,享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3【活动】
三、探究使橡皮泥、硬币、装满水的小瓶浮起来的方法
1、师:同学们看,老师这还有一些物体,如果把它们放入盐水中,也能浮起来吗?(生猜想)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师分别将橡皮泥、硬币、装满水的小瓶放入水里,都沉下去了。】
(如果学生说盐不够可解释:烧杯底部沉积了好多盐,水已经“吃”饱了盐,再加盐也不会再溶解了。)
师:看来加盐的方法能不能使这些物体也浮起来?(不能)那你能结合我们的生活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让它们浮起来呢?【播放灯片:出示问题及图片】这样,我们分小组讨论,把你想到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生分小组讨论)
2、师:讨论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A.【橡皮泥】怎样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
生1:我们打算把橡皮泥捏成船形。
师:嗯,想法真不错,你们是怎么想到的呢?
生1:我们都知道船可以浮在水面上。
师:你的猜想结合了我们的生活,说得有理有据。有其它方法吗?
生2:把橡皮泥做成碗状、盒子状,因为碗可以浮在水面上。
师:看来你经常帮家长做家务吧!
生3:把橡皮泥放到木筏上。
师:你真聪明,这种方法也想到了。
生4:把橡皮泥塞到空矿泉水瓶里。
师:你的想法很有创意啊!不过想拿出来也不容易啊!
B.【硬币】师:小小的一块橡皮泥,大家想到了这么多方法让它浮起来。那么硬币呢?说说看,你打算怎样让硬币浮起来?
生:把硬币放在瓶盖里;
把硬币放到游泳圈上;
把硬币放到肥皂盖上;
把硬币绑到木棒上;
把硬币放到空的矿泉水瓶里;
C.【装满水的小瓶】师:装满水的小瓶呢?
生1:把里面的水倒了。
师:怎么想到这个方法的?
生1:因为空的矿泉水瓶可以浮在水面上。
师:这个方法真是与众不同,掌声送给他。还有其它方法吗?
生2:把小瓶也放到木筏上。
生3:也可以把小瓶放到泡沫上试试。
师:我们盐城实小的同学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方法,说明同学们非常爱动脑筋。那怎么才能知道我们想到的方法是否可行呢?
生:做实验。
师:对!接下来我们用实验证明一下。实验前我们一起来看友情提醒:
(1)记录员及时把小组里采用的办法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可以写一写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
(2)文明探究,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
(3)如果不小心将水溅出,可以用毛巾擦干。
师:明白了吗?【师拿起学生的实验材料介绍】另外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常见的材料,有木板、方便袋、塑料小盘子,如果你们小组还需要其它器材,也可以到老师这儿找一找。实验结束后,请组长根据你们小组采用方法的多少、实验成功率、实验纪律等情况,给自己小组进行评价。现在就请材料员把桌面上的盆子送到老师这儿,换取新器材和实验记录单。开始吧!
(生实验,师巡视)
3、师:同学们,老师真不忍心打断你们,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先研究到这里。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没来得及研究,我们在课后再继续研究,好吗?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带上记录单,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哪个小组先来?
【切换实物投影】【选几个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板书画图】
第X小组:我们把橡皮泥捏成小船,放在木板上都成功了。把硬币放到木板上、放在塑料袋上成功了,把小瓶里的水倒了,放在小盘子里实验结果是都成功了。我们小组本次活动给自己打4颗星。原因是记录单上沾了水。
师:你们对自己的要求太严格了,就你们这种谦虚的态度、严谨的要求,老师认为你们完全可以再加一颗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小组!再请一个小组。
师:在你汇报前老师想请你一件事,刚才这个小组在汇报时,下面同学的表现,你认为可以得几颗星?为什么呢?
第Y小组:我们把橡皮泥、小瓶、硬币都放在泡沫上,都浮起来了。
师:同学们看,根据他们小组的实验情况,你们认为可以给几颗星?掌声送给他们小组!其它小组呢?有采用的方法跟他们不一样的吗?
生1:我们把橡皮泥捏成碗状、做成空盒状,都浮起来了。把瓶子里的水倒了,瓶子也浮起来了。
生2:……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4、师:刚才同学们运用了这么多办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了起来。真的是非常的了不起!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现在让我们看一下这些办法中,哪些是相似的呢?
