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维持生命之气——氧气(A卷)基础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 C一12 0一16 Al-27 S-32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空气中的氧气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C.健康人应该大量呼吸纯氧
D.氧气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2.下列关于氧气物理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气是一种淡蓝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很多
D.加压降温,氧气变成淡蓝色的液氧
3.下列关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所属反应类型”的描述正
确的是 ( )
A.木炭—发出白光—化合反应
B.硫—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C.磷—大量白雾—氧化反应
D.石蜡—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化合反应
4.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一定发光放热
B.化学性质很活泼,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反应
C.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D.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
5.向一定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立即有大量的氧
气产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能使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速率
D.该反应中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两种反应物,不属于分解反应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反应前后本身质量不变
B.反应前后本身化学性质不变
C.能增大生成物的质量
D.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7.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 )
A.发生装置 B.排水法收集氧气 C.验满 D.存放氧气
8.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下列火灾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10.下列关于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N02 :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
B.2Na:表示两个钠元素
C.O: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D.20H-: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11.2015年10月,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05,)这种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该物质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C.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22个氢原子
D.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破坏这三个条件
C.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物质燃烧都会发光、放热,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33分)
13.(12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①氯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②氢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
③碳酸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④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
⑤氦气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两个氢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 。
(2)①氯化钠___________________;②碳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
③氢氧化铁___________________ ;④硝酸钡___________________;
⑤硫酸铵___________________;⑥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14.(4分)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请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完成下列问题。
(1)五氧化二磷分子中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
(2)氯化镁溶液中的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
(3)化肥硫酸铵中的原子团___________________;
(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
15.(5分)A、B、C三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有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某一
种气体,分别将集气瓶按照如图所示方式倒扣住蜡烛或白磷。
(1)若A瓶中是二氧化碳,则燃着的蜡烛会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
(2)B瓶中的蜡烛突然十分明亮,则B瓶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该蜡烛渐渐熄灭,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氧气耗尽 ②温度降低
③瓶内产生了二氧化碳 ④蜡烛的着火点改变
(3)C瓶倒扣住白磷时,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21教育网
16.(8分)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或元素中,都有一种与众不同。请仿照下表
的示例填空:
物质或元素
不同的物质或元素
该物质或元素不同于其他三种的原因
示例
N02、02、S02、CO
02
只有它属于单质
A
Zn0、Mg0、P205、Na20
P205
①只有它_______________
B
Mg、Cl、Cu、S
②_________
只有它不能表示单质的化学式
C
Fe304、C02、H2、N2
③_________
④只有它_________________
17.(4分)实验台上放置了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好的无色气体(如图所示),请你据此写出这种气体的两条物理性质(颜色、状态除外)。21·cn·jy·com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31分)
18.(5分)同学们在实验室用5%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并进行氧气的性质实验。
(1)气体制备:
用配制好的5%的H202溶液和Mn02制取氧气。请你在“A”“B”两套装置中选择其中一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待反应结束后同学们回收了混合物中的Mn0:,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2)性质实验:
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把点燃的木炭伸人集气瓶中,实验现
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使细铁丝在氧气中持续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缓慢插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细铁丝持续剧烈燃烧。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且使可燃物燃烧更剧烈。www.21-cn-jy.com
19.(18分)如图是某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图中的4处主要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5)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气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时就可以开始收集。当停止反应时,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从水槽里撤出,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0.(8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实验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在A、B两支试管申各放一纠、块儿白磷(着火点为400C),A中加入约l/3试管的800C水,A、B中自磷均不燃烧;
②从a处通人O2使A中热水恰好完全进入B中,A
中白磷燃烧,B中白磷不燃烧;
③___________________,B中白磷燃烧。
【实验2】探究Mn02在H202分解过程中的作用
①A中加入约1/3试管的H202溶液,B中放人一面沾有Mn02的玻璃片,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从c处抽气,使A中液体进入B中,观察到玻璃片上沾有Mn02的一面产生大量气泡,另一面无明显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步骤③中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2】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该实验能否得出“Mn02是H20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你的判断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分析与计算题(共l2分)
21.(12分)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列为食品污染源之一,成人每日摄人铝元素的量应控制在0.004g以下。油条是中国人喜爱的食品之一,每270g油条中约含0.9g明矾[KAl(S04)2·l2H20]。试计算:2·1·c·n·j·y
(1)明矾中铝元素的质量分数;
(2)若某人每日食用142.2g油条,则他摄人铝元素的量是否超过安全摄人量?
