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学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17 16:40:54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教材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21·世纪
教育网
【知识梳理】
一、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理论
牛顿力学
电磁学
相对论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应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应用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1cnjy.com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
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2·1·c·n·j·y
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大胆创新www-2-1-cnjy-com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知识链接: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1) 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21
cnjy
com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2-1-c-n-j-y
教师点拨:
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电子计算机自问世至今已发展到第五代,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一个特点;从生物工程技术兴起的这方面来看,它涉及生物工程、化学等等很多领域的知识,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二个特点;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悟出科技进步已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这就可以突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三个特点。【来源:21cnj
y.co
m】
【典例说明】
例1:下面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C.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21世纪教育网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答案】B
【解析】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方法总结】学习历史要学会透过现象发现事物发展的本质,本题中图示反映出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之一。21·cn·jy·com
二、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知识链接: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响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
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负面影响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农药的使用对人体带来危害。再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还有,作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几乎家家都有电冰箱、空调器。但由于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不断泄漏,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紫外线对地面的照射强度加大,患皮肤病的人数大量增加等。21教育网
3.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
21世纪教育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师点拨: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我们现在仍旧生活在这场迅猛的革命之中,我们仍然在感受着这场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在科技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只有利用好了,充分发挥它有利的一方面,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快地发展,教育学生重视科技的作用,怀抱坚定的历史责任感,认清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现在所处的世界局势的情况,分清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的更快地发展。【版权所有:21教育】
【典例说明】
例2.
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21世纪教育网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表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答案】B
【解析】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下·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人教版九年级下·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www.21-cn-jy.com
【方法总结】解答选择题时,在答案或者概念非常明确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直接选择法,直接选出正确的选项。
【本课小结】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概况 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1、成果多、转化快
特点
2、彼此间联系性强
3、作用大

1、推动生产力发展
影响
2、引起国际结构变化
3、影响到各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
4、促进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九年级下册同步精品学案(讲)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教材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21教育网
【知识梳理】
一、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理论
牛顿力学
电磁学
相对论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应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应用
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应用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21cnjy.com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
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从而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元化21·cn·jy·com
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大胆创新www.21-cn-jy.com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知识链接: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 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2·1·c·n·j·y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3)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点拨:
21世纪教育网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晶体管4年,移动电话4年,激光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电子计算机自问世至今已发展到第五代,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一个特点;从生物工程技术兴起的这方面来看,它涉及生物工程、化学等等很多领域的知识,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二个特点;20世纪初,科技进步因素引起的产量值在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5%~10%,20世纪70年代增长至60%,现在已达80%。通过这些数据可以悟出科技进步已日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这就可以突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第三个特点。21·世纪
教育网
【典例说明】
例1:下面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C.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
21世纪教育网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二、教学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知识链接:
21世纪教育网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正面影响
21世纪教育网(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大战之间为1.7%,在1950—1972年猛增至6.1%。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在70年代约占60%,80年代达到80%,目前已达90%以上。www-2-1-cnjy-com
(2)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变化
现代科技发展还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转变为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由高物耗高能耗型转变为节物节能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变。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世界各国都在高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欧洲的“尤利卡”计划外, 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和中国的“863计划等。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负面影响
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空气造成污染,农药的使用对人体带来危害。再如手机带给人们全新的通信观念,但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造成微波对人脑的轻微辐射,而且手机的工作频率与飞机的导航雷达相近,乘客在飞机升降中使用手机会造成干扰而使飞机偏离航向甚至坠毁。还有,作为生活必需品,城市家庭几乎家家都有电冰箱、空调器。但由于电冰箱和空调器中的制冷剂氟里昂不断泄漏,使大气中的臭氧层受到严重的破坏,造成紫外线对地面的照射强度加大,患皮肤病的人数大量增加等。2-1-c-n-j-y
3.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21
cnjy
com
教师点拨: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我们现在仍旧生活在这场迅猛的革命之中,我们仍然在感受着这场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变化。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在科技发展中要特别注意生存环境质量的提高,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只有利用好了,充分发挥它有利的一方面,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快地发展,教育学生重视科技的作用,怀抱坚定的历史责任感,认清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现在所处的世界局势的情况,分清机遇和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国家的更快地发展。【来源:21cnj
y.co
m】
【典例说明】
例2.
下表有关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表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安定的国际环境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好
【本课小结】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概况 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


1、成果多、转化快
特点
2、彼此间联系性强
3、作用大

1、推动生产力发展
影响
2、引起国际结构变化
3、影响到各国在国际格局中地位
4、促进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