(生根据板书分类,师画圈)
生1:橡皮泥捏成船、碗等一类;
师:把橡皮泥捏成船、碗都是改变了橡皮泥的什么?【改变形状】
生1:放在木板上、小盘子里、方便袋中为一类;
师:木板、小盘子本身能够浮在水面上,我们把它们称为漂浮物,也就是【板书:借助漂浮物】
生1:把瓶里的水倒掉为一类。
师:把瓶里的水倒了是改变了瓶子的?(重量)【板书:改变自身重量】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哪些方法也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呢?在生活中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就是应用了这些方法,比如潜水艇。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它的视频介绍。【播放视频】
师:听完介绍,你认为潜水艇是通过什么方法让自己在水里自由浮沉的?
生:通过进水与排水的方法改变自身重量让自己下沉和上浮。
【点评】本环节将三个典型的材料(橡皮泥、硬币、装满水的小瓶,分别指向改变形状、借助漂浮物、改变自身重量)一起呈现出来,先通过猜想和验证让学生认识水中加盐的方法并不适用于任何物体,从而促使学生另寻它法。讨论时不呈现出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而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思考,这样学生思维不受到限制反而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提供的器材结合前面想到的方法,有目标、有意识、又有创新地设计方案,实验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对于有效方法的总结提供了基础。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活动后通过分类,生成各种方法的名称,再通过潜水艇将知识引入生活。
活动4【活动】
四、建构生成
1、师:同学们想想看,在生活中你还见过或听说过哪些有关物体沉浮的例子?
生:列举。(轮船运用了改变形状;游泳圈、救生衣、水上浮球、橡胶船、木筏、鱼浮、捞铁牛、曹冲称象运用了借助漂浮物。)
2、师:同学们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
介绍鱼鳔:鱼鳔让鱼能够在水里自由浮沉。
介绍盐水选种:农民伯伯把种子放入盐水中,干瘪、虫蛀的会浮起来、饱满的会沉下去。
3、科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前两天老师在网上看到一段“打捞沉船”的视频,想看吗?但老师有个要求:找一找在打捞的过程中,哪些做法用到了今天所学的知识。
【播放视频】
师:找到了吗?
生:布置围油栏——借助漂浮物。
安装浮桶——借助漂浮物
卸载——改变沉船的重量
抽水——改变沉船的重量
师:科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真大啊!
4、师:同学们,今天的科学课开心吗?说说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师:今天我们动脑又动手,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而且还能运用知识,同学们表现真棒!那你能用简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老师今天的表现吗?
生:……
师:谢谢你的评价,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学好科学、运用科学!好,下课!
【点评】一方面让学生举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通过打捞沉船的视频激发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见,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现象,体现了从生活中学科学,科学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3.5使沉到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练习
一、填空。
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使沉入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辽宁号”航空母舰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浮在海面上的。
不借助任何其它物体,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
潜艇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在水里自由浮沉。
二、选择。
( )1、当潜艇的蓄水舱进水时,潜艇的重量____________,潜艇___________;当水舱排水时,潜艇的重量__________,潜艇_____________。
增加、上浮;减少、下沉
增加、下沉;减少、上浮
减少、上浮;增加、下沉
减少、下沉;增加、上浮
( )2、妈妈刚包好的汤圆放水冷水中会沉下去,而煮好的汤圆会浮起来。你认为汤圆浮起来可能是什么原因?
A.水里放了盐
B.煮熟的汤圆变轻了
C.煮熟的汤圆变大了
D.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汤圆浮起来
三、思考题。
渔民想让渔网在水中围成一堵墙,将鱼群包围,我们用什么办法能使渔网在水中立起来呢?
四、做一做。
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鸡蛋浮起来?把你想到的方法写下来再做一做,看看哪些方法是可行的。
课件11张PPT。苏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怎样使沉在水里的土豆浮起来?友情提醒:1、一边加盐一边搅拌,搅拌时尽量
不要发出碰撞的声音;
2、把器材放在盆子里做实验。 “死海”是地球上含盐量最多的一个咸水湖。人可以自由地躺在水面上看书,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沉下去。怎样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硬币、装满水的小瓶浮起来?1、记录员及时把小组里采用的方法填写在 实验记录单上;
2、文明探究,实验时不要大声喧哗;
3、如果不小心将水溅出,可以用毛巾擦干。
怎样使沉在水里的橡皮泥、硬币、装满水的小瓶浮起来?友情提醒: 在生活中,哪些物体或现象也运用了今天所学的知识?找一找:生活中的浮与沉鱼鳔鱼鳔生活中的浮与沉—— 农民伯伯把种子放入盐水中,干瘪(biě) 、虫蛀的种子会上浮,而饱满的种子会沉到容器底部。盐水选种生活中的浮与沉——生活中的浮与沉——布置围油栏安装浮桶抽水卸载矿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说一说:总结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