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测试卷(A卷)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测试卷(A卷)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17 17:5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生命之源-水(A卷)基础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P-3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唐朝温庭筠留诗云“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写出八水绕长安的美景。八 水中的“水”属于 (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2.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 麻烦。下列方法能将硬水软化的是 ( )
A.蒸馏 B.搅拌 C.沉淀 D.过滤
3.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步骤I可除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以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软水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C.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
D.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5.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为2:1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6.“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 三次会议上提出了民生视角下的生态观,要求全面落实“水十条”。下列做 法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严格监管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B.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对水源地和自然保护区的水体严格保护
D.农田灌溉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7.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

A B C D
8.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后,固体质量增加了
B.木炭燃烧后,剩余固体质量减少了
C.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减少,生成氧气的质量就是 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
D.向l00g水中加入5g食盐,全部溶解,得到l05g溶液
9.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 然科学。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B.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D.乙、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10.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成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 发生的主要反应为4NH3+302定条件=====2X+6H20,则x的化学式为 ( )
A.NO B.N2 C.N02 D.N20
11.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反应前质量分数%
70
15
6.25
8.75
反应后质量分数%
35
7.5
48.75
8.75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12.从2H2+02点燃======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
D.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变化
13.3.2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8.8 9 C02和7.2g H20,关于物质组成的 判断有:①一定含有C、H元素②一定含有O元素③可能含有O元素 ④一定 含有0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l: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l: 4。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36分)
14.(6分)要除去下列水中混有的杂质,请把合适的净化方法填在横线上。
(1)水中混有泥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混有有色、有气味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的净化方法中,单一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12分)水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请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1)自然界中的水根据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多少分为软水和硬水,硬水 给生产、生活造成了许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区分软水和硬水。生 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为了方便,很多居民家里都饮用纯净水,市售的纯净水中有一些 是蒸馏水。下列关于蒸馏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它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不利于身体健康
C,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
(3)①小明洗衣服后,发现洗过衣服的水变成了红色,为了净化这红色的水, 他自制了个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其中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 __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用该自制净水器进行实验,从上口倒入红色的水之后,最初一下口出 现的是黑水,一段时间后,下口出现的是红水,于是小明认为应该改进自己 的净水器。关于小明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出现黑水说明刚做好的净水器需要被洗涤
B.出现红水说明活性炭没有起吸附作用
C.小明应减少净水器中的活性炭
D.小明应在净水器中加人更多的石英砂
16.(6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描述。
(1)铜受热变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汞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12分)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1)通电一段时问后,试管l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可以用——检验; 试管2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该气体点燃后产生___________色火焰。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6分)
18.(8分)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甜昧剂,你知道蔗糖是由哪些元素 组成的吗?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蔗糖在锅里加热时间过长会变成黑色,因 此,猜想蔗糖中含有碳元素,可能还含有其他元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收集资料】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一般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化合 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_______(填“物理”或 “化学”)性质。21教育网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小明:将蔗糖 在空气中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 上方,观察现象。21·cn·jy·com
小强:将蔗糖放在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小明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元素。
【反思与评价】小明和小强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案你会选择哪一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依据课本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 化情况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装置:

甲组 乙组 丙组
【讨论与探究】
甲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其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可能出现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 题。
①乙组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 __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对丙组过氧化氢分解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 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 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其中Mn0:起_______________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三组同学的实验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一下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分析与计算题(共l2分)21cnjy.com
(5分)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若充分燃烧8g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最少需要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l.43g/L,结果精确到0.Ol L)?www.21-cn-jy.com