参考答案
1.C 【解题思路】 空气中的氧气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A正确。氧气约占 空气体积的1/5,B正确。由于人类已经适应了现代空气,如果长期大量 呼吸纯氧,对人体有害,C错误。氧气可用于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D正 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D 【解题思路】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A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 B错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错误。加压降温,氧气液化,变成淡 蓝色的液氧,D正确。21·世纪*教育网
3.A 【解题思路】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气体;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选项说 法正确。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B选项说法错误。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C选项说法错误。蜡 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有水雾;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 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D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4.C 【解题思路】 缓慢氧化的过程中没有发光现象,故A错误;氧气是一种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并不能 和所有物质发生反应,故B错误;蜡烛与氧气反应生成两种物质,不是 化合反应,所以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故C正确;实验 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不需要催化剂的,故D错误。
5.C 【解题思路】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不含水和氧气,A错误。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B错误、C正 确。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反应的反应物 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 应,故D错误。www-2-1-cnjy-com
6.C 【解题思路】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生 成物的质量。
7.B 【解题思路】 发生装置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 回试管,使试管炸裂,故A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故B正确;验满氧气时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 故C错误;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存放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 在桌面上.故D错误。21*cnjy*com
8.D 【解题思路】 该实验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铜 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并且热水使其温度达到了着火 点;红磷的着火点较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不会燃烧;所以由该实验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9.C 【解题思路】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火 熄灭,A正确;扑灭森林火灾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可以隔离可燃物,使火熄灭,B正确;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 燃烧起来,若用水浇,水的密度比酒精大,酒精会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 C错;遇到火灾时,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受热会向上扩散,可用湿 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D正确。
10.B 【解题思路】 2Na中的“2”表示两个钠原子,元素只讲“种类”,没有 “个数”的含义。【来源:21cnj*y.co*m】
11.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有关化学式的知识。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05,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青蒿素不 属于氧化物,A错误;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B错误;由青蒿 素 的化学式可知,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22个氢原子,C正确;15:22: 5是青蒿素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D错误。
12.C 【解题思路】 A选项错误,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 素的化合物,如KMn0。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B选项错误,燃 烧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灭火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即可。D选项错误, 灯泡通电后也会发光、放热,但不是燃烧。【出处:21教育名师】
13.(每空l分)(1)①Cl ②H+ ③C032- ④02 ⑤He ⑥2H2
(2)①NaCl ②K2C03 ③Fe(OH)3 ④Ba(N03)2 ⑤(NH4)2S04 ⑥ -1
14.(每空l分)(1)0、P (2)M92+ 、Cll- (3)NH4+ 、S02-4 (4)C02
【解题思路】 (1)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磷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所以五氧 化二磷分子中的原子为P、0;(2)氯化镁溶液中的离子为Mg2-、Cl-;(3) 化 肥硫酸铵中的原子团为NH+、S042-;(4)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CO2分子。
15.(每空l分)(1)熄灭
(2)氧气 ①③
(3)白磷燃烧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解题思路】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燃着 的蜡烛放在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会熄灭。(2)氧气能支持燃烧,B瓶中的 蜡烛突然十分明亮,说明B新中的气体是氧气,一段时间后氧气耗尽,瓶内 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蜡烛会渐渐熄灭。(3)白磷的着 火点为40℃,热水的温度为80℃,且瓶内有空气,因此白磷会燃烧,并产 生大量白烟,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据此可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6.(每空2分)①是非金属氧化物(或不含金属元素) ②Cl
③Fe3O4 ④含金属元素(或常温时为同体)
17.(每空2分)(1)密度比空气大 (2)不易溶于水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为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原理。根据用排 水法收集可知该气体不易溶于水,根据图示集气瓶的放置方法(正放)可知该 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版权所有:21教育】
(每空l分)(1)A,便于添加液体药品(或便于制得较多气体)[或B,装置简 单、节约药品等)](合理即可) 过氧化氢水+氧气
过滤、洗涤、干燥
(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解题思路】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 生装置,A、B装置都可以用来制取氧气,A装置制取氧气的优点是可以从长 颈漏斗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便于制取较多的氧气等;B装置制取氧气的优 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等。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 由于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回收固体二氧化锰:木 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 螺旋状的细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再缓慢插入 氧气瓶中,如果插入过早,火柴燃烧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细铁丝不能燃 烧。 2-1-c-n-j-y
19.(1)试管(1分) 酒精灯(1分) 导管(或导气管)(1分)
水槽(1分)
(2)①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2分)
②加热时灯芯触到试管(2分)
③试管口未塞棉花(2分)
④导管伸入试管太长(2分)
(3) KMnO4 K2MnO4+MnO2+O2 (2分)
(4)正(1分)
(5)连续均匀(1分) 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2分)
20.(每空2分)(1)从a(或c)处通人O2 步骤①B中自磷不燃烧,步骤③B中白 磷燃烧
(2)过氧化氢 水+氧气不能,因为没有汪明Mn02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21.解:(1) 明矾中锅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
% = 5.70%
(2)因为每270g油条中含有明矾 09g,所以142.2 g油条中明矾的质量为 142.2g/270g×0.9 g=0.474 g (5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42.2 g油条中所含锅元素的质量为0.474 g X 5.70%≈0.027 g>0.004 g
则该人摄人铝元素的量超过了安全摄入量。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