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年级下册同步精品学案(讲)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材分析】
二战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苏联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戈尔巴乔夫不当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从而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的灾难。21教育网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介绍了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两方面的改革及其影响;第二目:苏联的解体,主要介绍了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以及由戈尔巴乔夫改革所引起的苏联历史上的一次军事政变——“八一九事件”,它们都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1·c·n·j·y
【知识梳理】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
1、目的: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
2、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经济改革的重点:发展重工业
2、影响: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21·cn·jy·com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
1、经济改革
:①背景: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
②
结果: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
2、政治改革:①背景: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②影响: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有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www-2-1-cnjy-com
四、苏联的解体(1922—1991)
1、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0年3月
2、八一九事件:①时间:1991年8月19日
②目的: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
③结果:失败了
④影响: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苏联解体:1991年12月,“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4、解体原因: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实行和平演变
5、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启示: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结合国情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国干涉本国内政;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心百姓疾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对霸权主义;防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和苏联的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
2.
苏联的解体
知识链接:
1.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
(2)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3)内容:
① 经济方面:主要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② 政治方面:A、批判个人崇拜B、平反冤假错案C、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
(4)结果:改革失败,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5)失败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教师点拨:
1.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随着他本人政策举措的失误、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进程必然表现出曲折和进退反复的特征,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来源:21cnj
y.co
m】
2.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典例说明】
例1: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A.
列宁
B.
斯大林
21世纪教育网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2.
苏联的解体
21世纪教育网(1)时间:1991年
(2)简单经过:“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21世纪教育网(3)标志:戈尔巴乔夫下台
(4)原因:
①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本原因)②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原因)www.21-cn-jy.com
③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④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⑤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
⑥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外因)
(5)影响:两极格局结束
教师点拨:
1.
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也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典例说明】
例2.“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二、教学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知识链接:
1.
苏联解体的原因
第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第二,领导人因素:他们发起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戈尔巴乔夫改革)瓦解了现存的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21·世纪
教育网
第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在公开性条件下犹如一股巨大压力得到释放,导致联盟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紧张并最终毁灭了联盟。
第四,阿富汗战争因素:不仅推动了改革进程,也削弱了军事实力。
21世纪教育网教师点拨:
1.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还是会解体。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2-1-c-n-j-y
2.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它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21
cnjy
com
【典例说明】
例3.
戈尔巴乔夫在“人类改变历史还是历史改变人类”的讲座上表示:单纯地把苏联解体归罪于他,是“不负责任”。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版权所有:21教育】
A.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C.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D.美苏对峙
21世纪教育网【本课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各次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国家面临的严重的经济、政治问题。但这些改革没有取得成功,反而加剧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可以说,改革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改革中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启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改革,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分析】
二战后,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苏联改革从赫鲁晓夫开始,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戈尔巴乔夫不当的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从而给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的灾难。21·cn·jy·com
本课内容分为两目:第一目: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介绍了赫鲁晓夫在政治、经济两方面的改革及其影响;第二目:苏联的解体,主要介绍了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改革,以及由戈尔巴乔夫改革所引起的苏联历史上的一次军事政变——“八一九事件”,它们都加速了苏联的解体。21·世纪
教育网
【知识梳理】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1964年)
1、目的:主要是针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改革,发展经济
2、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经济改革的重点:发展重工业
2、影响: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改革仍没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这一体制更加僵化www-2-1-cnjy-com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
1、经济改革
:①背景:苏联的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的局面
②
结果: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
2、政治改革:①背景: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②影响: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有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2-1-c-n-j-y
四、苏联的解体(1922—1991)
1、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1990年3月
2、八一九事件:①时间:1991年8月19日
②目的:维护苏联本来的联盟体制
③结果:失败了
④影响: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苏联解体:1991年12月,“独联体”的成立,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4、解体原因: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②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实行错误的改革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长期实行和平演变
5、影响: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结束、标志着冷战的结束
6、启示: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结合国情走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外国干涉本国内政;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心百姓疾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反对霸权主义;防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和苏联的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
2.
苏联的解体
知识链接:
1.赫鲁晓夫改革
(1)时间:1953-1964
(2)背景: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其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3)内容:
① 经济方面:主要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② 政治方面:A、批判个人崇拜B、平反冤假错案C、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黑面的文学作品公开。
(4)结果:改革失败,1964年
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5)失败原因: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教师点拨: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1.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后期,随着他本人政策举措的失误、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进程必然表现出曲折和进退反复的特征,也迫使赫鲁晓夫下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典例说明】
例1: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www.21-cn-jy.com
A.
列宁
B.
斯大林
C.
赫鲁晓夫
D.
戈尔巴乔夫
【答案】C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方法总结】解答识记型的选择题,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解答此题,要识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可以准确作答。2·1·c·n·j·y
2.
苏联的解体
(1)时间:1991年
(2)简单经过:“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
(3)标志:戈尔巴乔夫下台
(4)原因:
①斯大林模式(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根本原因)②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直接原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③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④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⑤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
⑥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西方势力的影响。(外因)
(5)影响:两极格局结束
教师点拨:
21世纪教育网1.
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21教育网
2.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结束了曾在战后45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也说明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21
cnjy
com
【典例说明】
例2.“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以上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十月革命
B.匈牙利事件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答案】D
【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方法总结】学习历史要学会认识历史发展的标志性事件,“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指的是苏联解体。苏联1922年建立,1991年解体,正好是69年。
二、教学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知识链接:
1.
苏联解体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第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已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80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期。【来源:21cnj
y.co
m】
第二,领导人因素:他们发起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戈尔巴乔夫改革)瓦解了现存的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的闸门。【版权所有:21教育】
第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在公开性条件下犹如一股巨大压力得到释放,导致联盟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紧张并最终毁灭了联盟。
第四,阿富汗战争因素:不仅推动了改革进程,也削弱了军事实力。
教师点拨:
1.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没有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还是会解体。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八一九事件是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出处:21教育名师】
2.
“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直接导致苏联解体,但它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势力的影响;等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典例说明】
例3.
戈尔巴乔夫在“人类改变历史还是历史改变人类”的讲座上表示:单纯地把苏联解体归罪于他,是“不负责任”。苏联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21
cnjy
com
A.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C.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D.美苏对峙
【答案】C
21世纪教育网【解析】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方法总结】比较分析法是解答考查分析能力的选择题的一个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比较分析,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本课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各次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国家面临的严重的经济、政治问题。但这些改革没有取得成功,反而加剧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可以说,改革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但改革中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的启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改革,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