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7课
商鞅变法与都江堰的修建
【课程标准】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各国的变法运动;识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商鞅变法的时间,秦国七雄的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特点,了解秦孝公的继位和商鞅到秦国,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对秦国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的概括,培养分析历史图片和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秦孝公、商鞅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商鞅变法内容和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战国时期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力的学习,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认识到改革也是需要勇气、需要付出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重点】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学习难点】
商鞅变法。
【教学步骤】
谈话导入新课
破题导入。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总结。
发言,思考。
讲授新课
一、商鞅变法
1.观察发言,在老师的问题指导下再读教材、归纳。
2.
归纳:为什么要变法?师生介绍如何开始变法?
细读教材,找出是如何变法的?引导分析:改变了什么法?确定了哪些新法?损害了什么人利益?什么人获利益?为什么要这样变?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师生小结。变法内容中,你认为那一条最重要,为什么?法令中那一条对今天的政治生活影响最大?
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讨论课堂,举手表决,加深理解,进一步熟悉教材。
二、都江堰的修建
1、秦国的都江堰、郑国渠、楚国的芍陂都是当时著名的水利工程。
2、都江堰:
①由秦国的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
②都江堰性质:是一项综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
③意义:都江堰的营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的富强,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巨大作用,是古代中国人民生产智慧的结晶。
3、水利工程兴修的意义:是生产工具改良和国家动员能力提高的结果,大大提升了各国的实力,并造福于子孙后代。21教育网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2000年,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主持修建这一工程的是(
B
)
A、郑国
B、李冰
C、大禹
D、秦穆公
2、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修建于大禹治水时期
②由李冰主持修建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④至今还发挥着重要作用。21cnjy.com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小结、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