21.(7分)某同学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人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
固体与液体混合物
68.0
0.1
66.5
请计算:
(1)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A 【解题思路】 自然界中的水由于溶解了许多物质,还含有一些细菌、 病毒,且其中悬浮了难溶性的固体颗粒物,所以属于混合物。
2.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硬水的软化。软化硬水可采用蒸馏或煮沸的方 法。
3.D 【解题思路】 步骤l通过沉降、过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 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步骤Ⅲ注 入适量的液氯,氯气可以杀菌、消毒。净化后的水仍含有较多的钙、镁 离子,不是软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B 【解题思路】 经过沉淀、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难溶物杂质,不能除 去可溶性杂质,故得到的矿泉水还是混合物,A错误。富含氮、磷的生 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B正确。水是最常用的溶 剂,但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C错误。蒸馏水中不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 素,故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D错误.21·世纪*教育网
5.D 【解题思路】 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是电解水实验的结论,不是 现象,A错误。有氢气和氧气产生是电解水实验的结论,B错误。每个水 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描述的是水的构成,C错误。 电解水实验中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两电极均冒气泡,a管内气体与b 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D正确。www-2-1-cnjy-com
6.B 【解题思路】 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造成水体污染。
7.B 【解题思路】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注意有气体生成或参与反应 的实验都必须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A实验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 没有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实验铁与硫 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单质铜,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中 两种物质不发生反应,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实验稀盐酸和碳 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用于验证质 量守恒定律。2-1-c-n-j-y
8.D 【解题思路】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后,由于没有测量参加反应的氧气和水的质量, 所以铁锈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A正确。木炭燃烧后,由于没有测量参 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而且二氧化碳的质量大 于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所以剩余的固体质量减少了,B正确。加热氯 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至质量不再减少,由于生成的氧气逸出,所以 生成氧气的质量就是反应前后的固体质量差,C正确。向l00g水中加入 5g食盐,全部溶解,得到105g溶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 守恒定律解释,D错误、21*cnjy*com
9.C 【解题思路】 结合图示可知,甲为碳,乙为水,丙为一氧化碳,丁为氢 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A说 法正确。该反应的星成物为2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说法正确。反应 前后碳元素、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C 说法错误。水和一氧化碳都是氧化物,D说法正确。
10.B 【解题思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 不变的原理,反应前N原子:4,H原子:12,0原子:6;反应后N原子: O,H原子:12,0原子:6;x前的化学计量数为2,故x的化学式为N2。
11.B 【解题思路】 丁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变化,则丁可能是该反应的 催化剂,也可能是与该反应无关的物质,故A错误。反应后,甲和乙的 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该反应可简单表示为 甲+乙→丙,为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 总和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故B正确、D错误。甲和乙的物质类别无法 判断,故C错误。2·1·c·n·j·y
12.B 【解题思路】 题中反应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每4 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由于化学反 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所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各元 素的原子数目也不变。【来源:21cnj*y.co*m】
13.A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根据二氧 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3.2 g该物质中C元 素的质量为2.4 g;根据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水的质量计算出3.2g 该物质中H元素的质量为0.8g;因为C元素的质量与H元素的质量之和 为3.2 g,故可判断,该物质中只含有C、H元素;然后根据该物质中C 元素和H元素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两者的原子个数比,设该物质的一个 分子中C原子的个数为a,H原子的个数为6,则l2a:b=2.4g:0.8g, 所以a:b=1:4。故①④⑥正确。【出处:21教育名师】
14.(每空2分)(1)过滤 (2)活性炭吸附 (3)蒸馏
15.(每空2分)(1)肥皂水 煮沸
(2)B
(3)①过滤 吸附 ②A
16.(每空2分)(1)2Cu+02△===2Cu0
(2)2Hg0△===2Hg+02↑
(3)2KCl03Mno2 ==== 2KCl+302
【解题思路】 熟记常用的化学方程式,注意正确书写化学式、配平化学方 程式、注明反应条件和气体符号“↑”。【版权所有:21教育】
17.(每空2分)(1)氧气 带火星的木条 氢气 淡蓝
(2)2H20====2H2↑+02↑ 分解反应
18.(每空2分)【收集资料】化学
【结论】C、H、0
【反思与评价】小强的实验方案小强的实验更准确,蔗糖在隔绝空气的条件 下加强热能够生成碳和水,排除了空气中物质的干扰,说明蔗糖中含有碳、 氢、氧元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题思路】 有机化合物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等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21*cnjy*com
19.【讨论与探究】(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而炸裂(2分)
白磷燃烧产生白烟,燃烧过程中小气球膨胀,燃烧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小气球 又变瘪(2分) 4P+502点燃====2P205(2分)
会有白烟从玻璃管中冒出,天平称量的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质量会不相等(2 分)
(2)①烧杯内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有偏(2分) 遵守(1分) 反应前后原 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不变(1分) ②等于(1分) 催化(1分)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 和(2分)
【实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不发生改变,所以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相等(2分)
【解题思路】 对于甲组实验:白磷燃烧,冒出白烟,放出大量的热,导致 锥形瓶内空气体积膨胀,可看到小气球胀大,当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后,可 看到气球又变瘪了;若玻璃管上端不系气球,产生的白烟(P205)会从玻璃管 中逸出,导致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质量发生变化。乙组实验中,碳酸钠和稀盐 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观察到烧杯内有气泡产生,因产生的气体逸 散到空气中,故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比反应前的总质量小。丙组实验 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生成的氧气没有逸散到空气中,所以反应前后体系 的总质量相等。
20.解:设需要氧气的体积为x。
2H2+02点燃====2H20 (2分)
4 32
8g 1.43g/L X x (1分)
4/32=8g/1.43g/L X x (1分)
x≈44.76 L (1分)
答:需要氧气的体积约为44.76 L。
21.(1)1.6g (1分)
(2)解:设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为x。
2H2O2Mn02 ====2H20+02↑ (2分)
68 32
X 1.6g (1分)
68/32=x/1.6g (1分)
x=3.4 9 (1分)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4g/68.0g x l00%=5%(1分)
答: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
【解题思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该同学制得氧气的质量为68.0 g+0.1g 一66.5 g=1.6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氧气的质量,可计算出反应消耗 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从而进一步计算出该同学所用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 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