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归园田居(其三) ——平淡的言辞 诗意的躬耕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五柳先生靖节先生诗言志1、体裁:田园诗2、主题:向往田园生活
3、地位:开创田园诗一体
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写作脉搏 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反映出作者的深刻思想变化。聆听诗歌配乐诵读
要求: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听读注意节奏
揣摩情感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xīng)(huì)(hè)(zhǎng)赏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地点:南山;
成果:草盛豆苗稀;
对比:不善劳作,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时间:一整天;劳作的艰辛,
独自一人,明月相伴,扛着锄头,穿行在茂盛的草丛中,构成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
暗示了 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旨:艰辛,但快乐,因为向往田园生活。
不愿与愿: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
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愿细读 要求:
1、请同学们读出一种辛苦。 2、读出一种快乐
3、读出一种执着。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请读出一幅图画和一种愉悦。
品读悟读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要求:
读出一种朴实、平淡自然(文风)和一种归隐自得人格。 诗言志
陶渊明的归隐,是否可行?在当今时代是否可以提倡? 讨论 就在这劳作的尴尬与辛苦中,
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决绝而执着的
力量;看到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
的欢悦;感受到了一种平淡的言
辞,一种诗意的躬耕;触摸到了
一个朴实无华、洁身自好的高贵
的灵魂……这就是陶渊明!
同学们,陶渊名生活在那个黑暗的社会,选择归隐,他成为文学史上最闪烁的明星之一,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新社会,国家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十年寒窗苦读,希望大家将来都能够先走出农村,不是不爱,因为爱我们还会再回来建设我们和谐美好的家园。结束语作业:
收集整理《归园田居》
其他五首,找出自己
最喜欢的一首,以此
方法进行赏析。