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7 11: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三国鼎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的形成等史实;分析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了解曹操、诸葛亮的有关事迹。过程与方法:通过战役胜败原因得分析,初步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和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与趋势;评价历史人物,主要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21·cn·jy·com
教学重点:
三国鼎立局面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只是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词出自哪一部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是啊!“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英雄人物”,一部《三国》,既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又让曹操的“奸”、诸葛亮的“神”、关羽的“仪”根植于百姓心中。但文学终究不是历史,请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东汉末年,拨开岁月的尘埃,还原历史的真面目吧!21cnjy.com
板书课题:18 三国鼎立
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六王毕 四海一”顺应了民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今到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互相混战,谁能脱颖而出成为一方霸主?www.21-cn-jy.com
(让学生阅读“官渡之战”一节〔从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结果、影响五个方面分析战争〕)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师:一场“官渡之战”让曹操名扬天下,只有3万兵力的曹操为什么能打败拥兵10万的袁绍?
讨论归纳:袁绍虽人多势众,但他为人刚愎自用,治军不严,而且心胸狭隘,遇事优柔寡断,军队战斗力不强;而袁绍的短处恰恰是曹操的长处,他重用人才,且治军严明。
师:胜利后的曹操在班师回朝途中,意气风发挥笔写下了《龟虽寿》。(让学生齐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充分感受诗人气吞山河的豪迈气势。)
师:“官渡之战”曹军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那么曹操为什么能够统一北方?
讨论归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用人上:“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师:曹操的雄才伟略、宏伟气魄令人叹服。正如他在《观沧海》中所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师:统一北方时曹操已年过50了,他的壮心是什么呢?顺利实现了吗?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让学生仔细阅读“赤壁之战”一节,标出重点。)
赤壁之战
(请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赤壁之战)
链接: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故事
1、 草船借箭 2、 苦肉计 3、 诸葛借东风 4、.舌战群儒 5、.蒋干盗书.
师:想一想孙刘联军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胜利?
讨论归纳:1、孙权基业稳固,占有地利; 天时
2、刘备礼贤下士,颇得人心; 地利
3、孙刘联合,战术得当; 人和
4、曹操骄傲轻敌,曹军存在致命弱点
小结:曹操兵败退回北方后再也无力南下;刘备乘机占据荆州大部取得立足之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和发展。三股政治势力旗鼓相当,三分天下初露端倪。
二、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的形成一览表: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220
曹丕
洛阳

221
刘备
成都

222
孙权
建业

师:记得西汉初年,大臣陆贾曾对汉高祖刘邦说:过去我们是骑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骑在马上治天下。那么,魏、蜀、吴三国是如何治理江山社稷的?
(2)三国的治理

师:诸葛亮足智多谋,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人生写照。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古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
小结:三分天下的政治局势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经阶段。分裂的三国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演绎着自己多彩的人生,谱写着壮丽的历史诗篇。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